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萍点点头,他老叔这么说,先期她的任务也就结束了。
这功夫主要是提一嘴。然后两家人互相的打听一下对方的情况。
如果双方满意对方的条件,然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也就是两家由媒人领着接触一下。也让两个孩子见一面。这才叫相亲。
也是两个不认识的男女相亲的正常步骤。
这边没什么事了。赵秀萍就回了家了。
而与此同时,姜天赐一家三口,也来到了西岭村。
这屯子挺大,所以两家距离也不近。
陈玲为啥今天回来呢。
因为她也是有目的的。知道了赵秀萍初二回娘家。所以陈玲今天回来的。相当于脚前脚后。这么做,自然也是为了姜天赐的亲事了。
因为是这个屯子的姑娘。所以陈玲更知道自己在这个屯子的名声咋样。没结婚以前自己就是个病秧子,不说谁见都躲也差不多了。毕竟走走道你前边过来一个人,躺地下就抽了。谁不觉得晦气啊。
所以陈玲从小就很少出门。结婚以后更是如此。都不在屯子里了。相对来说这个屯子很多人她都不认识了。
初三一大早,姜天赐就赶着爬犁拉着姜志和陈玲来到了西岭村。
来的时候东西没少带。米面粮油肉蛋几乎都有。除了吃的还有皮子和布,也是给老人准备的。爬犁上都是包和袋子。
不为别的,早几年老姜家条件不好的时候就是陈玲父母老两口子经常的贴补他家。
那时候都困难,这份情,相当的难得了。
而正是因为这个,老两口怕儿子儿媳妇挑理。就分出来单过了。
你可以贴补闺女。但是你不能拉着儿子一起贴补闺女啊。毕竟儿子也是要养家糊口过日子的。
就这一点来说,老两口活的挺明白。
姜天赐赶着马爬犁进了屯子。陈玲叫住了他。没直接回家,而是来到了小卖部。
这时候几乎就是小卖部最热闹的时候。每天都是人满为患,里边呜嗷声不绝于耳。
打麻将的推牌九的,唠嗑扯犊子的,男女老少都有。
下爬犁的时候姜天赐要扶陈玲,陈玲没用,而是一推姜天赐,没用他扶,自己站了起来。
姜天赐没想那么多,不知道陈玲这是故意的。陈玲就是想让这屯子人看看,她陈玲,可不是那个病秧子了。
把马拴在了小卖店门口的木头杖子上。也跟着往里进。
陈玲当先,领着父子二人进了小卖部的屋。
这一家三口往屋里一进。小卖部屋里没耍钱的,没啥事的这群人顿时视线就聚了过来。
三人今天这衣着打扮说实在的挺带派的。
为首的陈玲一身褐色棉袄配青布裤子。上身套着一个狼皮坎肩。
这段时间以来,身体恢复的挺好,家里吃的也好。以前因为常年不见阳光的原因,她比一般农村妇女要白的多。
这一看,跟个城里人似的。
而姜志也是一样的。新棉袄,新裤子。
姜天赐一身大皮袄,由于进屋有点热。最上边的扣子解开了一个。露出了里边穿着的新棉袄和一件土黄色高领毛衣。
这毛衣还是陈玲前几天赶集的时候给他买的。要不然以姜天赐的脾气家里有啥穿啥。没啥穿的给他个麻袋他也能给你套上!
而村民眼里的带派则在于,人家这一家人身上都是新衣服。而且还有皮子。
过年的时候一般都会穿新衣服。
但是这时候哪有那么多新衣服给你穿啊。更何况小卖店里聚集这些人呢。
简单来说,这帮愿意耍钱的大部分家里条件都不咋地。就算是过年,身上的衣服也好不到哪去。没有补丁的根本没几个。
而这一家三口身上一个补丁没有,还都是新衣服,更何况还有皮子。就这一身行头,都好几十了。谁家敢这么穿啊。
于是众人的视线都粘在了这一家三口的身上。
陈玲没管那个。她来小卖店,不就是为了这个吗,就是让村里以前背后讲究她的那些人看看。她陈玲,可不是以前那个病秧子了。
大大方方的来到柜台这。小卖部老板宋老三也是一愣啊!
一时间有点面的晃的。又没认出来。
倒是陈玲率先开了口。“三哥,咋的不认识了啊?我是陈玲啊!”
陈玲这些年回来的时候确实少,而来小卖店的情况……没有!
所以这宋三一时间也是懵了,不知道这挺阔气的一家是谁家亲戚。
但是能当老板,说明脑袋肯定不傻。于是就顺着陈玲的话往下接。“诶呀,老陈家大妹子啊!过年好啊!这是回家串门啊?要买点啥啊?”
“来十瓶罐头,槽子糕来十斤,分三份装,一份六斤另外两份装二斤。再打二十斤酒,你这有酒闷子吧。再来一个闷子。”陈玲回道。
手里夹着旱烟的宋老三手一哆嗦,旱烟的烟灰顿时掉在了地上。
这是大生意啊!
就这一单,顶上他这个小卖店半拉月的Gdp了。
于是赶紧应下。连忙要出柜台准备东西。
陈玲又是一摆手,“三哥,先算算多少钱,我先把钱给你。”
宋三一愣,连忙点头。掏出他柜台底下落了灰的算盘子,噼里啪啦的一顿吧啦。
等他算好,报出价格,陈玲点点头,手往狼皮坎肩里边,也就是上衣的口袋里一掏,一沓钱就掏出来了。
刷刷刷的数了三张大团结递给宋三。宋三找了钱,然后出柜台准备东西。
陈玲接过钱,又塞回上衣口袋里。
但是这一屋子人眼珠子都要钉到陈玲的身上了。
刚才那厚厚的一沓钱,得小一百了吧!这时候能在身上揣一百块钱的人,全屯子也没一个啊!
出门也揣不了这么多钱啊!
宋三出来以后先打酒,然后秤槽子糕。东西都准备好了以后递给姜志父子。
一家三口就这么提着东西出了小卖部。宋三到现在还没想明白,这个叫她三哥的城里大妹子到底是谁呢!
而就有那好信的人,用尿尿的借口跟着出去看了看。
回到屋里以后,跟大伙一说爬犁上装的东西。屋里就热闹起来了,纷纷猜测是谁家的阔亲戚。
这时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犹犹豫豫的开了口。“我家西院陈老蔫家的病秧子好像叫陈玲。”
这句话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屋里人顿时议论开来。
“不能吧,老陈家那病秧子不都说不行了吗!听说过年都挺不过来。这看着也不像啊!”
“是啊,病秧子找那人家听说也不行啊,三代单传,穷的都掉底,就是听说人挺好。所以才嫁过去的!你看人家这个!哪有穷的样啊!兜里还那么多钱!”
听到这,宋三顿时一拍大腿!他认识人多,这才想起来。可不就是陈玲吗!
而姜天赐进山的事他也知道点!所以这么一印证,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就是陈老蔫家的病秧子!
而此时坐在爬犁上往家里赶的陈玲,已是满脸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