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极极点最深处的厄普西隆顶级科研观测中心内,刺耳的警报声突然响彻每一个角落!
“警告!检测到异常大规模时空波动!”
“警告!全球心灵控制网络出现未知干扰!”
“警告!监测到多个异常空间信号源!坐标……坐标无法锁定!信号特征匹配……圣洛夫基金会?!”
技术人员乱作一团,屏幕上疯狂跳动着混乱的数据和错误代码。
一段极其古怪、混杂着不同时间流频率和空间坐标参数的信号,正在干扰所有的系统。
源头,直指阿尔卡纳那座刚刚执行完任务的“暴雨号”超时空传送仪!
为了将利布拉精准送达过去的第九世界并带回目标,阿尔卡纳强行扭曲了时间和空间的法则。
这股庞大而粗暴的能量扰动,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其引发的涟漪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
第一世界(厄普西隆主世界)与第九世界(维尔汀原属世界)的时空结构,在这股外力的剧烈干扰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性的局部合并!
这一刻,全球范围内,景象诡异非凡:
在原本只有厄普西隆军哨站的地方,凭空出现了一座宏伟的、带有圣洛夫基金会徽记的军事基地; 在荒芜的戈壁滩上,矗立起了基金会风格的研究前哨; 甚至在美国伦敦的废墟之上,那座本该只存在于另一个时间线、象征着神秘学权威的圣洛夫基金会总部大楼,也如同海市蜃楼般骤然出现,然后又变得凝实!
这突如其来的时空错乱,对依赖精密频率运作的全球厄普西隆心灵控制网络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心灵信标和增幅仪因为无法适应这混乱的时空参数和能量背景而瞬间过载、短路、甚至爆炸!
全球性的心灵控制,出现了短暂却致命的中断!
这一刻,从阿拉斯加的冰原到欧洲的废墟,从太平洋的岛屿到非洲的荒漠,数以百万计被奴役的士兵、平民,眼中那幽紫色的光芒瞬间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恢复清明后的巨大迷茫,紧接着是意识到自己被控制后的滔天怒火!
“我们自由了!”
“是厄普西隆控制了我们!”
“反击!为了自由!反击!”
脱离控制的各国军队——残存的美军、苏军、欧盟军、太平洋阵线部队乃至各地的民兵组织——几乎在同一时间,自发地、毫不犹豫地对身旁的厄普西隆守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全球各处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和激烈的交火中!
非洲,焚风反抗军新基地。
他们也第一时间监测到了这惊人的异变!
“拉什迪先生!维尔汀小姐!你们快看!”一名通讯兵激动地大喊。
屏幕上的全球地图,原本被代表厄普西隆的红色几乎完全覆盖,此刻却有无数的区域闪烁起代表“失控”和“交火”的黄色与橙色光点!同时,多个原本不存在的地标信号被识别出来——全都是圣洛夫基金会的设施!
“这……这是……”十四行诗难以置信地捂住嘴,湛蓝的眼眸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激动光芒,她猛地抓住身旁维尔汀的手臂,声音因兴奋而颤抖:“维尔汀!你看到了吗?!信号显示……圣洛夫基金会总部!还有那么多分部!它们……它们好像出现在我们的世界了?!”
“难道是……时空错乱……好奇怪……”维尔汀摸着下巴,一脸疑惑的看着显示屏。
拉什迪则解释道:“我们前两天检测到厄普西隆军在南极的基地传出了一阵十分强烈的超时空传送信号,大概是他们干的,但看上去……他们对心灵控制失效毫无预期……”
她激动地转向正在疯狂敲击键盘分析数据的拉什迪:“拉什迪先生!那是不是说……我们现在可以直接去救援基金会的同伴了?不需要再等待复杂且风险极高的超时空传送了?我们可以直接过去?!”
这意味着他们或许能立刻解救那些可能仍在基金会设施内与厄普西隆控制苦苦抗争的同志们!
然而,拉什迪的反应却异常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凝重。他嘬着早已熄灭的烟斗,眉头紧锁,死死盯着屏幕上混乱的局势图。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拉什迪的声音沙哑而谨慎,给激动的十四行诗泼了一盆冷水,“两个世界确实出现了诡异的局部重叠,物理上的阻隔消失了。”
但是,他话锋一转:“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冲过去!首先,我们不清楚这种合并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更不清楚其范围有多大!冒然派遣大部队,万一合并突然结束,我们的军队就可能被卡在两个世界之间,或者被彻底孤立!”
他指着地图上那些新出现的基金会信号源:“其次,你看看现在全球乱成了什么样子?这就是一锅滚开的粥!厄普西隆虽然暂时乱了阵脚,但他们的主力犹在,反应过来后必然疯狂反扑。我们刚刚重组部队,家底就这七百多人,经不起大规模战役的消耗!我们必须谨慎!”
最后,他的目光沉重地瞥向了房间角落。
那里,阿丽兹依旧蜷缩在阴影里,怀里紧紧抱着云茹的那件外套,眼神空洞无神,对周围发生的惊天巨变似乎毫无反应,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世界里。
拉什迪重重地叹了口气,声音充满了无奈和忧虑:“另一方面……你看看他们……云茹刚走,阿丽兹成了这个样子,菲因那小子魂不守舍,整个队伍的士气都遭受重创……我们现在,根本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心理准备。强行开战,只是送死。”
他最终做出决定:“当前最稳妥的办法,是立刻派出小股精锐侦察部队,利用这混乱的窗口期,秘密潜入这些新出现的基金会设施附近,确认情况。如果可能,优先尝试与里面的幸存者取得联系,或者……尽可能地将他们隐匿地转移出来。而不是轰轰烈烈地打过去!”
拉什迪的谨慎像一盆冷水,浇熄了十四行诗瞬间燃起的火热希望,但却无比现实。
胜利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但通往黎明的道路,依旧布满了荆棘和未知的风险。他们必须抓住机会,却又不能因为冲动而葬送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