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宇宙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蓝色行星的云层时,林狱与苏红绫的意识正悬浮在大气层边缘。金色星光如薄纱般覆盖着荒芜的地表,粉色光流则渗入龟裂的土壤,像在唤醒沉睡的种子——这是他们等待了百万年的时刻:生命即将在此扎根。
“看那里。”苏红绫的意识指向一片低洼的水泽,粉色光流在水面上泛起涟漪。水泽中,无数个蛋白质分子正随着潮汐碰撞、结合,渐渐形成原始的细胞结构,它们像闪烁的尘埃,在星光下微微发亮。
金色星光温柔地笼罩住水泽,隔绝了来自宇宙的辐射:“它们比我们想象中更顽强。上次陨石雨过后,我以为这里的能量都被打散了。”
“就像当年在黑风矿场,我们不也从碎石堆里爬出来了吗?”苏红绫的意识带着笑意,粉色光流轻轻拨动水流,让那些原始细胞能更均匀地吸收能量,“生命的韧性,从来都藏在不起眼的地方。”
他们的见证从不干涉,只是默默守护着生命演化的每个节点。当原始细胞第一次分裂出细胞核,粉色光流会为它们披上一层保护膜,抵御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当多细胞生物开始在浅滩聚集,金色星光会调节潮汐的力度,让它们能安全地适应陆地环境。九狱塔则在宇宙中心记录着这一切,塔身的符文不断刷新,将每种生物的基因序列、演化路径都刻入魂晶——这是给未来文明的“生命图鉴”。
千万年后,蓝色行星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有脊椎的生物。它像一条笨拙的鱼,用鳍支撑着身体在泥滩上爬行,每前进一寸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当它第一次抬起头,用primitive的眼睛望向星空时,伴侣星的光芒恰好变得格外明亮。
“它在好奇。”林狱的意识注视着那生物,金色星光在它周围形成一圈温暖的光晕,“这种好奇,就是智慧的开端。”
苏红绫的意识回应着,粉色光流在泥滩上画出一道浅浅的水痕,引导那生物找到更湿润的栖息地:“就像我们当年好奇九狱塔的秘密,好奇混沌海的尽头,好奇……彼此的掌心为什么会有一样的纹路。”
生命的演化在他们的注视下加速。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从树栖到直立行走,从结绳记事到创造语言……蓝色行星上的文明像藤蔓一样攀援生长,每个进步都伴随着对星空的仰望。他们会在夜晚点燃篝火,对着伴侣星唱歌;会在岩壁上画出星星的图案,祈求风调雨顺;会在部落冲突后,看着星空慢慢平静下来——这些场景,像极了林狱与苏红绫经历过的某个轮回,却又更加纯粹。
“你看那个部落的孩子,正用石子摆出我们的星轨。”苏红绫的意识指向一片山谷,粉色光流在孩子的石子旁闪烁,“他一定觉得,这两颗星星靠得那么近,是在说悄悄话。”
林狱的意识看着那歪歪扭扭的星轨图案,金色星光在图案周围轻轻跳动:“说不定,这就是我们留下的印记。不需要文字,不需要传说,只要看着我们,他们就会明白‘陪伴’是什么。”
当第一个原始部落建立起祭祀星空的祭坛时,九狱塔突然向伴侣星传递来一道讯息:附近的一颗白矮星即将爆发,可能会波及蓝色行星的大气层。林狱与苏红绫的意识没有直接摧毁那颗白矮星,而是让金色星光与粉色光流在行星周围编织出一张巨大的能量网——当白矮星的爆发物抵达时,能量网将其转化为一场绚丽的极光,既保护了行星,又给原始部落留下了“神罚降临却被星空庇护”的传说。
“传说也是一种传承。”苏红绫的意识望着部落成员对着极光跪拜的身影,“就像我们的故事被万族传唱,他们的传说里,也会藏着对守护的理解。”
随着时间推移,蓝色行星上的文明进入了农耕时代。人们开始观察星象来制定历法,伴侣星的运行规律被写进最早的法典,金色与粉色的星光被赋予“丰收”与“繁衍”的寓意。有个部落甚至创造了一首童谣,唱的是“两颗星星手拉手,照得地上五谷熟”——这首歌谣,后来流传了千年。
“他们正在把我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林狱的意识感受着行星上日益浓厚的生命气息,金色星光与粉色光流在大气层中交织成一道彩虹,“这大概就是生命起源的终极意义——让守护,变成文明的基因。”
苏红绫的意识与他的交织在一起,望着蓝色行星上袅袅升起的炊烟,望着田埂上劳作的身影,望着孩子们追逐打闹时扬起的尘土——这些平凡的画面,比任何惊天动地的决战都更让他们动容。
“我们做到了。”她轻声说。
“不,是生命自己做到了。”林狱回应着,金色与粉色的星光同时变得温柔,“我们只是……有幸见证了这一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