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威四年·五月·洛阳皇宫(公元535年)
宫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宇文泰紧锁的眉头。虽与汉王刘璟达成了停战协议,但宇文泰心中那根弦始终紧绷着。他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手指无意识地在黄河沿岸滑动。汉国军师刘亮那日的暗示言犹在耳:\"高欢既打不赢汉王,自然要找个软柿子捏...\"
\"好个刘亮,一句话就让我寝食难安。\"宇文泰苦笑自语。他不得不承认,刘亮的判断精准得可怕——魏、周之间必有一战,而洛阳作为国都,确实时刻有被包围的风险。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移动:高欢完全可以渡河之后直扑洛阳,然后围点打援。届时周军将陷入被动,国都危在旦夕。
\"许昌...\"宇文泰的手指停在这个位置上。许昌距洛阳四百里,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让他施展。但问题是——许昌距离荥阳只有一百六十里,汉军大将库狄干就率一万精锐驻扎在那里。
\"刘璟若背盟来袭...\"宇文泰感到一阵头痛。这个决定关系大周国运,他实在难以决断。
\"天王,宇文护和宇文导大人到了。\"内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宣。\"
不一会儿,盛气凌人的宇文护和坐在轮椅上被人推进来的宇文导出现在殿内。这对堂兄弟形成了鲜明对比——宇文护昂首挺胸,目光锐利,浑身散发着野心勃勃的气息;宇文导则面色苍白但眼神冷静,因多年前的战伤只能以轮椅代步,却因此更加专注于情报工作。
\"叔父深夜召见,不知有何要事?\"宇文护率先开口,声音洪亮。
宇文泰示意内侍退下,直截了当道:\"朕考虑迁都许昌。\"
话音刚落,宇文导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而宇文护眼中则闪过一道精光。
\"叔父英明!\"宇文护立即附和,\"洛阳无险可守,高欢若来,必是围城之战。迁都许昌,进可攻退可守,正是上策!\"
宇文导却摇头反对:\"天王三思。大周建国才三年,此时迁都,恐动摇民心。且许昌距荥阳仅一百六十里,库狄干的骑兵朝发夕至,若刘璟背盟,许昌比洛阳更加危险。\"
他推动轮椅靠近地图,细长的手指指向几个关键点:\"再者,朝中大臣多在洛阳购置田产,迁都势必损伤他们的利益。如今朝局初定,不宜再生波澜。\"
宇文护冷笑一声:\"兄长未免太过谨慎!高欢狼子野心,下次必攻大周。洛阳八关,任何一关有失,国都将无险可守。许昌虽有风险,但战略纵深更大,可拉长高欢补给线。\"
他转向宇文泰,语气激昂:\"更重要的是,迁都许昌表明我大周无意进攻汉国,是对刘璟释放善意。一旦高欢南下,刘璟不会坐视高欢灭亡我们,定会出兵相助!\"
\"与汉国合作,无异与虎谋皮!\"宇文导提高声音,\"刘璟的野心比高欢更大,今日盟友,明日就可能成为敌人!\"
宇文护勃然大怒:\"宇文导!你不过是个残废之人,安知天下大势?莫非因为自己行动不便,就反对一切变动?\"
\"你!\"宇文导气得脸色发白,手指紧紧抓住轮椅扶手。
\"够了!\"宇文泰猛地拍案,\"都给朕闭嘴!\"
殿内顿时寂静。宇文泰看着两个侄子,心中一阵烦躁。他知道二人素来不睦,宇文护嫉妒兄长执掌武川会这个强大的谍报组织,而宇文导则看不上弟弟的莽撞冲动。
\"你们先退下吧。\"宇文泰挥挥手,感到一阵疲惫,\"此事容朕再想想。\"
待二人离开,宇文泰独自沉思良久。最终,他对外面道:\"传李弼进宫。\"
虽然他与李弼有嫌隙——这位大将军曾公开批评他的某些政策——但用兵之道,朝中无人能出李弼之右。
半个时辰后,李弼身着便装来到殿内。他行礼后直接问道:\"天王深夜召见,想必是为迁都之事?\"
宇文泰挑眉:\"将军如何得知?\"
李弼淡然一笑:\"朝中已有风声。臣猜想,天王是在犹豫迁都许昌之利弊。\"
宇文泰点头,将地图推到他面前:\"将军有何高见?\"
李弼仔细查看地图,良久才开口:\"从军事角度看,当迁都许昌。洛阳虽为古都,但易攻难守。高欢若来,必围洛阳而打援军,我军被动。\"
他手指许昌:\"此地虽近荥阳,但四周地势复杂,更适合组建黄河防线。且天王坐镇许昌,可安心指挥全局,不必担心都城被围之险。\"
\"但许昌距荥阳太近,若刘璟...\"宇文泰故意停顿。
李弼微微一笑:\"刘璟刚与高欢大战,需要休整。且他若攻许昌,就等于将后背暴露给高欢。以刘璟的精明,不会行此险招。\"
宇文泰心中暗喜,李弼的分析正合他意。但他表面仍故作深沉:\"爱卿言之有理。只是朝中反对之声恐不会少。\"
\"天王,”李弼正色道,\"为君者当以社稷为重。迁都虽难,但总比都城被围要好。\"
宇文泰假惺惺地赞叹:\"爱卿真乃国家柱石!朕得卿相助,实乃大周之幸。\"
李弼躬身行礼:\"天王过誉。若无他事,臣先告退。\"
看着李弼离去的背影,宇文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知道李弼的建言出于公心,但这反而让他更加不安——一个不计前嫌的臣子,要么是真正的忠臣,要么是极善于隐藏的野心家。
次日大朝会,文武百官分立两侧。宇文泰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
\"今日有一事,关乎国运。\"他缓缓开口,\"朕意迁都许昌,诸卿以为如何?\"
朝堂顿时哗然。
\"天王三思!\"中书侍郎周惠达率先出列,\"国都乃国家根本,岂可轻动?洛阳有八关之险,王气所钟,若迁许昌,恐伤国本啊!\"
\"臣附议!\"一大群文臣纷纷跪倒,\"迁都劳民伤财,如今国库空虚,百姓困苦,实非良机!\"
宇文泰面无表情:\"周侍郎可知,高欢若举兵来犯,洛阳无险可守?\"
\"陛下过虑了!\"周惠达激动地说,\"我大周兵精粮足,将士用命,何惧高欢?若迁都示弱,反而助长贼人气焰!\"
这时,宇文护出列喝道:\"周惠达!你只知死守成规,可知兵凶战危?洛阳若失,国将不国!\"
\"宇文将军言之有理。\"李弼突然开口,朝堂顿时安静下来。谁都没想到与宇文泰不和的李弼会支持迁都。
李弼环视群臣:\"为将者,当未虑胜先虑败。许昌有战略纵深,可攻可守。若固守洛阳,一旦战事不利,悔之晚矣!\"
\"大将军这是畏战!\"周惠达怒道,\"我大周立国以来,何时惧过高欢?\"
\"非是畏战,而是善战!\"李弼声音如雷,\"周侍郎可曾上过战场?可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道理?\"
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宇文泰冷眼旁观,心中已有决断。
\"够了!\"他猛然起身,声音震彻大殿,\"朕意已决:迁都许昌,洛阳为陪都。李弼镇守洛阳,组建黄河防线。三个月内,完成迁都!\"
\"陛下!\"周惠达跪地痛哭,\"三思啊!\"
宇文泰拂袖而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三个月后,迁都队伍浩浩荡荡开出洛阳。百姓扶老携幼,沿途哭送。宇文泰骑马行在队首,面色凝重。
\"叔父请看。\"宇文护指着远处,\"许昌城已在眼前。\"
宇文泰点头,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他知道,这只是另一段艰难征程的开始。
\"报!\"一骑快马飞驰而来,\"汉王刘璟派使者送来贺礼,恭贺我国迁都!\"
宇文泰接过礼单,只见上面写着:\"恭贺周王迁都之喜,特赠战马千匹,粮草五千石。愿周汉永结盟好。\"
他冷笑一声,将礼单递给宇文护:\"刘璟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叔父何必多疑?\"宇文护不以为然,\"汉王既然示好,我们正好借机修好。\"
宇文泰望向荥阳方向,目光深邃:\"但愿如此。\"
与此同时,许昌城内,一座宅邸中。
宇文导独自坐在窗前,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窗外,迁都的队伍正喧闹入城。
\"刘璟...\"他喃喃自语,\"你究竟在打什么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