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王大玄锡连钱粮都不想再和杨建谈了,这场谈判已经可以宣告失败了。
杨建在离开宫城后,拒绝了渤海国内相的宴请,径直率护卫奔离渤海国。
而此时,陈从进已经率军逼近了渤海国的边界处。
浩浩荡荡的骑兵,规模宏大,尚未正式攻入渤海玄莬州境内,边界处已经是烽烟告急,一封又一封的紧急军情,朝着中京方向急递而去。
渤海国不像中原有修建长城以防御胡骑的进攻,但是渤海国也是立国多年,在辽水一带,设立了多个哨所,以及军寨。
陈从进本来还想在等一等,结果杨建谈判消息的结果还没传来,派去的三百护卫,倒是先回来了两百多人。
而且这些人还告知了陈大帅,渤海国以箭射使团,造成了一人受伤的严重外交后果。
再加上诸将一个个跃跃欲试,陈从进决定,先夺下玄莬州,给渤海王一个震慑作用,边打边谈,更有效果。
中和四年,十月八日,牧民制作了大量的羊皮筏子,昼夜不停,先头部队两千余骑,先期渡过辽水,攻入渤海境内。
十月十二日,全部大军已经渡过辽水,未遭遇渤海军拦截。
十三日,渤海设立在辽水边界的哨所,军寨,悉数丢失,俘降卒一千二百余人。
陈从进下令,将降卒重新武装起来,作为仆从军使用,现在数量虽然少了点,只有千把人,但是陈大帅相信,只要继续打下去,仆从军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同日,杨建风尘仆仆的赶回,一见到陈从进,便直言谈判失败,但其为大王带了一个出兵名正言顺的理由。
渤海国主大玄锡,野心勃勃,自立为帝,于国中擅称陛下,圣人。
陈从进大喜,当即命人打出旗号,声言“奉天子以讨不臣,渤海国主大玄锡,本为藩臣,受国朝册封,理应恪守臣节,然其包藏祸心,僭越妄为,竟私自称帝,擅用陛下,圣人之号!此等大逆不道之举,人人得而诛之!”
这个理由,光明正大,虽然说主力都是奚人,契丹,但是这并不妨碍陈从进借着这个由头,征讨渤海。
十五日,大军兵临辽阳城下。
辽阳,是东北之地,最早形成城市的地方,建城史可以追溯上战国燕昭王时期。
辽阳城守军坚守不出,陈从进这次带来的人,又全是骑兵,不擅攻城。
于是,陈从进下令,骑兵四处,搜索附近乡邻的匠户,丁口,陈从进特意以骁骑军为临时军正,负责纠察契丹,奚人的行为。
可以抢些东西,但是不允许杀人,对陈从进而言,人口,是至关重要的财富,渤海国内,奉行儒家文化,正好可以把这些人,迁移到营州。
这样一来,直接就满足了梁姜的请求,虽然不太算是汉人,但至少是儒家教化了这么多年的百姓,比起契丹,奚胡来说,那还是好管太多了。
在辽阳城外,搜刮了五日,得匠户三百余户,民三万七千余口。
陈从进下令,将这些人全部迁移至营州,并派踏漠军两千余骑沿途监视。
陈从进知道,这样的迁移,定然会有无辜者惨死,但身为一方之主,他的心,也变的越来越狠。
十月二十六日,侦骑急报,玄莬州盖牟城方向,出现了一支援兵,马军在四千人左右,步军有两万余众。
陈从进当即下令,解围辽阳,北上迎敌。
二十八日,双方斥候在沫水边上开始撞上。
陈大帅还没打过全是骑兵的富裕仗,虽然没打过,但是行军打仗这么多年了,一通百通,道理都是一样的。
渤海军立刻扎下大营,深沟固垒,做出一副防守的态势。
陈从进拒绝了部下强攻的建议,转而骑兵四出,隔绝渤海军与周边的联系。
二十九日,骁骑军李旋化在东南方向,靠近磨米城处,击溃了一支援军,这支援兵有两千余人,在行军途中,遭遇骑兵突袭,全军大溃。
李旋化斩首四百,得俘九百余人,余者皆溃散四邻。
陈从进命人将骁骑军所得之首级,旗帜,鼓角等物资,奉送于渤海军大营。
三十日,从渤海国后方的一支运粮船队在大营外二十里处上岸,这支运粮队规模浩大,渤海军以全部骑兵掩护,试图将粮食运回大营。
在月底的这一天,爆发了最大规模的骑兵决战。
陈从进以奚部,契丹骑兵,轮番冲击,踏漠军,骁骑军在侧翼戒备,防止渤海步军突袭。
由于双方骑兵的数量差距太多,战至午后,渤海军大将眼见局势危急,下令步军出营,试图挽回粮草。
而骁骑军和踏漠军这两支军队,就等着对面步军出来,两支骑兵,轮番试探冲锋。
对面一列阵,就停止冲击,一行军,阵型一散乱,骑兵就作势再冲,如此反复,以消耗渤海步军的体力,还有最大化的恐吓敌方。
渤海军许久未历战事,国内政局,甚是腐败,和大唐武夫不同的是,渤海国中,武人的地位并不高。
换句话说,只要是儒家大盛之际,武人的地位就不会高到哪里去,贪墨军饷,甲械粗制,这种在大唐内几乎不会出现的情况,在渤海国中,是很常见的事情。
再加上,训练,待遇,实战,这所有的一切,都全部落入下风的情况下,野战的结果,已经是没有任何悬念。
在骑兵来回试探后,踏漠军骑都尉史敬存察觉到对面士气低落,士兵恐慌迹象明显,于是当机立断,带着身边百余骑,直冲渤海步军。
何为一触即溃,早已胆战心惊的渤海步军,在四面八方的喊杀声中,全线大溃,渤海军大将仍试图收拢步卒,坚守大营。
无数的溃兵逃入大营中,但是更多的人被拥挤在营门处,史敬存浑身浴血,状若恶鬼,他口中不停的高呼道:“降者免死!降者免死!”
归降者,密密麻麻,陈从进看着那无数跪伏于地的降卒,心中感慨,人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勇猛的时候,很勇猛,但胆怯之时,却又非常的胆怯。
渤海大将高申良直接下令,关闭营门,为了能把营门关上,甚至下令直接射杀还堵在营门处的溃兵。
一个又一个的溃兵被自己人射倒在营门处,直至尸体堆至一人高,所有人才冷静了下来。
但是此时即便是营门关闭也已无用,军心涣散,大部溃降,渤海军大将高申良眼见事不可为,随即举众而降。
这世界就是这么魔幻,谁也不知道这个高申良为了关闭营门,下令射杀溃兵时心里在想什么,也没人知道他在关上营门后,却又下令投降时,心里又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