省委改革办会议室的落地窗外,梧桐叶在晨风中沙沙作响。
林昭低头整理汇报材料时,指节无意识摩挲着西装内袋——那里装着父亲老笔记本的复印件,纸张边缘被他翻得卷了毛边。
\"林处长。\"秦砚舟的声音带着清冽的薄荷味,林昭抬头正撞进对方含笑的眼。
这位省厅空降的技术派副厅长今天没穿常日的衬衫西裤,藏青西装熨得笔挺,怀里的牛皮纸袋边角压着折痕,显然昨夜反复检查过。
\"该我们了。\"秦砚舟抬手虚引,两人并肩走向汇报席。
投影仪蓝光在林昭镜片上投下光斑,屏幕里\"算法评估\"与\"历史情境比对\"的流程图正缓缓转动,像两团交织的星云。
主位上的老领导推了推眼镜,银框在晨光里闪了闪:\"小秦,小林,你们这个双审制,说是技术加人文,我看倒像把算盘和计算器捆一块儿——这会不会又回到拍脑袋决策的人治老路?\"
林昭喉结动了动。
他记得昨夜系统弹出的推演结果里,\"人治质疑\"的概率高达72%,此刻老领导的问题像根细针,精准扎进他预设的应答链。
\"不是回到,是升级。\"他听见自己的声音稳得反常,\"我们用技术跑数据,就像导航能算出最快路线;但历史情境比对,是告诉我们哪条路坑多。\"他转身指向投影里\"邻里影响熵值\"的红色标注,\"上个月青园社区加装电梯,系统算出83%支持率,可我们翻出2008年暴雨时,3单元王奶奶就是在没扶手的楼梯摔断腿——这时候,数据要给记忆让路。\"
秦砚舟适时翻开牛皮纸袋,抽出一沓带批注的测试报告:\"我们在23个项目里做了对比,双审制让争议率下降68%,执行效率反而提升15%。\"他指尖点过\"开发区烂尾楼改造\"的案例页,\"就像这个,算法说拆了重建最划算,但老工人说楼里还留着98年抗洪时的标语——最后我们改成工业遗址公园,招商效果比预期好三倍。\"
老领导低头翻报告的间隙,林昭瞥见他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泛着银。
父亲退休时也是这样的白发,当年在国企改制动员会上,他举着老工人们按满红手印的请愿书说:\"数据能算清成本,算不清人心。\"
汇报席下传来零星掌声。
林昭的掌心沁出薄汗,却觉得比任何时候都踏实——这不是系统给的最优解,是他和秦砚舟磨了十七个深夜,把技术的冷硬和人间的温度,真正糅进了纸里。
上午十点五十五分,青阳区档案馆前的红绸被风掀起一角。
林昭抬手时,金戒在阳光下晃了晃——那是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你爸的旧物,压得住阵\"。
\"揭牌。\"主持人的声音刚落,他的手掌就覆上了鎏金把手。
凉意顺着指尖窜上来,像触到了某种沉睡的记忆。
红色幕布滑落的瞬间,\"制度记忆库\"的数字终端亮起,滚动的影像让他瞳孔微缩:
拆迁户王阿姨抹着眼泪签协议的脸,欠薪工人在雨里举着\"还我血汗钱\"的横幅,暴雨夜他和吴志远趟着齐腰深的水转移老人,手电筒光束里浮动的雨珠......
\"林处!\"吴志远的大嗓门从后排炸响。
林昭转头,见三桥街道办主任正搂着头发花白的老黄——当年最倔的拆迁钉子户,怀里还抱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画板喊:\"叔叔看!
这是未来的社区记忆馆,有滑滑梯和爷爷的老藤椅!\"
老黄眼眶泛红,拍着吴志远的背:\"当年我拿菜刀堵你办公室,现在......\"他吸了吸鼻子,\"现在我孙子说要回来坐新电梯,非让我拍视频给他看。\"
人群里传来轻笑。
林昭望着老黄脸上的皱纹被阳光填满,突然想起系统提示音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怎么也记不起父亲说服下岗工人的具体话术——可这些老人的笑脸,比任何代码都清晰。
何小秋站在人群最后排,指尖在手机屏幕上快速点击。\"情感密度算法\"的开源代码刚上传到公共平台,她就收到秦砚舟的消息:\"干得漂亮。\"姑娘低头笑了笑,发梢扫过锁骨间的银链——那是她导师临终前送的,\"技术要长脚,走到人心里去\"。
沈清欢站在台阶右侧,手里的相机快门按个不停。
镜头里,林昭弯腰逗小姑娘的侧影,吴志远拍老黄后背的粗手,何小秋低头时翘起的发尾......她突然想起昨夜整理文件时,林昭笔记本里夹着的老照片:穿蓝布围裙的女人抱着小娃娃,背景是京南老电厂的大烟囱。
\"清欢姐!\"小姑娘举着画板跑过来,\"给我和叔叔拍照嘛!\"沈清欢蹲下身,镜头里林昭的笑容比阳光还亮。
她按下快门的瞬间,喉咙突然发紧——这样的光,能撑过接下来的风雨吗?
中午十二点四十分,林昭办公室的百叶窗拉着,只留一道窄窄的光带。
林砚秋推开门时,牛皮纸袋上还沾着省委大院的桂花香。
\"林副市长。\"她把文件轻轻放在他案头,\"秦厅长让我问您——下一步,是守成,还是破局?\"
林昭的手指在文件封皮上缓缓划过,\"中央智囊团简报\"几个字烫得他掌心发疼。
原定\"云州全域数字化治理\"方案被暂缓,批示里\"青阳经验值得深挖\"的钢笔字力透纸背。
他抬头望向窗外。
京南方向的红点还在闪烁,像颗永不熄灭的星。
那里有三千户待拆的老房子,有父亲被打压时摔碎的茶缸,有系统里标着\"1998\"的红色警告。
\"告诉秦厅,我想谈谈'京南旧改'。\"
林砚秋的瞳孔猛地缩成针尖。
她见过秦砚舟的档案,知道林昭父亲当年就是在京南老工业区动迁时,被举报\"违规操作\",仕途戛然而止。
此刻望着林昭平静的脸,她突然想起昨夜秦砚舟说的话:\"有些人,生来就是要掀翻旧棋盘的。\"
\"是。\"她转身要走,又顿住,\"林副市长,秦厅长让我提醒您......\"她指了指自己太阳穴,\"有些记忆,丢了就找不回。\"
门合上的瞬间,林昭摸出西装内袋的老笔记本。
纸页间飘出张泛黄的照片:穿白衬衫的男人抱着小娃娃站在老电厂前,背景里的烟囱正吐着黑烟。
他盯着照片里自己肉乎乎的小脸,却怎么也记不起那天父亲说了什么——系统提示的\"记忆补偿≤30%\",原来早有预兆。
下午三点零六分,地下停车场的荧光灯在头顶滋滋作响。
沈清欢追上来时,林昭正往驾驶座钻,后颈还沾着档案馆外的桂花香。
\"你真要碰京南?\"她拽住他的西装袖口,指尖凉得像块玉。
林昭转身,看见她眼底的血丝——定是昨夜又帮他整理资料到凌晨。\"那里有三千户等新楼,也有三千段被压下的旧账。\"他握住她的手,\"我爸当年没走完的路,我得替他看看终点在哪。\"
\"可你爸就是因为......\"
\"所以我更得去。\"他用拇指摩挲她指节,\"有些账,不是算清就行,是要有人敢翻开。\"
系统的警告突然在脑海里炸响:\"「京南1998」情境解锁倒计时:72小时。
记忆补偿预估:童年完整度≤30%。\"林昭闭了闭眼睛,再睁开时,沈清欢担忧的脸在眼前逐渐清晰——这张脸,他说什么也不能忘。
\"上车。\"他拉开副驾驶门,\"我送你回区政府。\"
沈清欢坐进车里,空调的暖风裹着他身上的雪松味涌过来。
她望着他转动车钥匙的侧影,突然想起今早汇报时,老领导拍着他肩膀说:\"小陈啊,你儿子有你当年的劲儿。\"她当时没反应过来,现在才惊觉——老领导说的\"小陈\",是林昭的父亲。
晚上九点十七分,林昭的书房飘着姜糖香。
母亲生前最爱的蓝布围裙搭在椅背上,老笔记本摊开在台灯下,最后一页的钢笔字力透纸背:\"为民者不惧旧,为官者不忘本。\"
他提笔续写:\"而我,愿以遗忘为代价,换一次真正的破局。\"
墨迹未干时,系统界面突然在空气中浮现。
那是他从未见过的画面:穿墨绿旗袍的女人倚着老电厂的烟囱,旗袍上的牡丹花纹是血锈红与档案黄交织的,\"阮棠\"两个字在她头顶若隐若现。
\"它记住了......\"她的声音像老唱片,\"你忘了的,我们都守着。\"
光影骤然消散。
林昭伸手去抓,只碰到满手的空气。
他低头看向笔记本,新写的字在台灯下泛着暖光,窗外京南的红点却突然爆亮,像团烧透的火,把夜色都染成了暗红。
\"来吧。\"他对着窗口轻声说,\"该算总账了。\"
晨雾漫进青阳区档案馆复建办临时办公室时,墙上的挂钟正指向六点零三分。
落满灰尘的桌上,摊着份\"京南老工业区改造可行性报告\",最上面一页压着张老照片——穿白衬衫的男人抱着小娃娃,背景里的大烟囱,正缓缓冒出淡蓝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