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梁军兵临平壤城的阴影下,城内的高丽高官与皇族仿佛置身于一场噩梦之中,惊慌失措的情绪如瘟疫般蔓延。他们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曾经在他们印象中懦弱可欺的中原人,此刻竟以如此强势的姿态兵临城下,其气势之盛,甚至远超当年的盛唐。遥想当年,盛唐虽强,却也未曾将战火燃至平壤城下,可如今,大梁的军队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了城外,带来了无尽的压迫感与恐惧。
不少人心中对李淦的怨气如潮水般翻涌。他们暗自咒骂,好好的为何要去招惹中原王朝,难道真以为自己是当世无敌的霸主?这鲁莽的举动,如今将整个高丽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然而,此刻抱怨再多也无济于事。大梁军已然兵临城下,平壤城在这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又究竟能坚守多久,无人敢抱乐观的想法。
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一股暗流在城中悄然涌动。一些人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琢磨着如何在这乱世中为家族谋求出路。皇后的娘家金氏,以及贵妃的娘家崔氏,这两个在高丽颇具势力的家族,都不约而同地有了投靠大梁的想法。他们深知,李氏王朝如今摇摇欲坠,若能搭上大梁这班新崛起的列车,或许家族不仅能保全,甚至还有机会趁势而上,获得更大的利益与权势。
金氏家族的族长暗中召集族中骨干,低声商议:“如今局势危急,李氏恐难支撑。咱们若能率先与大梁取得联系,献上投名状,说不定能在大梁那里谋得一官半职,家族也能延续荣华富贵。”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利益的渴望。
崔氏家族亦是如此,他们秘密派遣亲信,试图寻找与大梁军沟通的渠道。“不能再坐以待毙,若等大梁攻破平壤,一切都晚了。我们要主动出击,为家族争取生机。”崔氏家族的核心人物们在密室中,神情严肃地谋划着,仿佛已经看到了家族在大梁庇佑下的美好未来。
而在这混乱的局势中,身处宫廷的李淦,却还未察觉到这些家族内部悄然滋生的背叛之意,依旧在为如何抵御大梁军、挽救高丽的危局而焦头烂额。
金氏家族的家主金勇,端坐在家族议事厅的主位上,面色凝重地看着下方聚集的家族成员。厅内气氛压抑,众人都清楚此次商议之事关乎家族的生死存亡。
金勇率先打破沉默,缓缓开口道:“想必大家都已知道大梁军兵临平壤的事了。如今李氏气数将尽,我们金氏不能跟着陪葬。我意已决,要投靠大梁。但此事风险极大,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大家都说说想法。”
一位年轻的族中子弟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道:“家主,投靠大梁固然是条出路,可万一他们不接纳我们,反而将此事告知李氏,那我们金氏满门都得遭殃啊!”
金勇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但如今局势紧迫,若不博上一搏,难道要等着李氏覆灭,我们也跟着玉石俱焚?我们得想个周全的法子,既能让大梁看到我们的诚意,又不能让李氏察觉。”
这时,一位年长的老者抚着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家主,我觉得可以先派几个机灵的亲信,偷偷出城,去大梁军中探探口风。若大梁有意接纳,我们再献上一份厚礼,表明忠心。至于礼物,我看就把咱们金氏在城北的几处矿山作为投名状,大梁想必会心动。”
众人听后,纷纷低声议论起来,觉得此计可行。金勇思索一番后,点头道:“好,就依王叔所言。此事要绝对保密,参与之人务必谨慎行事。若能成功,我们金氏在大梁说不定能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崔氏家族的议事厅内也是一片凝重氛围。家主崔浩目光冷峻地扫视着在场的族人,沉声道:“李氏大势已去,我们崔氏不能坐以待毙。现在大家都想想,怎样才能顺利投靠大梁,为家族谋得生机。”
一个年轻气盛的族人急切地说道:“家主,我们直接带着高丽的军事布防图去见大梁主帅,这可是大功一件,大梁肯定会接纳我们!”
崔浩皱了皱眉,说道:“此计虽好,但风险太大。布防图事关重大,一旦泄露,我们还没出城就会被李氏察觉。我们得另想办法。”
这时,一直沉默的崔浩之弟崔泽缓缓开口:“兄长,我有一计。我们可以利用家族在城内的商业网络,联系一些与大梁有贸易往来的商人,通过他们牵线搭桥,与大梁军暗中接触。同时,我们准备一批珍贵的高丽特产和珠宝,作为见面礼。如此一来,既能表明我们的诚意,又相对安全。”
崔浩听后,眼前一亮,拍手称赞道:“此计甚妙!就按你说的办。此事刻不容缓,大家立刻行动起来。记住,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出半点差错。”
金氏家族的议事厅内,众人在一番激烈讨论后,气氛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突然,金勇重重地一拍桌子,眼中闪过狠厉之色,大声说道:“诸位,我有个主意,既然要向大梁表忠心,咱们就来个大的。直接擒了李淦,献给大梁!这可是大功一件,大梁必定会对我们金氏另眼相看。”
此言一出,众人皆露出震惊之色,但很快,不少人眼中便浮现出思索之意。那位年轻的族中子弟犹豫着说道:“家主,这可是弑君之举,一旦失败,我们金氏将万劫不复啊!”
金勇冷笑一声,说道:“如今李氏大厦将倾,我们若不抓住这个机会,日后等大梁彻底掌权,我们金氏在高丽又有何立足之地?况且,只要计划周全,成功的几率很大。李淦身边的守卫虽多,但我们金氏在宫中也不乏内应。只要找准时机,定能一举成功。”
众人听了金勇的分析,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位族中长辈说道:“家主所言极是,这确实是个绝佳的投名状。不过,行动之时务必小心谨慎,确保万无一失。”
金氏家族就此达成一致,开始详细谋划如何擒获李淦。他们秘密联络宫中的心腹,摸清李淦的日常起居和守卫换防规律,准备寻机而动。
另一边,崔氏家族同样在紧锣密鼓地商议着投靠大梁的最佳方案。崔浩在听取了族人们的诸多建议后,一直没有表态。这时,崔泽凑到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崔浩先是一愣,随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站起身来,对众人说道:“我觉得泽弟这个主意甚好。既然我们要向大梁表忠心,不如就擒了李淦献给大梁。这李淦如今已成为众矢之的,我们若能将他拿下,大梁定会对我们崔氏刮目相看。”
族人们听后,先是一阵惊愕,随即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人担忧地说:“家主,此事太过冒险,若被发现,我们崔氏可就完了。”
崔浩目光坚定地说道:“富贵险中求!如今局势危急,这是我们崔氏唯一的出路。只要我们谋划得当,定能成功。而且,我们崔氏在军中也有不少人脉,到时候可以让他们里应外合,增加胜算。”
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崔氏家族最终也一致决定,加入擒获李淦的行动。于是,金氏与崔氏这两个高丽的大族,暗中联合起来,一场针对李淦的阴谋在这紧张的局势下悄然展开,而毫不知情的李淦,依旧在为抵御大梁军、挽救高丽局势而殚精竭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