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带着收割后的清新气息,漫过蓟州秋收区的 “攻坚地块”。王阿福站在田埂高处,望着眼前三类待收地块 ——“陡坡田”(倾斜度 25 度)、“洼地田”(易积水)、“零散田”(地块碎片化),按北宋 “秋收攻坚战术”,需采用 “分类攻坚、协同作业”,集中力量啃下 “硬骨头”,确保三日内完成全部秋收。此刻,汉契农户们已组成 “攻坚突击队”,每组三十人,汉契混搭,携带 “防滑梯”(木制梯形架)、“排水泵”(人力踩踏式)、“便携镰” 在田边列队,归降的耶律石推着 “应急粮车”,为攻坚队伍提供补给。
“陈老栓组攻陡坡田,用防滑梯固定身体,两人一组,一人收割、一人递穗;耶律娜组攻洼地田,先用水泵排水,再用‘高帮鞋’(麻布裹脚,外涂桐油)下田;耶律石组攻零散田,采用‘巡回收割法’,集中人力逐块清理!” 王阿福高声部署,晨雾中,各突击队迅速展开行动。
陈老栓踩着防滑梯,稳稳站在陡坡上,手中割麦刀快速挥动:“这防滑梯真管用,去年在陡坡收割摔了三次,今年站得稳,收割也快,” 他将割下的粟穗递给下方的农户,“两人配合,比单独收割快五成。” 耶律娜的洼地田内,人力水泵 “咚咚” 作响,积水顺着沟渠排出,农户们穿着高帮鞋下田,脚不沾泥:“林技师说这高帮鞋能防蚂蟥,还防水泡,” 她弯腰收割,“洼地的粟穗更饱满,就是收割费劲,排水后好多了。”
耶律石的零散田攻坚更讲究策略,他带着队员按 “从近到远” 的顺序收割,便携镰小巧灵活,在狭窄地块中穿梭自如:“这些零散田加起来有两百多亩,以前没人愿意种,现在咱们联合收割,效率不低,” 他擦了擦汗,“收完这片,就能和大部队汇合了。” 农技师林小满则在各攻坚地块间巡查,指导农户应对突发情况:“陡坡田要注意捆扎麦垛,别被风吹倒;洼地田收割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 他对王阿福说,“按这进度,三日能准时完成攻坚。”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攻坚地块上。陡坡田的麦垛用绳索固定在石桩上,洼地田的粟穗摊在竹席上晾晒,零散田的地块逐一清空,金黄的收获在阳光下铺展开来,攻坚队员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却洋溢着攻克难关的喜悦。
午间的日头渐暖,居庸关互市点的 “订单交割区” 秩序井然。王晏之与互市管理委员会成员正在监督 “丰收市集订单履约”—— 按 “市集订单履约规范”,需核对订单数量、检验商品质量、办理交割手续,确保汉契商户与部落 “订单不违约、交易无纠纷”,这是丰收市集从 “热闹” 到 “可信” 的关键。
“萧哈里部落履约改良点播器两百台、粟种五千斤,商品质量全部达标;耶律哈里部落履约骏马五十匹,马匹健壮,无疫病,” 互市官周平高声宣读交割清单,双方在 “交割契约” 上签字画押,盖上互市管理委员会的印章。萧哈里部落首领握着汉人铁匠赵三的手:“合作愉快,下次我们还要订购更多农具,希望能提前供货。” 赵三笑着答应:“没问题,我这就安排工匠赶制,保证下月交货。”
粮食订单交割也顺利进行,汉人粮商张大户按订单收购萧哈里部落粟米两千石,他让人用 “粮食检验器”(竹制筛子,筛除瘪粒)检验质量:“甲等粟米占比八成,比约定还高,我多付一成货款,算是奖励!” 萧哈里部落牧民们欢呼起来,耶律巴图拿着额外的货款,高兴地说:“大宋商户讲诚信,以后我们只和张大户合作!”
午间的交割区,契约签订声、货款清点声、感谢声交织。王晏之看着这一幕,对互市官说:“要建立‘订单履约档案’,对诚信商户和部落给予‘优先订单’‘优惠价格’等奖励,” 他指着交割区新立的 “诚信履约碑”,“碑上刻着‘契约为金,履约为本’,就是要让诚信成为互市的生命线。”
黄昏的风带着肃杀气息,居庸关联盟防御中心的 “联防联控指挥室” 灯火通明。李二郎与萧哈里、耶律哈里、周巴图三位部落首领,正在部署 “秋收联防联控计划”—— 针对辽军可能的报复性袭扰,按北宋 “边境联防联控机制”,构建 “预警 - 响应 - 处置 - 复盘” 全链条防控体系,确保秋收期间边境零冲突。
“在边境线设置‘三道防线’:第一道‘流动预警哨’,每组五人,伪装成牧民,每里一人;第二道‘骑兵巡逻线’,每五十里设一个巡逻队,每时辰巡逻一次;第三道‘防御工事线’,箭楼、床子弩、拒马桩全部就位,” 李二郎指着沙盘上的防线,“一旦发现辽军,流动预警哨用‘响箭’传递信号,骑兵巡逻队五分钟内响应,防御工事线十分钟内进入战备状态。”
萧哈里部落负责第一道防线,他挑选五十名精锐斥候:“我们牧民熟悉地形,能在草原上无声无息地监视辽军,保证预警及时,” 他对李二郎说,“还会在预警哨旁设置‘干粮补给点’,让斥候能长时间值守。” 耶律哈里部落负责第二道防线,他带着骑兵队演练巡逻路线:“我们会在巡逻路线上设置‘标记石’,石下埋信号烟,遇到紧急情况,踢翻石头就能点燃信号烟,比响箭更隐蔽。”
黄昏的余晖中,联盟联防队按计划展开部署。流动预警哨消失在边境的草原与山林间,骑兵巡逻队的马蹄声渐渐远去,防御工事线的士兵们检查着床子弩与拒马桩,整个边境如铜墙铁壁般坚固。李二郎看着部署完毕的防线,对首领们说:“秋收是百姓一年的希望,我们要守住这份希望,让辽军不敢越雷池一步!”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王阿福围坐沙盘旁,复盘当日的秋收攻坚、订单交割与联防联控部署。“秋收攻坚完成三成,三类硬骨头地块进展顺利;订单交割率达百分之百,无一笔违约;联防联控三道防线部署完毕,预警响应机制完善,” 范仲淹总结道,“燕云已形成‘丰收攻坚不松懈、市场诚信不打折、边境防御不缺位’的良好局面。”
王阿福汇报秋收后续:“明日重点攻坚剩余的零散田,后天完成全部收割;已准备好五千张竹席、两百个晾晒架,确保新粮及时晾晒;秋收后的土地将进行‘秋耕’,翻松土壤,为明年春耕做准备。” 王晏之补充市集规划:“丰收市集明日进入最后一日,将举行‘订单总结会’与‘诚信商户颁奖’;已统计市集总交易额达十五万贯,创历史新高,其中汉契产业协同订单占比六成。”
李二郎则强调联防细节:“已与辽境友好部落确认‘联防暗号’,若遇辽军大规模调动,他们会用‘三堆狼烟 + 鸣笛’传递情报;防御工事线的士兵已进行夜间战备演练,响应时间缩短至八分钟;粮道护卫队增加至百人,确保粮食运输万无一失。” 范仲淹看着沙盘上交织的 “丰收区”“交割点”“防御线”,眼中满是欣慰:“燕云的今天,是汉契百姓用汗水与信任浇灌的;燕云的明天,将在这份同心协力中走向更长久的繁荣与安稳。”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蓟州的秋收攻坚区,突击队已开始新一天的收割,防滑梯在晨雾中如阶梯般延伸;居庸关的互市点,商户们正在整理订单契约,准备最后的总结会;边境的联防防线,流动预警哨已换班值守,目光警惕地望向辽境 —— 晨雾中,燕云的每一处都在为丰收的最终胜利与边境的长久安宁而努力,这份努力,正凝聚成 “仓廪实、民心安、边关靖” 的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