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整整二十天,洛阳城的热浪依旧灼人。马清怀揣着司马乂亲授的东平太守印绶和调兵文书,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辞别了母亲马袁氏。他又特意去了祖府,向祖徽辞行。
祖徽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的冷淡。她端坐在厅堂主位,板着一张俏脸,仿佛凝结了一层寒霜。
她只是用眼角余光瞥了马清一眼,鼻子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嘴里不咸不淡地飘出几句夹枪带棒的话,诸如“马太守如今是封疆大吏了,自然是想去哪就去哪,何须知会我这等小女子?”“东平那等险地,马太守自是要去建功立业,我们妇道人家岂敢置喙?”字字句句,都透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怨气,仿佛马清欠了她天大的债。
马清心知肚明,她这是在气自己去东平如此重大的决定,竟没有事先和她商量通气。他也懒得与她计较。
倒是祖约显得热情许多,不仅言语恳切地祝福马清一路平安,还特意整理了不少祖逖冬季的厚实衣物,用油布仔细包好,塞给马清,连声道:“豫州冬日湿冷,兄长在那边辛苦,阿清你带上,替我们多照看他。”
一切准备妥当,马清率领着补充完整、装备精良的两千骑兵和四千步兵,还有粮草辎重,从洛阳宣阳门浩荡而出。
阳光炽烈,照在锃亮的铠甲和兵器上,反射出刺目的寒光。队伍沿着宽阔笔直的铜驼大街南行,马蹄踏在平整的石板路上,发出沉闷而富有节奏的轰响,卷起阵阵烟尘。
出城后,队伍转向东南,经偃师渡过波涛粼粼、水色浑黄的洛水。宽阔的河面上,渡船穿梭,水汽蒸腾,带着河泥特有的土腥味扑面而来。
渡过洛水,便踏上了一路富饶的颍水谷地。平坦的原野一望无际,夏末的田野呈现出丰饶的深绿与金黄交织的景象。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进入荥阳地界不久,地势陡然险峻起来。前方,赫然耸立着那座名震天下的雄关——虎牢关!
虽明知“三英战吕布”只是后世演绎的传奇故事,但站在这座扼守中原咽喉、见证过无数金戈铁马的关隘前,一股历史的沧桑与豪情仍不由自主地在马清胸中激荡。
此地距离那个群雄并起、波澜壮阔的东汉末年,不过一百一十余年。关城的地形地貌、主体建筑,虽经岁月剥蚀,依旧雄浑不改,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峥嵘。
关城雄踞于两山夹峙的深谷之中,关墙高达四丈以上,主体由厚重的夯土筑成,外层涂抹着防火的泥浆层,历经风雨,呈现出斑驳的灰褐色。关楼檐角悬挂着巨大的青铜警铃,劲风吹过,铜铃发出凄厉悠长的呜咽之声,如同战死沙场的亡魂在风中悲鸣,令人闻之心悸。
此地南倚嵩岳余脉,山势连绵如卧龙;北扼广武山,峭壁陡立如斧劈。两山之间,一道深谷逶迤如蛇,形成天然的险要隘口。两侧崖壁高耸入云,陡峭如削,猿猴难攀。唯一可供通行的道路,宽仅百步,如同被巨斧劈开的一道缝隙。
马清勒马驻足,仰望着这雄伟而苍凉的关城,心中感慨万千:“时势造英雄,亦困英雄。这巍巍雄关,不知困住了多少豪杰的壮志,又成就了多少枭雄的霸业?”
穿过虎牢关,队伍沿古老的鸿沟水道向东南行进。这一带属于漕运与陆路并行的繁忙区域,是沟通中原与东南的重要商道。
沿途城镇渐多,人烟渐稠。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驼铃声声。不时可见高鼻深目、蓝眼金发的西域胡商,牵着驮满香料和宝石的骆驼队;也能遇见来自辽东、面庞扁平、单眼皮、高颧骨的鲜卑或乌桓商人,马背上驮着毛皮和药材。
各种口音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幅充满异域风情的市井画卷。
由荥阳郡再向南,便进入了颍川郡地界。这里不愧是天下闻名的农桑富庶之地,素有“中原粮仓”的美誉。视野豁然开朗,极目所至,皆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原野。
此时正值夏末秋初,广袤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已开始泛出淡淡的金黄,碧绿的稻叶在风中起伏,形成一波波壮阔的绿色海洋,一直延伸到天际线。
田垄间,瓜果蔬菜长势惊人:黄瓜翠绿粗壮,顶花带刺;丝瓜藤蔓缠绕,垂下条条修长的果实;西葫芦又肥又大,表皮光滑饱满;成片的苋菜更是郁郁葱葱,叶片肥厚油亮,绿得仿佛能滴下水来。
脚下的土层异常深厚肥沃,呈现出一种近乎油亮的深褐色,散发着泥土特有的、混合着腐殖质和禾苗清香的浓郁气息,仿佛随手撒下一把种子,便能收获满仓的粮食。
沿途经过的城镇,店铺林立,幡旗招展。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穿着虽不算奢华,但大多整洁体面,面色红润,神情安泰。
店铺里货物琳琅满目,从日常的米面布匹,到精美的漆器陶器,应有尽有,一派物阜民丰、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为豫州州治所在的陈县,更是将这份富庶繁华展现到了极致。陈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核心,是颍水、鸿沟(汴水)等水系的交汇枢纽,也是陆上连接中原腹地与广袤江淮地区的战略要冲。其位置至关重要:往东,可控扼整个豫东平原;往东南,则能辐射影响广大的江淮地区,堪称中原锁钥。
马清一行抵达陈县城外时,已是黄昏。夕阳的金辉洒在巍峨的城墙上,给这座富庶之城披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城郭轮廓清晰,护城河水流平缓。令马清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城内街道的整洁有序。
主街宽阔,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干净得几乎不见杂物。两侧店铺鳞次栉比,幌子高悬,货物摆放井井有条。行人衣着各异,有穿短褐的农夫,有着长衫的士子,也有锦袍的商贾,但大多面色红润,步履从容。
他们相遇时,或点头致意,或拱手为礼,显得彬彬有礼,透着一股安居乐业的祥和之气。空气中弥漫着食物、香料和市井生活特有的复合气息,繁华而不喧嚣,有序而不死寂。
然而,与这座城市的富庶祥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外连营数里的军帐和城内随处可见的戎装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