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西县。
云新镇,镇党委会议室。
一众乡镇班子也是在此召开了紧急会议。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相关指示,要求我们下面的各乡镇做好迎接、应对上级领导视察的相关准备工作。”
“特别强调一点,下来视察的上级领导此次采取的是暗访的形式进行视察的。”
“其中,着重考察的就是民生建设工程。”
“所以从现在起,在我们云新镇的地界内,绝对不允许发生什么重大视察事故。”
“另外说句题外话,就在今天上午,县人社局就成为了上级领导视察的第一站。”
“结果怎么样我相信留意过这方面信息的同志心里都有了数。”
“就是一个意见箱的问题,县人社局的领导班子就已经被判了政治死刑,一个个的全都要等待撤换。”
“同志们,由此可见,这次视察工作不同以往啊!高标准、高要求、高效率,总之就是一句话,谁出问题,谁就掉帽子!”
“所以,同志们,在这段时间内,我希望所有同志都能走出办公室,亲自去抓牢那些自己分管的领域。”
“不然,一出问题,政治生涯也可以宣告结束了。”
“另外县里的意思是,哪个乡镇出问题,就处理哪个乡镇的一把手。”
“那么以此类推,我也来说说我们云新镇的标准,一句话,哪个村、哪块被分管的领域,谁要是出问题,我就直接处理那个直接负责人。”
“好了,这场会议就到这里吧,时间紧迫,要是没什么疑问就直接散会吧!”
……
散会后,云新镇镇党委书记曾建桥也是将联络员招至了身边。
“你亲自下去检查检查,先把镇委、镇政府意见箱前的摄像头全给我拆了!”
“另外,意见箱里你也要亲自瞧瞧,总之一句话,上访的信件既不能多了,也不能完全没有。”
“明白了吗”
“明白!曾书记,我亲自去处理!”
“嗯。”
“另外,安排一些派出所的民警乔装打扮一下,给我散到各村去,一有情况就立即上报。”
“是。”
等到联络员领命办事去后没多久,曾建桥的电话就响了。
“喂!曾书记,我在李记土菜馆定了一桌,您看您什么时候有时间”
“是陈老板啊,这几天就算了,工作上的事抽不开身。”
电话那边闻言,还以为是曾建桥的故意推辞。
“曾书记,再忙也得有个吃饭的时间不是前不久多亏了您,我才拿到了镇里修路的工程,这不请您吃个饭、喝个酒,我这心里过意不去啊!”
“曾书记,这一桌我可是专门托一个老猎户现打的野兔子,其他食材也都是野味,所以您要是不来,这些好食材不都白瞎了吗”
“陈老板,我跟你着重的强调一点啊!镇里修路的工程不是什么多亏了我,才落到你手里的,这都是通过严格的招标筛选程序得出的最终结果。”
“所以,你要感谢的不是我,而是镇党委和镇政府,这个概念是千万不能混淆的。”
“另外那些所谓的野味,你还是自己消灭了吧,干部纪律上有规定,公职人员不能接受超过正常礼尚往来的宴请。”
“就像刚才所说,你能接到这个工程,完全是镇党委和镇政府对你的信任和扶持,而不是说我曾某人个人的信任和扶持,所以这顿饭我要是吃了,就超过正常礼尚往来宴请的标准了。”
听到这话,电话那边直接就愣住了。
不是,这还是自己认识的曾书记吗
不过转念一想,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反常,所以这位曾书记的异常反应一定是因为些什么。
而在这些下面的乡镇里,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一个乡镇一把手突然变得规规矩矩、成为行走的党纪国法呢
毫无疑问,只有上级视察!
因此,反应过来的陈姓老板也是没有再多言语,只是唯唯诺诺的配合着镇党委书记曾建桥的高觉悟。
“是,曾书记,是我莽撞了!心里只想着感谢您这位父母官,差点就让您犯错误了!”
“嗯,你也是性情使然,虽然形式错了,但本质上还是有着官民一家亲的朴素情怀的,下不为例啊!”
“是是是。”
电话挂断后,陈姓老板也是悠悠地感慨了起来,“要不人家是领导呢!嘴巴一张,吃饭送礼就成了朴素情怀了!高!实在是高!”
……
另一边。
林城市市长王化杰带领的视察团队也好巧不巧得选择了云新镇作为第一个考察乡镇。
车内。
一辆普通轿车内,王化杰正与一位云新镇的老乡交谈着。
而这位老乡,也是莫名其妙地在县城买完化肥准备乘坐返乡公交车时被工作人员找上的。
于是,在工作人员亮出工作证后,这位老乡好说歹说地才答应做了这所谓的向导。
“老先生,这是我们林城市的市长。”
“市长领导,你没开玩笑吧!”
“老先生,我是王化杰,如假包换的林城市市长。”
“您这是到县城买化肥”
“是啊,刚买完化肥,就被请到这车上做向导了。”
老人一脸无奈的模样,像是被迫接受了什么倒霉事。
见状,王化杰有些尴尬,属实没想到自己堂堂一个市长居然被这么一个老人家给避之不及了。
难道,下面的群众基础都是这样了吗
“老先生,我听小王说你是云新镇人,正好,我们也有事去云新镇,一道顺路。”
“那就……麻烦领导了。”
“没事,我们也是想找人提前了解一下情况。”
……
车上,两人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但从头到尾也是领导问,老人答。
而王化杰也是明显的感觉到了老人的不自在,所以他也开始转变了话题,打算先让老人自在一点。
“您这把年纪还顶着这大太阳到县城买化肥子女呢都在工作”
“什么工作不工作,也就是在外面打打工。”
“您几儿几女”
“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二十出头就嫁到了其他镇,两个儿子,大儿子读了点书,在城里找上了份工作。”
“那小儿子呢”
“小儿子就差了点,年轻的时候书没读进去,现在四十多岁还在到处打短工、干体力活。”
“不过小儿子出息是小了点,但好在就在身边、就在老家,让我平时还有个子女在身边,吃穿用度什么也没少我这个老家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