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许.....
喜欢吗?
金子谁能不喜欢呢?
只是......
“此礼甚是贵重......”
余幼嘉轻轻将艾叶手镯放回匣子,状若无意道:
“我不能收下。”
手镯坠于木匣,发出一声轻微的磕碰声响。
此声不大,此声.......巨响。
朱焽稍稍沉寂一息,轻声复又问道:
“那,你会喜欢那柄艾草团吗?”
夜风习习,分明是热暑已消散殆尽的良夜,余幼嘉却感觉背后出了一层薄薄的冷汗,再经由风过吹拂,免不了令人有些想牙齿打颤。
余幼嘉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感觉,这和从前被形形色色的男女袒露心意不同,和那日抓到寄奴对她有心意时也完全不同——
焦躁,急迫,坐立难安。
若非要用言语来表示这种诡异的感觉,混像是......
混像是被好友突然示爱一般无措。
不够熟悉吗?
不是。
不够心意相通,不够为信念而一同奔赴万难吗?
统统不是。
而是......
纵使她对情事迟钝,她也能感觉到自己如今,似乎,没有那么开心。
甚至,有一丝在担心若是退拒,会导致她与朱焽没办法再继续当朋友。
这是她从前从不用思考的事情,令她焦躁无比。
这种感觉持续数息,直至此夜幕间的蝉鸣鸣叫三遍。
余幼嘉才轻轻合上那方木匣,将其郑重递给等候许久的朱焽,缓声道:
“朱世子,我已经有心上人了。”
时隔一春,余幼嘉终还是揭开心里的伤疤。
第一次,对朱焽,也对自己,承认了心中那块独属于寄奴的位置。
朱焽有爱他的爹娘,身份不凡,连所思所想都如此不凡。
甚至,今日还有小娘子专门来窥视他。
她始终猜测那位能让连小娘子甘愿断后的人,应该就是家中姊妹。
她不能夺人所爱。
她觉得朱焽独特不假,可也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而寄奴,给她的感觉,则完全不同。
寄奴不好。
寄奴当然没有那么好,她知道。
他善妒,善恨,病态,偏执,不讨喜,在旁人口中永远在搅风搅雨,心思也远不如他面上所表露出来那般纯善无辜.......
可他,一定还在等她。
可她,也从未要求过他一定要做对的事。
或者说,人这一生,总不能只做对的事。
【爱】这种东西,很难说清楚是什么。
她从前不明白,也从未在其他人身上感受过这些。
可她,如今愿意承认寄奴的与众不同。
“余县令是心悦谢先生吗?”
长久的沉默之后,朱焽终于出声。
他重新接回那方木匣,可眉眼处的平静,却在昭示着他心中那份忐忑,终于尘埃落定。
余幼嘉略微有些吃惊,不知道朱焽为何知道这些,但还是答应一声:
“或许吧。”
简单的三个字。
余幼嘉吐字完,才发现有些不妥,因为朱焽似乎并不清楚她对待感情远不如生意敏锐,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笨拙。
她这样的话,在对方耳中,听着或许会像是托词。
余幼嘉仔细回想,忆起寄奴那份恨天恨地的别扭感,也选用了一个独属于寄奴的字眼,轻声道:
“可能也有些许【恨】,我还得些许时间才能搞清楚。”
这回,换成朱焽诧异。
朱焽品味着那个字眼,轻声重复道:
“恨?”
怎么会是恨?
虽然他到崇安的时日不长,但他,甚至连城中各处细节,都能看出来她对谢先生的不同。
或者说,人人几乎都知道她对谢先生的不同。
城中只有周家一处,不会被娘子军们巡逻,他们也不用从事任何活计。
她,她也总是极愿意探听有关于谢先生的事,一旦听闻,便会露出些许怀念的神色。
朱焽并非不知道这一切,只是偶又觉得两人面上过于冷淡,或有缘由。
而他又实在难以自禁,想为自己争取一次.......
这,才是他原先说自己是‘执意’送木匣的原因。
执意,执意。
他并非看不出来什么,只是,执意一次,仅此而已。
但,她对谢先生的‘恨’,由何而来?
余幼嘉随意点点头,两人沿着田垄慢慢走,许是因为最困扰人的答案已经消除,或许,只是因为今夜的蝉鸣有些悦耳,她的言语轻快了几分:
“你来崇安拜访时,我们其实已经准备成婚啦。”
“只是那时,我还不知道他是‘谢上卿’,他十年前被我表哥所救,逃至崇安后,便借用了我表哥的身份名字存活,我便也一直以为他是我表哥......”
田垄中有些许萤火明灭,余幼嘉手痒,想去捉,结果却扑了个空。
不过她也不失望,只是继续走,继续捕捉:
“那时的崇安已在我手,城中每个人其实都有登名造册,你们兄弟二人带领商队来访时,张口便说要拜访‘谢上卿’,在我听来,自然古怪......”
不是一点古怪,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古怪。
总共就这么多人,谢上卿总不是女子,那男子身,久居崇安的‘谢上卿’是谁.....
那还真是挺‘难猜’的。
不清楚,不明白,或许,是五郎吧。
余幼嘉心里开了个小玩笑,指尖又往一处荧光追寻而去,而这回,她又扑了一个空。
朱焽亦步亦趋跟在她身后,也终于回想起那个初次见面时,面前清冷少女问出的那句话——
她问,‘周利贞是你们长辈?’
他不认识周利贞,他原先也自以为是一句微不足道的问话。
他从未想过,这句话之下,竟如此暗潮汹涌。
朱焽轻轻抚摸着怀中那方木匣,轻声叹了口气。
事到如今,他终于知道,这份礼物,或许错了,也或许......只是迟了。
余幼嘉还在抓着始终没能抓到的萤火,朱焽温声道:
“所以,‘周利贞’此人,原是余县令的表哥?”
余幼嘉随意应声,没有回头去看朱焽。
只是下一瞬朱焽吐出的言语,却让她抓萤火的手微微一颤,惹得一只本应该顺利落入她手的萤火虫脱逃。
朱焽说:
“难怪先生给我的书中,每逢写至‘利贞’二字,总有避讳缺笔。”
利贞二字,其实并不少见。
此词通常被后人认为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原文为“乾,元亨利贞。”
每逢示‘乾’,或批注摘记,便常出现此词。
而避讳缺笔,便是文人不直接称呼君主或尊长名字的习惯。
凡是遇见此名,便会想办法用改字和缺笔等方法来回避,故而后世对校时总会遇见一些奇怪的字。
其实这不属于错字,而是有意避讳。
朱焽说的平常,但余幼嘉听到此言的第一反应,便是不可置信——
因为避讳缺笔这种事,本不该出现在平辈身上。
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极为尊重,尊崇于对方的前提之下......
可,可这对吗?
她还记得寄奴袒露自己时所言,他总是说‘人人都爱周利贞’‘周利贞该死’。
他若真那么恨周利贞,为何对周利贞避讳缺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