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洛阳城上空飘着细碎的雪花,紫宸殿外的广场上,文武百官肃立两侧,铁甲卫士执戟而立,寒风中旌旗猎猎作响。宇文泰身着玄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冠冕,缓步登上高台。他的脚步沉稳有力,却无人知晓此刻他掌心已沁出冷汗。
\"臣宇文泰,谨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只...\"他的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朗,却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颤抖,\"元氏无道,荼毒生灵,上干天怒,下失民心。今皇帝暴毙,宗庙无主,臣受天命,不敢不承...\"
说到这里,宇文泰的喉结微微滚动。
\"朕今日立国号'周',年号'武威',愿上苍庇佑,使我大周国祚绵长,百姓安居乐业!\"
随着礼官高声宣布新朝建立,钟鼓齐鸣,百官跪拜。宇文泰转身望向紫宸殿内金光闪闪的龙椅,心中百感交集。二十年前,他还是个被发配边疆的罪臣之子,如今却要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权力的滋味如此甜美,却又如此令人不安。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宇文泰目光扫过跪伏在地的群臣,心中冷笑:这些人中,有多少是真心臣服?又有多少正暗中谋划着如何推翻他?
宇文泰缓步走入大殿,在龙椅上落座。龙椅冰冷的触感透过厚重的冕服传来,让他不由自主地绷直了脊背。他的目光扫过殿中群臣,在几个关键人物身上稍作停留:站在最前列的侄子宇文护神色倨傲,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李弼面无表情,但紧绷的下颌线暴露了他内心的不满;赵贵和尉迟炯则一脸忠诚,正热切地望着自己。
\"朕登基伊始,当以仁政治国。\"宇文泰开口道,声音刻意放缓,以掩饰内心的波动,\"即日大赦天下,除十恶不赦者外,其余囚犯尽皆释放。中原流离失所之百姓,各州郡需妥善安置,开仓放粮,助其重建家园。\"
\"陛下圣明!\"群臣再次跪拜。宇文泰注意到几个前朝老臣低垂的头颅下,嘴角微微抽搐。他们心中定是在咒骂他这个弑君者吧?想到这里,他握紧了龙椅扶手。
侍中杨侃出列奏道:\"陛下仁德,万民感戴。然国不可一日无纲纪,臣请陛下早定朝纲,册封百官。\"
宇文泰微微颔首,这正是他等待的时机:\"朕已思虑周全。册封宇文护为太保,辅佐朝政;杨侃为尚书左仆射;卢辩为尚书右仆射;李弼为大将军、武成公,都督中军;赵贵为中护军、襄城公;尉迟炯为中领军、陈留公。其余文武,皆官升三级,俸禄加倍。\"
殿中顿时响起一片感恩戴德之声。宇文泰注意到李弼虽然恭敬行礼,眼中却闪过一丝冷光。这个安排他心知肚明——从实权在握的兖州刺史调任看似位高实则被架空的大将军,身边还安插了赵贵和尉迟炯两个眼线。李弼的弟弟李檦在汉国任职,这让他不得不防。
\"臣李弼,叩谢陛下隆恩。\"李弼的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但藏在袖中的手已紧握成拳。他心中冷笑:宇文泰果然对自己起了疑心。不过这样也好,宇文泰已经变了,不是他从前认识的那个英明神武的主公,他不愿为这样的弑君者效死力。
朝会结束后,群臣三三两两退出大殿。宇文护立刻被一群趋炎附势的文臣围住,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
\"太保大人年轻有为,实乃国家栋梁!\"
\"今后朝中大事,还望太保多多提携...\"
宇文护得意地捋着胡须,毫不掩饰自己的志得意满:\"诸位放心,只要忠心为陛下效力,本太保自会在陛下面前美言。\"
\"太保大人英明神武,辅佐新君,实乃我大周之福啊!\"一个留着山羊胡的文官谄媚地说道。
宇文护哈哈大笑,拍了拍那人的肩膀:\"张大人过奖了。本官不过是尽忠职守罢了。\"他眼角余光瞥见李弼独自离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不远处,达奚武拦住了正要离开的李弼:\"李将军,恭喜高升啊!从刺史一跃成为大将军,这可是天大的恩宠。\"
李弼冷冷地看了达奚武一眼,这个曾经在深受楚王贺拔岳厚恩,转眼就投靠宇文泰的墙头草,让他打心底里厌恶。
\"达奚将军若是无事,本官还有军务要处理。\"李弼说完,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去。他心中怒火中烧:宇文泰竟派这种小人来试探我?
达奚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捏紧拳头,低声骂道:\"得意什么?不识抬举的东西!\"
\"达奚将军这是怎么了?\"宇文护不知何时走到了他身后。
达奚武立刻换上一副笑脸,转身行礼:\"太保大人!没什么,只是李将军似乎对新职不太满意,下官好心祝贺,却碰了一鼻子灰。\"
宇文护眯起眼睛,看着李弼远去的背影,意味深长地说:\"有些人,就是不懂得感恩。\"他转向达奚武,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忠心于我大周之人,是不会被亏待的。\"
\"多谢太保提携!\"达奚武深深鞠躬,眼中闪过一丝算计的光芒。他心想:若能借宇文护之手除掉李弼,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必定水涨船高。
宇文护昂着头,大步离去。他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何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作为宇文泰的侄子,他自认功不可没——若不是他让元修在宫中\"病逝\",又诛杀了元氏皇族,宇文泰哪能这么顺利登基?这天下,理应有他一半。
李弼走出宫门,雪花落在他的铠甲上,很快融化。他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长叹一口气。十年前,他与宇文泰并肩作战时的情景浮现在眼前——那时的宇文泰豪迈果敢,心怀天下,与今日这个弑君篡位的权判若两人。
\"将军为何叹息?\"亲卫上前为他披上斗篷。
李弼摇摇头:\"没什么,回府吧。\"
坐在马车里,李弼闭上眼睛。车轮碾过积雪的声音单调而沉闷,如同他此刻的心情。突然,马车剧烈颠簸了一下,他猛地睁开眼。
\"怎么回事?\"李弼掀开车帘。
\"将军,前面有流民挡道。\"亲卫回报。
李弼看到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跪在雪地里,高举着状纸。看到他出来,一个老者颤巍巍地喊道:\"大将军!求您为我们做主啊!我们的田地被人强占,无处申冤啊!\"
李弼心中一痛。这就是他效忠的天下?这就是新朝建立后的景象?他正要下车,突然想到自己现在只是个空有大将军名号的闲职,又能做什么呢?
\"给他们些银两,让他们去衙门申诉吧。\"李弼疲惫地放下车帘,靠在车厢上,感到一阵无力。他暗自发誓:总有一天,他要让这些百姓不再流离失所。
夜幕降临,宇文泰独自站在寝宫外的露台上,望着洛阳城的万家灯火。贴身宦官小心翼翼地捧来一杯热茶:\"陛下,天寒地冻,请保重龙体。\"
宇文泰接过茶盏,却无心饮用。他想起白天收到的密报——中原已有士族,意欲北上,投奔高欢;南梁也趁机在京口增兵;倒是关中地区,汉王刘璟毫无动静,彷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这反常的平静反而让他更加不安。
\"王德,”宇文泰突然开口,\"你说...朕是不是做错了?\"
宦官吓得扑通跪地:\"陛下乃真命天子,怎会有错!\"
宇文泰苦笑一声,挥手让他退下。弑君篡位的罪名,他早有心理准备承担。但真正坐上这个位置后,他才发现要面对的远不止于此。朝堂上暗流涌动,边境处危机四伏,就连他最信任的侄子宇文护,今日在朝会上那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也让他心生警惕。
\"陛下。\"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宇文泰回头,见是尚书左仆射杨侃。
\"这么晚了,爱卿有何要事?\"
杨侃躬身道:\"刚收到急报,北魏高欢已调集大军,声称要为元氏报仇。南梁也派使者联络各地反周势力。\"
宇文泰眉头紧锁:\"果然来了...\"他早料到高欢会借机生事,但没想到动作如此之快。
\"还有一事,\"杨侃犹豫片刻,\"今日朝会后,太保大人与多位大臣密谈至深夜,其中就有达奚武等人。\"
宇文泰眼中寒光一闪,随即恢复平静:\"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待杨侃离去,他一拳砸在栏杆上。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这个他用鲜血换来的皇位,远比他想象中更加摇摇欲坠。
他抬头望向漆黑的天幕,雪花落在脸上,冰冷刺骨。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余地了。\"他喃喃自语,\"元修,你若在天有灵,就好好看着,看我宇文泰能否创造一个比你更好的天下!\"
与此同时,洛阳城一处隐秘宅院内,几个黑影正在烛光下低声密议。
\"宇文泰弑君篡位,天人共愤!\"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者愤然道,\"我等世受元氏皇恩,岂能坐视不理?\"
\"王大人所言极是。\"另一个年轻些的官员附和,\"我已联络了军中旧部,只待时机成熟...\"
\"嘘——\"第三人突然警觉地望向窗外,\"有人!\"
一阵寒风掠过,吹灭了蜡烛,屋内陷入一片黑暗。当烛火重新点燃时,桌上多了一枚带血的匕首,下面压着一张字条:\"慎言慎行,隔墙有耳。\"
几人面面相觑,冷汗涔涔而下。他们这才意识到,宇文泰的耳目,早已遍布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