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海军造船厂召开了501艇技术改装会议,拨款委员会项目管理局局长李干出席。
这个会议的分量完全体现在李干的出席这一点上。
海军造船厂总工程师方一阳等技术骨干以及造船厂领导、工人负责人参加,安全保卫部门负责人列席。
这种务实的技术改装会干货满满。
李干是技术型军队干部,他开门见山地说,“我国潜艇发展缓慢,技术积累薄弱,阿库拉级核潜艇对我们来说是具有技术代差的。”
“709所的同志们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吸收,以阿库拉级核潜艇为基础,搞出了新一代攻击核潜艇,即903型核潜艇。”
“这里面有多项新技术,需要在501艇上进行改装试验,尤其是新式消声瓦。这种新式消声瓦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能够大幅降低潜艇噪音。”
与会众人全神贯注,竖起了耳朵认真听讲。
“我们要把这种消声瓦铺设在501艇上进行试验,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以及部队的反馈进行针对性改进。”
“同志们,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美国李庚政府宣布了一项13支航母战斗群海军发展计划。按照我国海军新时期发展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要在2000年之前拥有10艘航母为核心的海军舰队。”
顿了顿,李干说,“现在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但是,我们现役只有一艘航母,四大造船厂分别有一艘航母在建,按照进度,恐怕很难完成计划了。”
大家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
他们是造船厂的人,太清楚航母的建造难度了,也知道航母的意义。
在远东战争期间,海参崴海军造船厂开足了马力生产052b型驱逐舰,短短一年之中,下水了3艘,这个建造速度可以说是惊人的。
但是,大家很清楚,海军中的绝对主力仍然是航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个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有能克制航母的兵器吗?
当然有,潜艇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对航母威胁最大的一种,尤其是核潜艇。
李干说,“威胁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是紧迫的,我们当前唯一的应对手段就是潜艇,是核潜艇。”
他说到这里顿住了,环视着会议室,似乎在考虑着什么问题。
李干说,“我们要大力发展水下舰队!”
听到这句话,在列席位置上的于峰,只觉脑袋里猛地一震,眼前浮现出四个字——深海计划。
他现在能够肯定一点,深海计划大概率是潜艇建造计划,而且极有可能是核潜艇!
如此一来,这个情报就太重要了。
关键在于,要尽快搞清楚深海计划的内容。
于峰的神情非常严肃,看上去是因为此次会议非常重要,而他这位安全保密的负责人责任重大,实际上,他脑子里疯狂思索着的是如何获取深海计划的内容。
海参崴海军造船厂是第四大造船厂,而且是除了葫芦造船厂之外,第二个具备很强潜艇建造能力的造船厂。
于峰判断,深海计划的相当一部分建造任务会放在海参崴海军造船厂。
那就大把机会了。
李干发言结束后,方一阳代表船厂技术团队这块进行发言,继而是其他代表,都纷纷谈了各自实际工作中的开展办法和遇到的问题。
非常务实的会议。
能现场解决的,李干都现场拍板解决了。
解决问题大致有两种办法,一个是资源协调,另一个是经费,恰好这两块都是李干正管的。
比如海参崴海军造船厂需要某个级别一样的国企配合,大家都是横向的,没有隶属关系,通过部委协调,一来二去时间会拖得很长。
国企开始改革还没几年,现行体制下,国营企业之间的协作效率低下是现实情况。
李干以项目管理局局长的身份来协调,那是一协调一个准。
他可是财神爷啊,找机会巴结都找不到,执行财神爷的指令,那绝对是最高效率。
国企做事是很矛盾的,许多时候效率低下,可是一旦上面行政命令下来,那效率高得让视效率为生命的外企叹为观止。
这次会议结束后不久,海军造船厂开模建模。
这意味着,093型攻击核潜艇正式开建了。
一周后,李干召集海参崴地区军地两块的安全保卫部门的负责人开会。
海参崴国安局、海参崴军管会保卫局、海军造船厂保卫处以及情报局保密局。
情报局保密局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些单位的面前。
这个名称听着比较奇怪,实际上是因为情报局属于最高统帅部下面的二级部,而保密局是其下属的第一大部门,副局长兼任保密局局长。
这个部门负责内部保密工作,范围是全军,可见其权重有多厉害。
于峰立即意识到,这次召开的会议,肯定会涉及极其机密的信息。
果不其然,会议一开始,李干就神情严肃地说,“在座的诸位都是经过了军地联合严格审核后,才能坐在这里参加这次会议。”
会议室里众人屏住了呼吸。
李干说,“你们都是干这行的,我就不多废话了。把保密协议发下去,大家签了。”
立即有部队的人把一份份保密协议发下去,每个人都要认真看完,签字按指模。
正如李干说的,都是干这行的,这种情况经常遇到,大家熟门熟路。
都签完了保密协议后,李干开门见山说,“海军决定打造专门对付航母战斗群的攻击核潜艇部队,以巡航导弹核潜艇为主。”
他顿了顿,道,“也就是709所刚刚完成设计的093型攻击核潜艇。海参崴海军造船厂是主要建造厂。这项造舰计划是绝密级项目,在座诸位是安全保密的第一负责人。”
于峰屏住了呼吸,认真记下了李干说的每一句话。
他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把会议上所有人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
现场是不允许记笔记的,除了会议记录,任何文字信息都不能留下,更不能带出会议室。
持续两个小时的会议结束,于峰返回单位。
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深海计划进行到了最后一步。
对于峰的监视监控提升到了最高等级。
余则成判断,他的联络员不止远在羊城的假马朝旭,而应该是一条由若干人组成的完成的交通线。
这次会议就是专门安排来促使于峰动用这条交通线的。
于峰必然会动用交通线,除非他察觉到深海计划是假计划,或者认为深海计划不重要。
显然,这两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为了吊于峰,深海计划投入了多少,甚至093型攻击核潜艇都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是传统的攻击核潜艇,而不是什么巡航导弹核潜艇。
但是,李干甚至打算真的建造一条巡航导弹核潜艇,哪怕是作为试验艇,也是有价值的。
李干到了海参崴北郊的陆军基地,深海计划指挥部就在这里。
接下来几天就是收网的时候了。
消息源源不断地汇总到指挥部,陆近山具体指挥,余则成在外面指挥外勤,为了监视于峰,李干甚至通知军事卫星管理部门动用了侦察卫星对他进行拍摄侦察!
高空上的无人机一直在巡航,只要于峰出门,就会出现在无人机的监控之下。
次日早上,李干在指挥部里慢慢喝着茶沉思着,反复地看着于峰昨天的活动轨迹。
半晌之后,李干突然说,“老陆,我看还要下一记猛药才行。”
“你看,目标昨天的活动轨迹全都是在试探,这个人非常谨慎,好几次不厌其烦地试探,差点就让我们的人暴露了。”
陆近山走过来,盯着于峰的活动轨迹路线看,皱着眉头说,“你打算让于峰接触深海计划的具体内容?”
李干点头,“你什么意见?”
陆近山说,“有些刻意了,可能会让他起疑心。”
李干说,“让黄华出场。”
“他?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怕是会出问题。”陆近山担忧地说。
李干摆手道,“不,恰恰不是行内人,才不会让目标起疑心。他在这个行当里干了这么久,对同行的嗅觉肯定是很灵敏的。”
“就比如当过兵的,看另一个当过兵的,即便他没穿军装,留着长发,吊儿锒铛的,那股子兵味也改变不了。”
陆近山认真想了想,说,“好,让黄华出场,我立即安排补救措施。”
李干说,“通知老余打好配合。”
“明白。”
黄华的戏份是备用的,如果前面的行动奏效,那么就没他事了。现在看来,于峰的谨慎,让前面的行动效果不佳。
接到秘密命令后,黄华开始出场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住在海军造船厂里,以709所技术人员的身份。他住的招待所和新机关楼相距不到两百米,之间是一个花园。
他每天傍晚吃完饭后都会到这个花园里散步,当然,这是刻意营造出来的习惯行为。
海参崴国安局驻海军造船厂办公室就在新机关楼。
黄华不知道的是,这几天以来,于峰都在办公室窗户那里,悄悄观察他。
当然,这个举动是逃不过深海计划指挥部的法眼的。
这一天傍晚,黄华没有和往常那样在18点左右出现在花园里散步。
于峰在窗户那里观察了十分钟,觉得不太对劲。对一个有规律生活的人来说,一般事情变动是影响不了习惯性的行为的。
他又耐心等了十多分钟,这才看到黄华从招待所方向走向了花园。
这天下午,黄华在技术会议上指出了海军造船厂的一些技术问题,这一幕让于峰看了个一清二楚。
因此,于峰判断,黄华一定是肩负重任的技术人员,而不仅仅是送一份技术资料过来那么简单。
于峰决定采取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