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没有落下。
东南角的监控画面又动了。这次不是偏移五度,而是彻底黑了一下,再亮起时,摄像头的位置明显被调转,正对着那道原本藏在阴影里的检修口。金属门边缘有一道新鲜划痕,像是被什么硬物强行撬开过。
她没说话,转身走到副控台边,取下自己的终端,插进数据接口。苏悦正低头核对通讯频道列表,听见动静抬起了头。
“怎么了?”她问。
林晚没回答,只将三分钟前的本地缓存调了出来。主系统里那段视频是断的,但从设备底层提取的原始记录还在。她一帧一帧地拖动进度条,终于在第十七秒捕捉到墙角控制器的阴影变化——原本斜切在地面的影子向右收窄了两厘米,说明光源角度变了。而那个位置,只有开启检修通道的应急灯才会投出那样的光。
“有人进去过。”她说,“就在我们演练反干扰的时候。”
苏悦站起身,走到她身后看屏幕。“可警报没响,权限记录也清干净了。”
“他们用了物理手段绕开主控。”林晚退出缓存界面,切换到地下管网独立线路,“主网可能已经被种了延迟响应程序,等我们发现,动作早就完成了。”
她输入一串指令,强制接入b级备用监控网络。这条线路不联网,靠的是埋在地下的独立光纤,平时只用于极端情况下的点对点传输。画面重新加载后,出现了十五秒的影像:一个穿防护服的人影弯腰穿过低矮通道,肩上扛着一个密封箱,箱体侧面贴着褪色的标签,编号前三位是“K-9”。
林晚瞳孔微缩。
K系列是云都早期封存禁闭级资源的专用编码,后来全部下架销毁。理论上,这种箱子不该再出现在任何地方。更让她心沉的是,那人影走过时,地面浮尘被震动扬起,在灯光下显出一道淡蓝色的尾迹——那是高纯度能源晶体泄露的特征。
“他们拿到了我们的东西。”苏悦声音压得很低,“而且带进了那个区域。”
林晚没点头,也没反驳。她盯着屏幕上那一抹蓝,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终端边缘。这不是简单的偷窃。对方清楚地知道哪里有漏洞,什么时候最松懈,甚至精准避开了所有自动巡检节点。这不像临时行动,倒像一场早已排练好的交接。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目光落在苏悦脸上。
“看着我。”她说。
苏悦愣住。“什么?”
“看着我的眼睛。”
苏悦迟疑了一下,还是照做了。林晚启动“心灵洞察之镜”,视野瞬间模糊了一瞬,随即清晰起来。她没去探查苏悦的想法,而是感知她的情绪波动——焦虑、担忧、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这些情绪真实而稳定,并未受到外界干扰。更重要的是,当她看到那段蓝光影像时,苏悦的反应是本能的警惕,而非隐藏的动摇。
确认自己没有被执念蒙蔽,林晚收回能力。精神一阵发紧,太阳穴突突跳了两下。这是今天第三次使用,不能再多。
“不是内鬼。”她低声说,“至少不是她。”
苏悦听不懂后半句,但没追问。她习惯了林晚有时候会说出一些看似无关的话,后来才明白那是判断链条中的一环。
“接下来怎么办?”她问。
林晚已经调出城市地下结构图,将东南角那片废弃净水厂的三维模型展开。她标记出检修通道的走向,发现它直通一条老式排污管道,而那条管道的终点,正是曾被列为“能量盲区”的旧变电站。
“他们不需要大规模设备。”她一边操作一边说,“只要一个稳定的能量闭环。晶体提供源动力,建筑结构形成共振场,再加上预先布置的导引阵列……仪式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苏悦脸色变了。“你是说,他们已经在准备了?”
“四十七分钟周期被打乱了。”林晚指着热力图上刚刚浮现的一小团红斑,“上次波动是正常阈值的1.8倍,这次是3.4倍。增幅太快,不可能是自然回流。他们在加速。”
她敲下确认键,将该区域设为最高优先级监控对象。系统自动关闭其他非关键巡查任务,把全部传感器资源集中过去。空气成分检测显示,那一带氮氧化物浓度轻微上升,伴随微量臭氧生成——这是高能反应启动前的典型征兆。
“通知各组长,一级响应状态延长。”她转身对苏悦说,“所有人不得解除整备,武器组保持待命,监控轮班缩短至四十分钟。”
苏悦立刻拿起通讯器开始联络。林晚则坐回主控席,打开加密日志,输入一行字:“敌方已突破封锁线,携带禁闭级能源进入东南净水厂区域。四十七分钟周期失效,复活仪式进入倒计时阶段。”
她按下保存键,抬头看向主屏幕。
那一点红色正在缓慢扩大,像一滴渗入纸张的血。周围的数据流依旧平静,仿佛这座城市还不知道自己正站在悬崖边缘。
林晚的手指轻轻搭在桌沿,指尖微微发凉。
她想起赵铭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过的话:“真正的计划,从来不在风暴中心,而在所有人以为安全的地方。”
那时她只是个普通职员,听不懂这话背后的深意。现在她懂了。
他们选在净水厂,不是因为隐蔽,而是因为这里曾被判定为“无价值区域”。没人会想到,一个废弃设施,竟能成为重启一切的起点。
“林晚。”苏悦忽然叫她。
“怎么?”
“刚收到技术组反馈,排污管道的远程阀门显示异常开启记录,时间是二十三分钟前。但他们没接到任何操作指令。”
林晚立刻调出阀门控制日志。确有一条手动授权记录,来源Ip已被清除,但执行终端型号暴露了线索——那是赵铭旧部专用的老款便携设备,早就停用,只有少数人还私藏着。
她没说话,只是把那条记录截图,附上时间节点,发给了监控组。
“盯死那段管道。”她说,“一旦发现内部移动信号,立即上报。”
苏悦看了她一眼,欲言又止。
“你想问什么?”林晚察觉到了。
“你有没有想过……”苏悦顿了顿,“如果他们真的成功了,我们挡得住吗?”
林晚望着屏幕,那团红斑已经扩散到原先的两倍大小。
“不是能不能挡住的问题。”她说,“是必须在它成型之前,把它掐灭。”
话音未落,主屏幕突然跳出一条警报。
东南角地下三层,温度骤升18度,持续12秒后回落。磁场读数短暂飙升至临界值,随即归零。整个过程不到二十秒,若不是她设置了毫秒级监测,根本抓不住。
她猛地站起身。
这不是测试,也不是准备。
这是第一次真实运行。
仪式已经开始调试核心参数,下一步就是注入完整能量循环。
她迅速调出周边布防图,手指划过几个关键节点。武器组可以十分钟内抵达,但敌人不会给他们这个时间。一旦能量闭环建立,任何靠近的人都会被反噬波及。
唯一的办法,是找到他们用来引导能量的具体位置,在源头切断连接。
她放大排污管道的三维模型,结合刚才的温度波动方向,逆向推演热量传导路径。结果显示,最可能的聚焦点位于管道与旧变电站交汇处的一个维修舱室——那里有独立接地系统,且墙体含有磁性材料,极易形成封闭共振场。
她正要标记坐标,主屏幕忽然闪烁了一下。
那团红斑消失了。
所有传感器同时失去信号。
不是中断,不是遮蔽,是彻底清空。就像那个位置从未存在过任何异常。
林晚盯着空白的画面,呼吸放慢。
这不是故障。
是对方在示威。
他们知道被盯上了,所以故意露出破绽,又在关键时刻切断痕迹,逼她做出选择——是继续追查一个可能为空的目标,还是防备更大的陷阱?
她的手指缓缓落在键盘上,准备调取备用卫星信号。
就在这时,苏悦的通讯器发出一声短促提示音。
一条匿名信息弹了出来,只有四个字:
“你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