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卫宣公娶了太子妃,使卫国发生内乱。宣公想陷害太子汲,没想到却搭上了他宠爱儿子公子寿,太子也死于非命。公子朔捡了个大便宜,成为卫国国君,便是卫惠公。但国人因可怜太子,并不买卫惠公的账。他的君位还没坐稳,就被人赶跑了。
惠公寻求齐国帮助,重新复国。惠公在外逃亡八年,受尽折磨,也是满腹怨恨,不知去恨谁。因周朝接纳了原国君黔牟,惠公便把气撒在周朝身上。卫惠公二十五年,卫国联合燕国,一起讨伐周朝。
两国联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逼近周朝都城。周朝天子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众人各执一词,有的主张求和,有的主张抵抗,但都拿不出一个万全之策。就在天子犹豫不决之时,卫、燕联军已兵临城下。
周惠王见大事已去,便带领卫队逃亡到温地。卫、燕两国商定,立惠王弟弟颓为王。颓登上王位后,却发现这王位并不好坐。周室旧臣表面臣服,实则心怀不满,暗中联络各方势力,企图迎回惠王。
而卫惠公和燕君扶持颓上位,不过是想借此操控周朝局势,他们不断向颓施压,索要各种利益,让颓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逃亡到温地的周惠王并未放弃复国的念头。他一面整顿卫队,积蓄力量,一面派人前往各国求救。一些与周朝有旧谊的诸侯,不忍见周朝陷入混乱,纷纷表示愿意出兵相助。
就在颓为内外交困而焦头烂额时,周惠王在诸侯联军的支持下,开始了反攻。诸侯联军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都城。卫、燕联军没想到周惠王如此迅速地组织起反攻,顿时慌了手脚。以郑国为首的诸侯联军,打败了卫、燕联军,送周惠王回周,杀死了惠王弟弟王子颓,恢复了周惠王的王位。
卫惠公三十一年去世,他的儿子公子赤继承君位,就是卫懿公。卫懿公喜欢养鹤,奢侈淫逸。卫懿公九年,翟人攻打卫国,卫懿公出兵抵御,因卫国人不拥护,士兵们背叛了他。大臣们说:“君王喜欢鹤,可派鹤去抗击翟人。”
卫懿公看着背叛自己的士兵,心中又惊又怒,却也无可奈何。翟人攻势凶猛,他孤立无援,很快便陷入绝境。战场上,他被翟人重重包围,身边的护卫一个接一个倒下。卫懿公深知自己大限已至,却仍手持武器,拼死抵抗。
就在他几乎力竭之时,突然听到一阵喊杀声由远及近。原来是卫国的一些忠勇之士,他们不忍国家灭亡,自发组织起来前来救援。这些人虽人数不多,却士气高昂,如同一把利剑插入翟人阵营。
卫懿公见状,精神一振,重新燃起希望,与援军并肩作战。然而,翟人实在太多,援军的力量太过薄弱。最终,卫懿公还是没能逃脱厄运,被翟人斩杀。
卫懿公成为国君之时,百姓和大臣们都不信服,原因是懿公的父亲惠公,听信谗言杀害了太子汲,懿公属于自立为君,百姓和大臣们常想推翻他们。最终他们灭了惠公的后人。而改立黔牟的弟弟,昭伯顽的儿子申为国君,就是卫戴公。
卫戴公是一个短命鬼,继承君位刚刚一年,就去世了。卫国大臣们商议,立戴公的弟弟公子毁为国君,就是卫文公。
卫文公刚刚即位,就实施仁政,减轻百姓的赋税。依法依礼处理政务,公平处理大臣之间的矛盾与纠纷,并亲自劳作,与百姓同甘共苦,令世人信服。卫文公的仁政很快有了成效,卫国的百姓渐渐安居乐业,国力也开始慢慢恢复。
然而,周边的一些国家却对卫国的复苏感到不安。其中,有个邻国国君嫉妒卫文公的贤明,暗中勾结翟人残余势力,企图再次挑起战争,吞并卫国。
不久后,翟人在邻国的怂恿下,又一次集结兵力,向卫国边境袭来。卫文公得知消息后,并没有慌乱。他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训练士兵;另一方面,派出使者前往与卫国有旧谊的诸侯国家,请求支援。
在战争爆发前,卫文公登上城墙,对守城的士兵们说道:“我们卫国经历了诸多磨难,但我们从未屈服。如今敌人来犯,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定能守护住我们的家园!”士兵们听后,士气大振。
当翟人军队到达时,卫国军队早已严阵以待。在诸侯援军的帮助下,卫国军队奋勇杀敌,最终成功击退了翟人,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从此,卫国在卫文公的治理下,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
卫文公十六年,晋文公重耳逃亡时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依礼相待。不是卫文公不懂礼,而是不想拿国家的钱财,送给一个不相干的人。因为怠慢了晋文公重耳,使卫国遭来了灭顶之灾。
卫文公在位二十五年,经过文公二十五年的努力,卫国已恢复了国力,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团结。卫文公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公子郑继承君位,就是卫成公。
晋文公继承了晋国的君位,想起了当年逃亡时路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晋文公要报复卫国。晋文公借口当年的羞辱,率兵讨伐卫国。卫成公惊慌失措,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有的大臣主张求和,但晋国不准。
大臣们认为卫国难以与强大的晋国抗衡;又不准求和,卫国只能与晋国一战。有的大臣则主张抵抗,觉得卫国历经文公多年治理,有一定实力,不应轻易屈服。卫成公犹豫不决,而此时晋军已迅速推进到卫国边境。
晋军趁机发起猛烈攻击,卫国军队虽奋力抵抗,但在晋军的强大攻势下逐渐陷入被动。卫成公心急如焚,四处寻求盟友支援,却因当年卫文公的无礼之举,各国都不愿轻易出手相助。卫成公无计可施,只好逃到陈国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