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马上确定皇上手眼通天,似乎已经知道文官集团的所有打算了,所以有心配合。
发现了这一点,杨震觉得自己也不需要那么着急,主动出击搞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了,毕竟他的计划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此刻,不知内情的学子见已经走完所有礼节,见场面突然安静,个个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如此诡异的氛围维持了半刻钟,突然,工部侍郎林尚霄站了出来,“陛下,微臣有一个提议。”
秦靳面无表情,“准奏。”
林尚霄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杨震之大才古今罕有,依微臣之见,让他去文涛阁当编撰,实乃大材小用,工部正需栋梁之才,正好缺一个郎中,不如让杨震担任此职,既可发挥其才智,又能为朝廷分忧。”
闻言,杨震明白,自己今天没出来拒了太后的赐婚,有人准备了上中下三策,上策肯定是最激烈的,挑自己的错处,参上一本,数落自己的种种越举的行为。
下策就是不闻不问。
而中策就是把自己调离朝廷的核心,放到一个看似重要却无实权的职位上。
工部郎中正好,正五品,对得起杨震如今如日中天的大名。
可这明面上是越级提拔重用,实则远离权力中心,难以施展抱负,说不定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而林尚霄就是冲锋陷阵的第一人。
果不其然,林尚霄话音一落,不少大臣马上站了出来,纷纷赞同林尚霄的提议极好,同时不忘给杨震道贺。
殿试才结束,都不用去文涛阁当六品编撰,直接跃升为五品郎中,这简直史无前例。
既是史无前例,肯定会有所非议的,可此刻议政殿当中,一句不和谐的声音都没有,竟没有一个官员站出来反对。
面对这样一边倒的局面,恐怕皇上要发表其他意见,恐怕压力很大,为了这样的小事大动干戈也很不值。
果然,只见秦靳微微点头,沉声道:“既然众卿皆以认同林爱卿的提议,这事便这么定了,不过杨震的才学和能力如此出众,加封一个上书房行走。”
闻言,在场的所有官员微微一愣,没想到皇上会有这样的提议,而且这个提议也合情合理。
上书房是起草诏书的地方,还兼任教导皇子和公主,而上书房行走不算官员,相当于老师,连品都没有。
而以杨震的才学去教导皇子和公主,也正合适,就凭他出口成诗的才华,谁敢说他不够格?
但是,上书房行走虽然没品,但是随时能进宫呀!还经常能见到皇上。
这样一来,杨震虽远离了权力中心,却获得了接近皇上的机会,以他的才华,想要得到皇上的赏识简直不要太简单。
工部的官员想要压榨他,想要疏离他,想要给他小鞋穿,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所以林尚霄的脸色变得很难看,本以为给杨震挖了个坑,却没想到皇上反手一招,不仅让杨震有了起死回生的机会,还在工部埋了一颗钉子。
可这能反对吗?刚才还说杨震的才华古今罕有,要反对他当上书房行走,完全找不到借口。
而且上书房行走不是官,都不需要走吏部程序,只要皇上高兴,想钦点谁都可以,通常都不会有人去反对这种事。
众学子心情复杂,大部分人感慨人比人气死人,没想到才殿试结束,杨震便少走了好几年的弯路,直接就是工部郎中,他们要爬到这个位置,顺利的话也需要熬上好几年。
要是不顺利的话,一生可能都爬不到这样的高度,别看从七品到五品,只有两品之差,很多进士一生都跨不过这道坎。
当然,这么想的不包括陆俊艺和李文轩,他们知道不进文涛阁,将来就不能进内阁中枢,表面上看杨震一步登天,实际上前途堪忧。
一想到以后不用在文涛阁被杨震压一头,他们的心情是开怀的。
场面寂静了好一会儿,又变得很是诡异,林尚霄接收到皇上冷冷的注视,马上意识到什么,强颜欢笑,附和道:“皇上圣明,以杨震的才华教教皇子和公主读书,确实非常合适。”
其他准备算计杨震的大臣的脸色如吃了苍蝇般难受,尤其是谢开明,他本以为杨震识相,会借殿试的机会,拒了太后赐婚,为此他随时准备帮一把,把这事促成。
既成全了女儿谢珊珊的一片痴心,也把杨震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当中。
没想到杨震如此没胆色,竟没这个胆子。
当然,这也在他可能的预料之中,暗中有了安排,于是就有了林尚霄的提议,准备给杨震一点颜色看看,让他知道想在官场混,没有人扶持,寸步难行,空有一身才华,无法施展抱负。
可没想到皇上这么看着他,马上封了他做上书房行走。
谢开明心中暗自懊恼,却也无奈,只能默默接受这一结果。
杨震觉得所有人都表演完毕,现在轮到自己了,之前他准备主动出击,让户部的烂账露出冰山一角,让所有官员坐立难安,因此没有心情来算计自己。
可没想到因为迟疑了一下,事情竟变成这个样子,莫名其妙当上了工部郎中,还有一个上书房行走的头衔,如今也只能改变一下策略了。
之前,杨震就在构思一个局,要把所有世家和皇亲国戚都给套进去,当时感觉要做成这样一个局无比困难。
哪怕有机会可以随时见到皇上,觉得也需要耗费不少周折。
可此刻,他觉得现在正是时候,所以相关的人在场,不用他一个个上门去详谈,而且现在还是他最风光的时候,更妙的是此刻相当于大朝会,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因为这个局是阳谋,要把他们套得明明白白,还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往里跳。
杨震深吸一口气,坚定了一下决心,站了出来,先向皇上谢恩,然后又谢过众人大臣的抬爱,突然话锋一转:“听闻边关告急,微臣寝食难安,只因微臣知道,如今国库空虚,还听说江宁织造欠了大批商户不少银子,还听说了今年的丁税、田税、商税皆比往年少了近二成,如今边关告急,如三月飞雪,雪上加霜,陛下,各位大人,若明年不是风调雨顺,朝廷的财政将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