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达市中心,王府边上,东大军事代表团驻地。
李干的住处里有四个人,除了他之外,便是连夜赶过来的陆近山,以及徐少明,还有就是李干的警卫员古道风。
古道风一如既往地站在了他的警戒位置。
代表团驻地的每一处都是经过了严格的检查,确认无偷窃听装置。
李干、陆近山和徐少明三人围着圆桌子坐着,桌子上摆着的就是萨勒曼提供的那份档案。
三人的神色既凝重也怪异,还透着一丝为难。
这份档案其实是一份尘封已久的老情报,在当年,这份情报毫无价值,可现在拿出来,如果公开出去,差不多相当于在世界政坛上投下一记重磅炸弹。
苏联现任总统巴里亚和霍尔斯基家族之间有密切联系,后者是美国几个大财团的幕后金主,档案里记录着,单单是1960年-1970年十年间,霍尔斯基家族通过各种方式,给了巴里亚多达100万美元以上的财富。
陆近山已经确认,1960-1970年,巴里亚在东德工作,那里是冷战铁幕的最前沿。
当时巴里亚只是克格勃驻东欧分部的一个厅级干部,这份情报即便抛出去,也影响不了苏联政坛。
当年的巴里亚就是个小人物。
可谁都想不到,巴里亚会在这几年异军突起,担任苏联总统。
这份情报要是抛出去,有一件事是可以预见的——苏联内部会再一次陷入严重内乱之中。
现任总统收受对手财团家族的贿赂,这事要是传出去,搞不好联盟直接解体了。
最令人骇人听闻的是,巴里亚和霍尔斯基家族之间的沟通桥梁,竟然是大林同志那位逃到了美国安家的女儿!
霍尔斯基家族本就是沙俄时期逃到美国的大财团,对苏联有着天然的痛恨,为cIA办事,没有逻辑问题。
良久的沉默质好,陆近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第一,沙方是怎么样得到这份情报的,情报的真实性如何。第二,霍尔斯基家族贿赂一个厅级干部意义何在。第三,沙方把这份情报转给我们,目的何在。第四,这份情报还有谁掌握。”
显而易见,陆近山的情报专家能力充分展现了出来,四个问题全部问到了点上。
李干说,“这份情报是阿拉伯联军攻入海法后,在缴获的文件堆里发现的,是以色列摩萨德获得的情报。”
“当时摩萨德给这份情报定下来的是c级,即一般秘密。这是符合常理的,当时巴里亚只是个厅级干部,驻东德的莫斯科干部里,副部级一大把,巴里亚就是个小人物。”
“阿拉伯联军完全占领海法后,把战利品运回吉达,沙特情报部门也是最近才把这份情报筛选出来。”
“巴里亚的上台毫无征兆,他就是一匹黑马,他的异军突起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就好比几乎没人能预料到会爆发远东战争那样。”
“综上,我相信这份情报是真实的,也是被当事方忽略掉的。100万美元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我比较倾向于,这件事情是霍尔斯基家族布下的冷子,搞不好cIA对此都是不知情的。”
李干是经过缜密分析的,他和萨勒曼以及沙特负责此事的情报官员谈了很久,询问了很多细节。
顿了顿,李干说,“不管这份情报谁手里还有,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北约国家里,尤其是美国,绝对没有。”
陆近山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如果美国人手里有这份情报,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把此事利用起来,但是这巴里亚上台以来,双方的关系来看,显然美国人是没有掌握这份情报的。
李干沉声说,“萨勒曼的意思很明确,他知道我们需要苏联顶在前面,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很清楚,我们是最不希望苏联没落的。”
“把这份情报交给我们,表明了他们坚定和我们站在一起的态度,但是有一个前提,我们必须要在这里驻军,哪怕是在边上的其他国家驻军,要为他们提供安全保证。”
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徐少明说,“沙特的投名状?”
李干想了想,道,“可以这么理解。”
“沙特的军队建设和我们捆绑很深,石油开发这块更深,他们势必要站在美国的对立面,否则就得重头来过,其实,沙特没有第二个选择了。”
李干的一番分析,让二人眼前豁然开朗起来。
长途奔波了十几个小时的陆近山,脑袋阵阵清明,他逻辑清晰地说道,“第一,沙特是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也要我们驻军,第二,这份情报在咱们手里,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动作,沙特都会支持。”
李干缓缓点头,“是这个意思。”
到底是打交道多年的老朋友,和陆近山谈事就是轻松,彼此之间很默契了,而且都是盛唐计划成员,知道许多他人不知道的绝密信息。
徐少明是不知道盛唐计划的,哪怕他是总长助理。
话说回来,正是盛唐计划启动之后,才有总长助理这个岗位,因为总长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盛唐计划上……
这时,李干说,“徐助理,你以代表团的名义形成报告,陆局长以情报局的名义回去面见首长报告,等上面有了明确指示了,我再去和萨勒曼谈。”
“是!”
二人都没废话,连夜忙活起来。
最高统帅部对这个情报非常重视。
上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要未雨绸缪。
如果苏联崩塌,那么东大毫无疑问要直面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高压。
那么就必须要提前进行布局了。
如此,在中东地区驻军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得到明确指示,李干再一次和萨勒曼坐在了会谈桌两端,这一次就是实打实的干货了。
萨勒曼狮子大开口,要求东大必须在沙特、阿联酋、卡塔尔、阿曼四国至少部署一个军事基地,其中,最少要有两个海军基地、两个陆军基地、三个空军基地。
总兵力不应少于5万人。
这个条件直接把李干干懵了。
沙特军队总数是30万人,换言之,他们要求东大派遣相当于他们军队六分之一的规模进驻。
驻军绝不是越多越好,尤其对东大来说。
东大的需求是有落脚的地方,能满足维护海外利益的需求即可,不寻求军事层面的扩张,这与东大的国防战略是相违背的。
萨勒曼非常大气地表示,所有这些军事基地的日常开支,都可以由所在国负担,期限为三十年。
中东老爷们花钱买保护的目的根本就不带掩饰的。
李干当然不能答应这样的要求,上面的意思是,即便是要搞海外军事基地,也应该是后勤保障之类的,性质没有带那么强攻击性的。
这就是东大人的特点了,做事起码表面上是显得平和一些的,哪怕弄几个陆军合成营过来,那也是为了保护保障基地的安全,绝对没有输出武力的意思。
李干也是这个意思。
他提出的方案是,可以在沙特搞三个军事基地,红海这边是吉大港,波斯湾那边是达曼港,分别搞一个海军保障基地,在利雅得搞一个空军训练基地。
再给这三个基地分别配备1-2个陆军合成营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在萨勒曼看来,李干的方案就是把1个陆军合成旅分散部署在三个基地里。
所谓空军训练基地,那就是空军基地,海军保障基地,那肯定得能驻扎保障对象才能叫做保障基地啊!
所以,尽管名字上都属于后勤类,但在萨勒曼看来,和正儿八经的作战基地没有什么两样。
这么一来的话,人员总数恐怕超不过2万人,和沙特的心理底线差距比较大。
萨勒曼当即说,“劳里,再增加一个空军基地,或者增加一个航空旅。几十架战机到底还是少了一些。”
李干挺无奈,这些中东土豪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循环渐进,做事就想着一步到位,没有考虑过这么做会不会给外界带来很大刺激。
东大人的做法从来都是一步一步地来,我只要把点落下来了,哪怕一开始面积小点、规模小点都没问题,后面可以慢慢增加嘛,如此对外界的刺激就会降到最低点。
李干不得不说,“老萨,东风-3可以卖你们35枚,至于驻军,不,空军训练基地和海军保障基地,目前只能是我讲的这些规模。”
萨勒曼多少有些失望,区区一个航空旅一个陆军合成旅,真要有战事,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是有限。
他不甘心啊!
他一咬牙,道,“在卡塔尔搞一个三国联合训练基地,我就这个额外要求了。”
李干脑中迅速把卡塔尔的情况过了一边,那是突出波斯湾的一个小国家,两伊没有个安稳的时候,这个基地倒是意义重大。
他当即点头答应下来,“好,那就按照咱们谈的形成协议吧。”
萨勒曼大喜,立即以最高效率完成了此事。
花35亿美元购买35枚dF-3中程弹道导弹,一夜之间具备了战略打击能力,负担三个军事基地30年的费用,得到了一个大国的保护,这笔买卖再划算不过了。
不就是钱吗,只要地下的石油没挖完,沙特就不需要为钱的事发愁,他们以后只会为了钱花不出去发愁。
对东大来说,是被强拉着以军事力量的方式,进入了中东地区,倒也算是瞌睡有枕头的大好事。
双方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