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淡墨般缠在蓟州的夯土城墙上,将垛口染成青灰色。杨继忠勒马立于阵前,身后是两万东路军 —— 其中五千人是归降的辽兵,由熟悉蓟州地形的耶律诚统领。按战前部署,他们要在午时前破城,与西路军哈桑的队伍形成呼应,切断辽军向山海关的退路。
“耶律诚,蓟州的薄弱处在哪里?” 杨继忠转头问道。耶律诚曾在蓟州驻守三年,对城防了如指掌,他指着城墙西侧:“那里是十年前补修的,夯土不如其他地方结实,而且箭楼只有一座,防守兵力少。” 他还补充,蓟州守将耶律达性格鲁莽,最爱在晨雾时率亲兵巡查西城,是突袭的好时机。
杨继忠立刻调整部署:“张三,带工匠将投石机移到西城,重点轰击补修段;耶律诚,你带两千归降辽兵,装作‘辽军援军’,去西城喊话,吸引耶律达的注意力;其余人随我,待城墙出现缺口,立刻冲锋!” 众人齐声领命,晨雾中,投石机被缓缓推向西城,车轮碾过冻土的声响被雾气裹着,竟没引起城上辽兵的察觉。
城头上,耶律达果然带着亲兵巡查西城。他看到远处的 “辽军援军”,顿时松了口气,对着城下喊道:“是哪个营的?萧挞凛大人的援军到了吗?” 耶律诚按约定回话:“我们是幽州来的,萧大人让我们来支援蓟州,快开城门!” 耶律达不疑有他,刚要下令开门,城下突然传来 “轰隆” 声 —— 投石机的石块砸中城墙补修段,夯土簌簌掉落,很快就砸出一个浅坑。
“不好!是宋军!” 耶律达惊怒交加,刚要下令放箭,耶律诚已带着归降辽兵冲向城门,手中的弯刀砍向守门辽兵。城门处顿时乱作一团,杨继忠趁机挥旗:“冲!” 东路军士兵们举着竹矛,踩着晨雾中的露水,朝着城墙缺口冲去,城上的辽兵本就军心涣散,见宋军入城,纷纷扔下武器投降。
与此同时,西路军的哈桑正带着两万大军逼近涿州。涿州守将耶律泰比耶律达谨慎得多,他早已关闭城门,在城墙上布满箭手,还在城外挖了 “陷马坑”,坑底埋着尖木,上面铺着干草,只等宋军来攻。晨雾中,哈桑的先锋骑兵刚靠近城门,就有几匹战马陷入坑中,骑士被甩出去,尖木刺穿甲胄,当场阵亡。
“停下!” 哈桑立刻下令,让士兵们用长枪试探路面,很快就发现了陷马坑的分布。“张三师傅,用‘填坑车’!” 哈桑喊道。张三带着工匠们推出五辆 “填坑车”—— 这是按北宋《武经总要》改良的器械,车身装满碎石,推到坑边后,只需拉动机关,碎石就会自动倾泻,填满陷马坑。士兵们推着填坑车,在神臂弓手的掩护下,很快就填出一条通道,直达涿州城门。
“撞车!上!” 哈桑挥旗,十名士兵推着撞车,朝着城门撞去。撞车的冲头是熟铁打造,撞在城门上发出 “咚” 的闷响,城门剧烈晃动。城上的耶律泰见状,立刻下令往下扔滚石,却被城下的投石机反击,石块砸中箭楼,耶律泰躲闪不及,被掉落的木梁砸中腿部,惨叫着摔下城楼。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涿州城门上。东路军的撞车终于撞开城门,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入城内,辽兵们见守将受伤,纷纷放弃抵抗。哈桑带着士兵们直奔涿州粮仓,却发现粮囤已被耶律泰点燃,火焰腾起,浓烟滚滚。“快!用灭火沙!” 哈桑喊道,士兵们立刻拿出备用的灭火沙,撒向火焰,虽保住了部分粮草,却仍有一半被烧毁。
午间的日头正烈,蓟州城内的战斗已近尾声。杨继忠站在涿州节度使府内,看着被俘的耶律达,沉声问道:“辽军在山海关还有多少兵力?” 耶律达哆哆嗦嗦地回答:“只有五千人,而且大多是老弱残兵,只要你们再往前推进,他们肯定会投降。” 杨继忠让人将他押下去,同时让人给幽州的王晏之送信,告知蓟州已破,请求下一步指令。
涿州城内,哈桑也在清点战果:俘虏辽兵八千余人,缴获弯刀五千柄、长枪三千支,还有未被烧毁的粟米两千石;宋军自身伤亡两千人,其中阵亡五百人,伤一千五百人。“比预想的伤亡多,” 哈桑对身旁的李二郎(李二郎按计划赶来支援西路军)说,“主要是陷马坑和粮囤被烧,下次得提前派斥候侦查,避免再吃这种亏。”
黄昏的风渐渐起了,吹得蓟州、涿州的 “宋” 字旗猎猎作响。幽州城内的王晏之收到两路军的捷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立刻召集赵德明、宝儿等人,在议事厅展开燕云十六州地图:“蓟州、涿州已破,接下来要攻打莫州、瀛州(此处为辽占瀛州,非大宋瀛州),这两州是辽军连接燕云与中原的重要通道,拿下它们,燕云的辽军就成了孤军。”
赵德明补充道:“我建议从幽州调五千归降辽兵,分别派往蓟州、涿州,协助治理州县;同时让王阿福从泗州调运更多粮草,支援前线 —— 蓟州、涿州的粮草损失较大,得尽快补充。” 王晏之点头,让宝儿立刻草拟指令,派快马送往各军。
王阿福此时正赶着牛车,载着泗州送来的耐盐禾军饼和草药,赶往蓟州。黄昏的余晖洒在牛车上,帆布下的军饼还带着热气。他刚到蓟州城外,就看到百姓们在街道两旁欢呼,有的捧着热茶,有的拿着水果,纷纷递给进城的宋军士兵。“阿福,你可来了!” 杨继忠的亲随看到他,立刻迎上来,“城里的粮草够吃三日,你带来的军饼太及时了!”
王阿福笑着跳下车,掀开帆布:“这是李四师傅特意烤的,加了野葱,还有这些草药,是专治刀伤的,快分给受伤的士兵。” 百姓们也围过来,帮忙搬运军饼和草药,黄昏的蓟州城内,一派热闹的景象。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王晏之正在写《燕云光复战报》,详细记录蓟州、涿州的战况:“乙巳日晨,东路军破蓟州,俘耶律达,获兵八千,粮三千石;西路军破涿州,伤耶律泰,获兵八千,粮两千石(烧毁两千石)。两州已设临时治理官,归降辽兵协助防务,粮草正从泗州调运,不日可抵。”
写完战报,王晏之让人用蜡丸封好,派快马送往汴京。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夜空,星星明亮,月亮皎洁。他知道,蓟州、涿州的攻克,是燕云光复的重要一步,接下来还有莫州、瀛州等州县等着收复,但只要北伐军保持势头,团结一心,用不了多久,整个燕云都会重回大宋版图。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蓟州城内,杨继忠带着士兵们开始修复城墙,归降的辽兵们帮忙清理战场;涿州城内,哈桑正带着士兵们加固城门,张三的工匠们则在城外挖掘新的防御壕;幽州城内,王阿福赶着空牛车,准备返回泗州,继续调运粮草 —— 他知道,前线的士兵们还等着他送物资,燕云的光复,还需要他的助力。
晨雾散去,阳光普照,燕云的土地上,大宋的旗帜在一座座城池上舒展。从瀛州练兵到幽州光复,再到蓟州、涿州破关,北伐军步步为营,用智慧与勇气,一点点收复着被异族占据的土地。而在这场伟大的光复事业中,每一个人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士兵们冲锋陷阵,工匠们改良器械,民夫们运送粮草,归降辽兵们提供情报,百姓们支援后勤。他们共同谱写着燕云光复的壮歌,为大宋的繁荣稳定,奠定着坚实的基础。
这场双线破关之战,不仅拓展了北伐的战果,更证明了大宋军民的凝聚力与战斗力。随着蓟州、涿州的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光复已指日可待,大宋的北伐事业,也迎来了新的高潮。而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新的生机正在悄然萌发,等待着太平盛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