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白善和张辽的大军在汉中东西两线掀起战火之际,遥远的西北方,石国国王屈出汗的牙帐内,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屈出汗手里紧紧攥着那封来自北汉皇帝吴权的书信,羊皮纸上的字迹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烫得他坐立难安。他反复看了好几遍,每一个字都像是在逼迫他做出一个极其不情愿的决定。
“出兵……攻打蜀国广汉……”屈出汗喃喃自语,胖乎乎的脸上写满了纠结和无奈,“唉,这真是无妄之灾啊!”
他本来在西域的石国当他的逍遥国王,虽说国家不大,但胜在自在。每天喝喝马奶酒,看看胡旋舞,和部下们打打猎,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可谁能想到,天降煞星马超,一路败逃,竟然逃到了他的地界,还把北汉的大军也给引来了。这下好了,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他被迫卷入了两个庞然大物之间的争斗。
在屈出汗看来,无论是东方的北汉,还是南方的蜀国,都是他石国招惹不起的强国。帮北汉打蜀国,万一将来蜀国缓过劲来报复怎么办?可不出兵,眼前北汉的并州军就驻扎在附近,虎视眈眈,那个叫张燕的都督和眼前的宋宪将军,可不是好相与的。这简直就是左右都是悬崖,怎么选都可能摔得粉身碎骨。
他烦躁地踱着步,感觉自己和石国就像是被拴在北汉战车上的羔羊,只能被拖着往前走,毫无自主可言。
正当他愁肠百结之时,帐外侍卫高声通报:“陛下,北汉宋宪将军与国相萨温大人求见!”
屈出汗心里“咯噔”一下,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他勉强整理了一下表情,坐回王座:“请他们进来。”
帐帘掀开,北汉将军宋宪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他一身戎装,风尘仆仆,脸上带着军人特有的急躁和不耐烦。紧随其后的,则是石国国相萨温,他低眉顺眼,脚步却紧紧跟着宋宪,姿态显得颇为微妙。
二人来到帐中,向屈出汗行了礼。宋宪是个直性子,根本没心思寒暄,开门见山地急切问道:“国王陛下,不知您何时能够发兵?我军已准备就绪,只等陛下号令,便可兵发阳平关!”
屈出汗心里暗骂一声“催命鬼”,面上却挤出为难的笑容,目光下意识地瞥向一旁的国相萨温,希望他能帮自己说几句话,找个理由再拖延一下。谁知萨温仿佛压根没接收到他的眼神,故意将目光偏向帐篷的角落,研究起挂着的羊毛毯图案,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屈出汗顿时一股无名火起!好你个萨温,吃着我石国的俸禄,这才几天功夫,胳膊肘就彻底往外拐,和北汉人穿起一条裤子了!但此刻他不能发作,只能强压下怒火,对着宋宪干笑道:“宋将军有所不知,这出兵之事,千头万绪,尤其是粮草辎重,尚未齐备。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嘛,我看……还需再筹备几日,方能万全。”
他想用“粮草”这个万能借口再拖上一拖。
不料宋宪大手一挥,语气斩钉截铁:“国王不必为此忧心!粮草之事,我并州军自会接济一部分!陛下当知,此次进军,并非真要与蜀国死战,乃是佯攻!只需大张旗鼓,做出进攻广汉的姿态,牵制住蜀国一部分兵力,使其不敢全力支援汉中,便是大功告成!并不会耗费贵国太多钱粮。”
这时,一直装聋作哑的萨温终于开口了,他转向屈出汗,语重心长地“劝慰”道:“是啊,陛下。宋将军所言极是。您还在犹豫什么呢?北汉皇帝陛下已经亲口承诺,只要我们此次出兵相助,从此以后,我们石国就是北汉帝国的保护国了!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有了北汉这棵参天大树庇护,日后西域还有哪个国家敢对我们石国用兵?北汉天兵顷刻即至,便会灭了它!陛下,这可是保障我石国世代安宁的大好机会啊!”
萨温这番话,表面上是在劝屈出汗,实则字字句句都是在替北汉说话,强调北汉的威势和所谓“保护”的好处,听得屈出汗心头火起。
他狠狠地瞪了萨温一眼,眼神里充满了警告和愤怒。萨温被瞪得心里发虚,赶紧又把目光移开,不敢与国王对视。
帐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屈出汗看着面前一个咄咄逼人的北汉将军,一个吃里扒外的本国国相,再想想帐外那些北汉的精锐骑兵,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所谓的“考虑”、“筹备”,不过是自欺欺人。石国的命运,从马超逃来的那一刻起,或许就已经不由自己掌握了。
良久,屈出汗仿佛被抽干了力气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声音里充满了疲惫和妥协:“罢了……既然如此……那就依宋将军所言吧。”
他抬起头,眼中已没了之前的挣扎,只剩下认命后的麻木:“本王即刻下令,集结我国兵马,与将军合兵一处,共三万大军,进攻广汉郡阳平关。”
宋宪闻言,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抱拳道:“国王陛下英明!我这就去整军备战!”说完,转身兴冲冲地离开了牙帐。
萨温也松了口气,讪讪地行了个礼,准备溜走。
“萨温国相。”屈出汗冷冷地叫住了他。
萨温身体一僵,慢慢转过身:“陛下还有何吩咐?”
屈出汗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直看得萨温头皮发麻,才缓缓说道:“筹备联军出征的具体事宜,就全权交给你去办了。务必……要‘办好’。”
最后三个字,他咬得特别重。萨温自然听出了其中的意味,冷汗差点下来,连声应道:“是,是,臣一定办好,一定办好……”说完,几乎是落荒而逃。
很快,石国与北汉宋宪部的联军勉强拼凑起来,打着旗号,浩浩荡荡地朝着蜀国广汉郡的边境要塞——阳平关开去。这支联军心思各异,战斗力存疑,但其出现本身,就已达到了司马懿计策中“虚张声势,牵制兵力”的目的。
阳平关守将马岱,早已接到边境预警。他站在关隘之上,望着远处烟尘滚滚,联军旗帜若隐若现,眉头紧锁。
“果然是北汉怂恿了石国一起来犯!”马岱沉声道,“传令下去,紧闭关门,加强戒备!所有守军上城墙,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出战!”
他深知阳平关的重要性,此关若失,敌军便可侵入蜀中富庶的广汉平原。同时,他也不敢怠慢,立刻唤来亲信:“立刻派快马,以最快速度,将此军情急报送往犍为丞相处!就说北汉联合石国,兵力约三万,猛攻阳平关,我军正据险固守,请丞相示下!”
又一份紧急军报,带着边关的烽火气息,朝着诸葛亮所在的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