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回到领主府,刚进前厅,就见到艾道长正陪着老太君和方王氏说话。
看样子是从道观上香回来了,老太君和方王氏脸上都带着心满意足和虔诚的神色,显然对道观和这位玄明道长极为满意。
见方南抱着小玉儿回来,小玉儿脸上红扑扑的满是汗迹和兴奋,老太君笑道:“这是去哪里野了?看这一头汗。”
小玉儿立刻叽叽喳喳地讲述看小猪、追鸡鸭的趣事,逗得老太君和方王氏也笑了起来。
方岳进来禀报:“老太君,夫人,少爷,午膳已经备好。”
艾道长闻言,起身稽首道:“既已叨扰多时,贫道便先行告退了。”
老太君连忙挽留:“道长何不一同用些斋饭?”
艾道长捋须微笑,眼神飘渺,语气超然:“多谢老太君盛情,然贫道修行已深,渐入辟谷之境,平日只以晨露山果、天地灵气为食,早已不食人间烟火。”
“五谷杂粮,反碍清修,诸位还请慢用,贫道回观中静坐去了。”
这番说辞把老太君和方王氏唬得一愣一愣,越发坚信这位是真正不食人间烟火的得道高人,忙不迭地让方南代她们送送道长。
方南将艾道长送至府门口,看着那故作高深的背影,终于再也忍不住,压低声音大笑起来:“艾道长啊艾道长,你这装得可真像,佩服,实在佩服!”
艾道长迅速回头瞥了一眼,见已远离正厅,脸上那副超然表情瞬间垮掉,嘿嘿笑道:“少爷过奖,这不是您要求的效果吗?再说了,属下这老本行可是正儿八经的道士,保管把两位老人家哄得高高兴兴。”
两人相视一笑,送走艾道长,方南返回膳厅陪祖母和母亲用饭。
饭桌上,老太君忍不住问起:“南儿,这位玄明道长真是位奇人,你是从何处寻访到这般得道高人的?”
方南心里暗笑,面上一本正经地解释道:“回祖母,孙儿也是机缘巧合,当初为了咱们这封地的风水气运,特意派人四处寻访高人。”
“历经波折,才在一座云雾缭绕的深山古观里,诚心恳请了许久,方才打动艾……玄明道长出山,来此结庐清修,镇守村子的风水。”
这番半真半假的说辞,老太君和方王氏信以为真,连连点头。
老太君特意吩咐道:“既是如此有道行的真人,南儿你定要好好对待,一应供奉用度不可短缺,务必恭敬有加,莫要怠慢了高人。”
“孙儿晓得,祖母放心。”方南连忙应下。
用了午饭,老太君和方王氏自去各自的院落午休。
小玉儿却精力旺盛,毫无睡意,又缠着方南要出去玩耍。
方南便对石头道:“石头,你不用跟着了,去护卫队的营房和各处值守点看看,了解一下平日训练和巡逻的情况。”
“是,少爷!”石头领命,转身大步离去。
方南抱着小玉儿,只带着两个小丫鬟和形影不离的小狼旺财,出了领主府大门。
小玉儿记得上午在中央广场看到了杂耍卖艺和耍猴的,兴致勃勃地要去再看。
到了广场,却发现那些卖艺的摊子都收了家伙事,艺人们正三五成群地围坐在阴凉处,吃着自带的干粮午饭。
“呀,怎么不耍了呀?”小玉儿顿时撅起了小嘴,感到十分失望和无聊。
就在这时,一阵阵整齐而稚嫩的朗朗读书声,从广场不远处的一座院落里传了出来,随风飘入耳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小玉儿的好奇心立刻被这集体诵读声吸引了,侧着耳朵听了听,拉着方南的手指向声音来源的方向:“哥哥,那是哪里,怎么有好多小娃娃的声音?”
方南笑道:“那是学堂,里面的小孩子们在读书认字呢。”
“学堂?读书?”
小玉儿眨着大眼睛,平时在国公府里深居浅出,何曾见过几十个孩子一起上课的景象?
小玉儿顿时来了兴趣,“哥哥,带玉儿去看看嘛。”
方南心想,让妹妹见识一下也好,便抱着小玉儿向学堂走去。
学堂的管事认得方南,见少爷抱着一个锦衣华服、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前来,连忙迎了出来,躬身行礼:“少爷,您来了!这位是……”
“这是我妹妹,听到读书声,好奇想来瞧瞧。”方南温和地说道。
“哎呀,原来是大小姐,小的给大小姐请安!”管事连忙又向小玉儿行礼。
“不必多礼,我们就是随便看看,不必惊动先生们。”方南摆摆手。
“是,是,少爷小姐请随我来。”管事殷勤地在前面引路,带着向学舍走去。
学舍的窗户都开着,可以看到里面坐着一个个年纪不一的孩子,从五六岁到十来岁都有,正跟着讲台上的先生,摇头晃脑、认真地诵读着文章。
小玉儿扒着窗户,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里面。
看到一间学舍里,坐着几十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小娃娃,一个个坐得笔直,跟着先生大声读书的样子,小玉儿顿时被深深吸引住了。
小玉儿平时在深宅大院里,除了哥哥和父母祖母,接触最多的就是丫鬟仆役,何曾见过这么多同龄的小伙伴?
看着这么多小伙伴在一起读书、偶尔还会互相偷偷做个小动作的样子,小玉儿的小脸上露出了羡慕和向往。
小玉儿扯了扯方南的衣角,仰起小脸,认真地说道:“哥哥,玉儿也要读书!玉儿也要在这里上学堂!”
方南想了想,觉得让妹妹体验一下也不是坏事,便对管事道:“去取一套新的书包和文房四宝来。”
管事连忙应声而去,很快便取来了一套小巧精致的书包,里面装着毛笔、砚台和几本启蒙读物。
方南将书包给小玉儿背上,然后抱着她走到那间都是幼童的学舍门口。
正在授课的是一位老秀才,见到方南连忙要行礼,被方南用眼神制止了。
方南低声道:“先生不必多礼,这是舍妹,想来体验一下课堂,烦请先生给安排个座位,让她跟着听听便好。”
老秀才连忙点头,在教室后排找了个空位,让小玉儿坐下。
小玉儿乖乖地坐在小凳子上,把书包放在小桌子上,学着旁边孩子的样子,挺直了小腰板,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台上的先生和周围的同学。
方南在窗外看了一会儿,见小玉儿并没有因为一时新鲜过去就吵闹着要离开,反而似乎真的被课堂气氛感染,开始跟着咿咿呀呀地模仿诵读,这才放下心来。
方南吩咐两个小丫鬟就在学舍旁边等候照看,自己先行返回领主府。
回到府中,老太君和方王氏已经午休醒来,正在前厅用茶。
见方南一个人回来,方王氏便问道:“玉儿呢?又跑去哪里玩了?”
方南笑着将小玉儿在学堂读书的事情说了一遍:“玉儿看到那么多小朋友在一起,觉得新奇,非要留下来读书,我看她坐得住,就让她体验一下,留了丫鬟在旁边看着。”
老太君和方王氏听了,先是觉得惊奇,随即也笑了。
老太君道:“这孩子,竟是去凑这个热闹,不过也好,这个年纪也该开蒙认字了,若是真喜欢,回去后正儿八经请个西席先生来教。”
方王氏也点头称是。
老太君对方南道:“南儿,既然来了,便带祖母和你娘去看看村里的那些产业和作坊,总要亲眼见识一番。”
方南欣然应允:“好啊,孩儿这就安排。”
方南吩咐方岳去备两顶轿子,轿子备好,老太君和方王氏坐上轿子。
方南和方岳在一旁步行陪同,一行人出了领主府,开始视察村子的产业。
一下午的时间,方南陪着祖母和母亲,视察了村子里属于国公府名下的商号,包括售卖玻璃器、楚阳春美酒、日用品、纸张、纺织品等特产的店铺。
每家店铺都是客流不息,生意兴隆,让老太君和方王氏啧啧称奇。
随后又看了分布在村内的各类作坊,酒坊里酒香四溢,工人们正在蒸馏新酒。
日用品作坊里,女工们手脚麻利地制作着香皂、灌装着香水。
河畔被列为重地的核心作坊区,隔着一定的距离,观看了规模宏大的钢铁工坊、纺织工坊、玻璃工坊、造纸工坊等等。
每到一处,方南都介绍作坊的生产流程和产出效益,听得老太君和方王氏心潮澎湃,眼中异彩连连。
“南儿,你真是……真是太了不起了!”方王氏看着儿子,眼中满是骄傲。
老太君拍着方南的手背:“好孙儿,方家有你,何愁不兴,祖母真是……真是大开眼界,心满意足了!”
这一番视察,直到日头西斜,霞光满天,一行人才意犹未尽地返回领主府。
刚回来没多久,就听到门外传来小玉儿欢快的声音。
小玉儿背着那个小书包,在两个小丫鬟的陪伴下,兴高采烈地跑了进来,小脸红扑扑的,额头上还带着细汗。
“祖母!娘亲!哥哥!我放学回来啦!”
小玉儿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学堂可好玩了,先生教我们念三字经,我还认识了几个小伙伴,明天我还要去上学。”
老太君和方王氏一听都笑了。
老太君搂过小玉儿:“好好好,等过两日回府了,祖母就给你请个最好的先生来教你。”
小玉儿一听要回府,立刻把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回不回,玉儿就要在这里的学堂读书,这里有好多小伙伴,回去了就玉儿一个人,不好玩。”
方南见状,心念一动,笑道:“祖母,母亲,我看玉儿是喜欢有同龄小伙伴一起玩闹的氛围。”
“不如咱们在府里也办个小小的家学,找个空闲院子,请一位先生,再让府里那些忠心可靠的下人家里,有适龄的孩子,也送进来陪玉儿一起读书识字。”
“这样既有人陪玉儿,也能让府里下人的孩子识些字,将来也能有个更好的出路。”
老太君和方王氏闻言,对视一眼,仔细想了想,都觉得这个主意甚好。
既解决了小玉儿孤单的问题,施恩于下人,还能让孩子们读书明理,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嗯,南儿这个主意想得周到。”老太君当即拍板,“那就这么办,方岳——”
方岳连忙上前:“小的在。”
“你明日就回国公府一趟,去找方伯,把南儿的意思告诉他。”
“在府里找一处清净宽敞的院子,不用太大,能容纳十几个娃娃读书就好。”
“学生就挑府里家生子里机灵懂事、年纪和玉儿相仿的,定要绝对忠厚老实的。”老太君吩咐道。
“是!小的明白!明日一早就回去办!”方岳连忙躬身领命。
小玉儿听得半懂不懂,知道了会有小伙伴一起读书,立刻高兴地拍手跳了起来:“好呀好呀!有小伙伴一起读书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