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五十分的市委组织部档案室,铁皮柜在冷光下泛着青灰。
赵启年的指尖刚触到纸条最下面的字,后颈就窜起一层细汗——\"明日六点五十分,待查\",原来这张纸条不是通知,是倒计时。
他猛地直起腰,后腰撞在档案架上发出闷响。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督查室内线:\"赵副主任,刚收到综合一处发来的《关于刘国栋同志工作调整的建议》,建议调市属国企任工会副主席,理由是'历史问题由原主管领导负责'。\"
赵启年的喉结动了动。
他记得林昭三天前说过:\"陈砚舟要保的不是刘国栋,是他自己。\"此刻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干部调动审批流程,鼠标滚轮转得飞快——2020年至今所有跨部门调动记录里,综合一处起草的文件竟有17份没走部务会集体审议,其中3份涉及涉查人员。
\"哗啦\"一声,他抽出2021年的审批台账,泛黄的纸页上综合一处的公章还带着墨香。
笔杆在指节间转得发颤,他抓起便签纸唰唰写:\"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十五条,涉纪检调查人员调动需暂停直至结论明确,建议紧急叫停。\"末了重重按下\"防止证据灭失\"六个字,墨迹在纸上洇开个小团。
\"赵处?\"管理员捧着保温杯探进头,\"要帮忙吗?\"
\"不用。\"赵启年迅速合上台账,文件袋边缘刮过手背,红痕立刻肿起来。
他把异议书塞进加急文件筐时,瞥见筐底压着份《政务公开深化实施方案》草案——那是林昭今天要列席讨论的议题。
上午九点二十七分,市政府常务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太足,林昭的西装袖口蹭过座椅皮面,发出细碎的摩擦声。
他盯着投影仪上\"政务公开\"的标题,指甲轻轻叩了叩笔记本——封皮是父亲老笔记的复刻,边角磨得发亮。
\"林昭同志,你分管基层事务,有什么补充?\"常务副市长扶了扶眼镜。
林昭站起来,会议室里十二双眼睛同时看过来。
他翻开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飘出旧书特有的樟木香:\"我父亲退休前常说,'官不避责,笔不代行'。\"他抬眼扫过陈砚舟的位置——对方正垂眸看茶盏,指节在桌下攥得发白,\"可现在有些文件,签字的人没资格,有资格的人没签字。\"
会议室里响起抽气声。
陈砚舟的茶盏\"当\"地磕在桌上,茶水溅在会议记录上,晕开团模糊的墨。
\"不如做个试验。\"林昭的声音沉了些,\"从下周起,所有副市长签批文件同步录入声纹验证。
谁签的,机器记得清。\"
常务副市长的钢笔在草案上顿住,笔尖点出个墨点。
他看了眼坐在下首的陈砚舟,又转向林昭:\"这个试点...有可行性吗?\"
\"青阳区试点三个月,误识率低于0.3%。\"林昭从文件夹里抽出份报告,封皮印着\"签字留痕系统测试数据\",\"技术处说可以全市推广。\"
陈砚舟的喉结动了动,想说什么又咽回去。
常务副市长放下钢笔:\"那就先试点,林昭同志牵头。\"
中午十二点十一分,天楚律所的会议厅挤得水泄不通。
苏绾踩着细高跟站在投影仪前,红色真丝衬衫在灯光下泛着柔滑的光。
她抬手点开第一张ppt,23起政府采购诉讼案号像子弹般打在屏幕上:\"过去五年,因为非授权签字,我们赔了800万。\"
记者席有人举手:\"苏律师,这些代签都是领导授意吗?\"
\"签字不是仪式,是责任。\"苏绾走到镜头前,耳坠晃出细碎的光,\"当一支笔可以被任何人拿起,那它写的就不是意见,是漏洞。\"她身后的ppt切换成某份代签文件扫描件,右下角\"陈砚舟\"三个字的笔锋明显发飘,\"比如这份2021年的采购合同,签字人当时只是司机。\"
闪光灯连成一片。
苏绾的手机在后台震动,是林昭发来的消息:\"热搜预定。\"她对着镜头笑了笑,眼尾上挑:\"希望今天之后,每支笔都知道自己该落在哪里。\"
当晚八点,\"谁在替领导签字\"话题登上云州热搜第一,阅读量破千万时,林昭正蹲在市档案馆地下库房的扫描台前。
阮棠的投影在档案盒上流转,旗袍纹路里跳出三组数据:\"2017年土地平整合同,签字相似度61%,透印痕迹吻合刘国栋惯用签字笔。\"
他戴上白手套,轻轻翻过扫描件。
每份合同右下角都有极细的晕染——那是签字笔用力压纸时,在背面留下的透印。\"他不是不会写。\"林昭对着手机拍照,闪光灯在档案盒上投下冷白的光,\"是不想写。\"
晚上七点五十六分,陈砚舟的书房飘着焦糊味。
火盆里,2017年的会议纪要正在燃烧,\"同意由刘国栋同志代为收集各方签字\"的字样蜷成黑灰。
他捏着半张未燃尽的转账单,上面\"陈砚舟高中班主任\"的名字被火苗舔去一半。
\"陈秘书长!\"秘书撞开书房门,额角沾着雨水,\"督查室通知,明天起全市推行'签字行为溯源系统',所有历史文件要数字化比对。\"
陈砚舟的手一抖,转账单掉进火盆。
他盯着跳动的火焰,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刚入职时,老领导送他的钢笔——那支笔此刻正躺在空笔架上,金属笔帽泛着冷光。
\"笔没丢...\"他喃喃着,窗外的雨突然大起来,闪电劈过天际,笔架在光影里晃了晃,\"是我把它交出去了。\"
清晨五点十八分,市档案馆数字化扫描中心的荧光灯刚亮起。
赵启年抱着一摞密封档案袋走进来,扫描员揉着眼睛接过:\"赵处,今天要扫的是2017年开发区基建档案?\"
\"对。\"赵启年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上蒙着层白雾。
他看着扫描机的红光开始闪烁,忽然想起林昭昨晚发的消息:\"那些透印,该见光了。\"
扫描机\"滴\"的一声,第一份合同的电子档跳上屏幕。
赵启年盯着右下角的签名,手指轻轻按在\"陈砚舟\"三个字上——那里,正若隐若现浮着另一个名字的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