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城内,帅府之中,李乾、高仙芝、郭子仪、李泌、杜甫、高适、岑参与边令诚等一众文武齐聚,众将分列在座。
“真是怪了,大食人为何至今不出战?”
“是啊。我军初来乍到,虽站稳脚跟,却已连番血战、消耗甚大,又忙于安营扎寨,正是疲惫之时。大食人虽可恨,却不会看不出这绝佳战机,他们为何按兵不动?”众将纷纷附和。
在座皆久经沙场,自然清楚唐军眼下的困境,一路自于阗驰援,经一日鏖战早已人困马乏;另一路自大漠远道而来,虽状态稍好,却也因长途奔袭和一场恶战而损耗不小。
趁唐军疲敝之机发起决战,本是千载难逢的战机。以侯赛因·优福之精明,竟放弃如此良机,着实令众将费解。
“这有何奇?不是侯赛因不想打,而是他不敢打。”李泌含笑点破玄机。
“为何不敢?”众将更觉疑惑。
“因为他心中有忌惮。”李泌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反而让众人更加茫然。
侯赛因真正忌惮的,是来自大漠深处的威胁,若真有一支唐军伏兵于大漠,待两军决战正酣时突然杀出,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在大漠中暗藏大军乃唐朝军事机密,知情者寥寥,就连在座众将也多不知情,自然难以猜透。
“侯赛因既不愿打,那就由我们先出手。”李乾显然不打算多做解释。
“太好了!终于能痛击大食人了!”众将顿时亢奋起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不如全军尽出,杀他个片甲不留!”众人七嘴八舌,纷纷献计。
“派一万人,前去挑战。”李乾的命令却让众将愕然。
“大帅,为何不多派些人马?”有将领忍不住发问。
“人若派多,侯赛因反倒不敢应战。”李乾的回答更让众人迷惑。
一万唐军领命而出,直至大食营外列阵叫战。
消息火速报至侯赛因帐中。
“区区万人,也敢来挑战?简直不把我等放在眼里!大人,请多派兵马,将其一举歼灭!”众将愤然叫嚣,士气高涨。
“一万人么?……那就也派一万人迎战。”侯赛因略作沉吟,冷笑一声,“李乾,你既想试探我,我也不妨借此探一探你的虚实。”
侯赛因所言不差,李乾只派万人挑战,正是为试探大食军的战力。虽此前已有交锋,但双方均存顾忌,未展真正实力,尚需一番试探方能心中有数。
两人心思相通,竟不谋而合,各派万人出战。更令人称奇的是,双方均未用计谋,而是让两军硬碰硬正面拼杀,以此验看对方实力。
一场血战下来,唐军略占上风。致胜关键并非搏杀技艺更高,而主要在于装备优势,尤其盔甲防护远胜大食,令唐军占尽便宜。
此外,唐军的兵器更为锐利精良,这也使他们在战斗中占据上风。
大马士革弯刀虽以锋利闻名,但因锻造工艺复杂、产量有限,无法装备全军,只有大食精锐部队才能配备。普通大食士兵并无此等利器,因此在兵器上又逊一筹。
如此一来,大食军想不吃亏也难。
一番激战下来,唐军斩杀大食兵两千余人,自身伤亡约一千五六,伤亡比相差不大。
除装备优势外,唐军在训练、战阵经验及士气方面并未明显占优,双方可谓旗鼓相当。
试探已有结果,两军心照不宣,各自后撤。
“派十万大军,前去索战。”李乾朗声下令。
“侯赛因·优福这胆小鬼,绝不会出战。”最了解侯赛因的高仙芝断言。
“明知他不会应战,我们却不得不挑战。”郭子仪肃然接话。
李泌重重点头,深表赞同。
果如高仙芝所料,十万唐军列阵叫战,大食军仍闭营不出。
-----------------
侯赛因帐中,众将愤懑难平,叫嚷声响成一片。以侯赛因之威望,平日无人敢质疑,但此次却属例外,将领们不仅喧哗不满,更有人高声质问。
“大人!唐军如此嚣张,在营外列阵辱骂,言语不堪入耳!我们为何不战?决不能任唐人逞威,必须狠狠打击其气焰!”
“是啊大人!您一向英明果决,此次为何怯战?这简直丢尽我军颜面!”
“我们打了一辈子仗,从未畏战避敌,丢人,太丢人了!”
“够了!”侯赛因沉声一喝,压下喧哗,“此刻出战,正堕李乾圈套。大漠中尚有多少唐军仍未查明,若此时爆发大战,漠中伏兵必从后突袭,打我个措手不及。”
“那又何妨?可分兵拦截、拖延时间!”仍有将领不服。
“一旦我们派出十万大军,李乾必发援军企图围歼。他绝不会放我们撤回,而我们想撤也难。”侯赛因异常清醒,“只要我军援兵一出营,李乾便会再派兵马针锋相对,迫使我不断增兵。如此下去,不消多久,全军都将投入战场,决战便不可避免。”
他略作停顿,加重语气:“到那时,我们哪还有兵力拦截自大漠杀来的唐军?”
侯赛因所言不虚,十万大军非同小可,若他真派兵出战,李乾必不惜代价围歼。为保全部队,侯赛因只能不断增援。
而李乾亦将步步紧逼、不断加码,最终必演变为全军决战。
届时,侯赛因应付龟兹唐军已左支右绌,胜负尚在未定之天,又何来余力阻击大漠方向的唐军?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众将恍然,皆感震惊。
“眼下首要并非与唐军决战,而是查明漠中唐军虚实,再作决断。”侯赛因沉声道,“传令:擅出战者,斩!”
此令一出,众将再无人敢提出战一事。
无论唐军如何挑战,大食始终闭营不战。李乾只得派出小股部队象征性地叫阵,虚应其事。
不久,侯赛因·优福又接军报,大漠中再次发现唐军与突厥军队踪迹,但人数不多。加上此前所探,总数约七八万之众。
七八万唐军,已是不小的数目,若能将其歼灭,对后续战局大有助益。侯赛因正欲调兵出击,不料计划尚未实施便胎死腹中。
这支唐军竟已自大漠开赴龟兹。侯赛因闻报立即点兵,意图拦截,最好能将其全歼。
然而李乾行动更快,早已派兵接应。最终唐军安然进入大营,侯赛因功败垂成。
大漠之上,李光弼放声大笑:“侯赛因·优福,从今日起,我保你一个人影也找不到!”
他一声令下,原本集结于大漠的唐军与突厥军竟如凭空消失一般,再无踪迹。
这支唐军抵达后,大食众将求战之声再度高涨,纷纷叫嚷要趁此良机全歼唐军。
在他们看来,既然漠中唐军已尽数来龟兹,便再无后顾之忧,正是决战之时。
然而,侯赛因·优福再度否决众将请战。他仍不放心,执意再派斥候深入查探。
此事关乎全局,侯赛因绝不掉以轻心。他深知,若大漠中仍藏有唐军,哪怕只有三五万人,待决战关键时刻突然杀出,也足以致命。故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
侯赛因再度派出大批斥候,四散深入大漠,几乎将荒漠翻了个遍,却连一个人影也未找到。
即便如此,侯赛因仍未贸然开战,反复确认大漠确无唐军后,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这一番周折,历时近二十天。
虽费时不短,但侯赛因终于安心,他终于可以与唐军决战了。
此日,他召集众将,高声训话:
“你们盼了这么久,盼的就是与唐人决一死战,今日,我便满足你们愿望!”
众将眼中顿时亮如烈日,人人精神抖擞、欢欣难抑,齐声吼道:“终于要杀唐人了!”
“一百年前,唐人便与安拉的仆人为敌,妄图扶持波斯。伟大的安拉略施神威,就令其铩羽而归。”侯赛因眼中精光暴射,朗声道,“而今日,安拉再降神喻,剿灭唐人!”
“剿灭唐人!”众将齐声怒吼,声震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