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听是袁绍的声音,我转身就拱手行礼,说声见过袁大人。袁绍看见是我,脸色古怪,但也没说什么,点点头,向王允见过礼后,拉着袁术匆匆向前走去。曹操则陪着我们,说道:
“奉先你别理他们,他袁绍是怪人,袁术是怪人,一家都是怪人!”
我则摆摆手表示我一点也没在意。走到大殿前,众人一一排队入场,曹操拉着我,让我跟他走在一起,然后学他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满口答应。到了殿内,个别站定,分成文官一列,武官一列,而我跟曹操,袁家兄弟则理所当然的站在武官这列,三公站在最前头,在众官员面前的则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高台,高台上孤零零的摆了张巨大龙椅。
我趁皇帝还没来,仔细的观察了下德阳殿内部的状况。德阳殿周旋容万人,如此巨大的空间,足以容纳万人集会,体现出其作为重要宫殿的宏大气势,也彰显了东汉王朝的威严与昌盛。殿高三丈,陛高一丈,从地面到殿顶的高度相当于现在的十几米,在当时的建筑中堪称高耸入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
玉阶金柱,刻缕作宫掖之好,台阶用玉石铺就,柱子为金色,上面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如美女图形等,尽显皇家宫殿的华丽与尊贵。画屋朱梁,侧以青翡翠,房屋的梁上绘制着各种彩色图案,墙壁上也装饰着色彩斑斓的翡翠等饰品,使得整个宫殿内部五彩斑斓,美轮美奂。
德阳殿前设有三阶,错落有致,与两楹之间的金银装饰相互辉映,体现出建筑布局的严谨性和对称性,给人以庄重、规整之感。激沼水于殿下,在德阳殿的下方,有潺潺的流水环绕,形成了一片清澈的水池,水池不仅为宫殿增添了灵动之美,还起到了调节气温、美化环境的作用,使德阳殿在宏伟壮观之中又不失优雅宁静。
在我目不暇接的贪看德阳宫美景时,曹操在旁看着我,笑而不语,而袁术则拉着袁绍说你看看吕布那乡巴佬在四处偷瞄呢!
不多时,宫内宿卫与太监宫女纷纷杂然而至,何太后牵着刘辩,身后跟着众多太监与宫女,十常侍也在身侧,从高台后缓缓来到龙椅面前坐定,刘辩坐中间,何皇后则坐在左侧,然后在太监的吆喝声中,百官行礼如仪,接下来就是一连串臣启奏的枯燥环节,不过这倒是提醒了我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粮食。
在东汉末年时,进入小冰河时期,在天灾人祸下,粮食极度缺乏,尸横遍野,导致疫病横行,于是有了黄巾之乱,曹操与原吕布的兖州之战,要不是食尸鬼程昱不当人给曹操弄来人肉军粮,曹操估计就挂了,而官渡之战中,袁绍明明有十倍曹操的兵力,乌巢军粮一失,袁绍就挂了,而诸葛亮的七出岐山,几乎次次都挂在军粮补给上,我也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在历史上多智近妖的诸葛亮怎么会想不明白这点。总之在朝会中讨论的无非是这点,我也不禁开始思考如何在三国时期不缺粮的问题,在穿越网文中,各路大神给出的答案是土豆跟养猪,但是种土豆是一件非常扯蛋的事情,因为土豆的原产地是在南美洲,直到16世纪才传入印度,然后才进入中国,连红薯也是一样,我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根茎类食物,还有芋头,荸荠,莲藕,山药,木薯,菊芋,其中木薯,菊芋也是原产地美洲,芋头跟荸荠虽然中国也有,但是性喜温暖潮湿,产地只在长江以南。剩下来的只有莲藕跟山药,这两个在黄河以北倒是真有,一个长在水里,一个长在山里,就是不能长在平地,还真的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至于养猪吗?家字就是房底下养猪,以前人家里地板上就开个洞,什么厨余屎尿屁就往洞里灌,洞里就养着猪。但是基本上很难落实,老百姓连自己吃的都不够,猪早饿死或是被杀来吃了,你自己不吃,就会被别人抢了吃掉,所以养猪不是不行,你得保障很多东西,你不能保障养猪人的利益,就不会有人养猪。
但是以上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可以成为生产基地,否则战火之下,根本不可能可以满足老百姓温饱,而老百姓不得温饱,就会引发更大的战火,历朝历代的灭亡原因,不都是因为让老百姓饿肚子了不是?
在我沉思如何解决粮食问题时,突然发现在文官之列有一人不怀好意的看向我们这边,然后突然出列,说道:
“臣侍中李罡启奏陛下,臣有要事禀报!那新晋西园右校尉吕布,实在是胆大妄为至极啊!他竟敢擅自改动军职,这可是军中大忌啊!而且,他还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同僚,如此行径,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暴虐无道啊!
陛下您一向以仁德治天下,这吕布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对陛下仁德之心的严重伤害啊!恳请陛下您明察,将此僚速速拿下,以严刑峻法重重惩处,以正国法,以平民愤!像这样的恶徒,杀之都不足以平息众人的愤怒啊!”
袁术此时扑哧一笑,斜眼看着我,准备看我的好戏。袁绍则眼观鼻鼻观心,似乎是毫不在意。曹操则是暗地拍拍我的肩膀,小声说没事。
在龙椅旁边站着张让,此时他面无表情,没有任何表示,而在他身旁一矮胖无须男子大声斥喝道。
“吕布何在!”
袁术对我挤眉弄眼,小声说道:
“说你呢?别装死!”
我冷笑一声出列,拱手说道:
“末将在此。”
那人骂道:
“吕布,你可知罪!”
我说道:
“末将有罪。”
那人继续说道:
“好个大胆狂徒,罪证确凿竟敢狡辩?来人....等等,你说你有罪?”
我颔首说道:
“末将有罪。”
那人大喜过望,说道:
“好呀好呀,你既已认罪,那就交给有司论处。来人呀!带下去!”
此时王允出列,奏道:
“陛下下旨让吕校尉参加朝会自辩,为何不让他有自辩机会?”
此时刘辩问何太后道:
“是这样吗?”
何太后听刘辩这么说,就对身旁张让使了个眼色,张让叹了口气,说道:
“吕校尉,陛下让你自辩。”
我拱手说道:
“谢陛下,臣有罪,臣不该在接手右校尉之后,实施军中比试,让强者上弱者下,加强军中整体实力,导致李侍中之子失去屯长之职。”
我话语一出,众皆默然,李罡面红耳赤,争辩道:
“那你也不该残杀我儿!”
我叹了口气,说道:
“是的,臣有罪,臣因酒醉忘记下令所有士卒远离我的营帐,好让李侍中之子纠结10名同党,趁我昏迷不醒之时,进入我帐中顺利将我杀害,结果因此导致李侍中之子因此而死,都是我的罪过,请陛下治我之罪!”
我此时抱拳单膝跪下,众皆哗然。李罡则瞠目结舌,刘辩则一脸狐疑的问道:
“吕校尉,我听不懂你的话,你是说你应该让李罡之子杀你,所以你有罪?”
我答道:
“是的陛下,否则我不知我罪从何来?”
刘辩问何太后道:
“母后,是这样子吗?李罡之子要杀抵抗南匈奴的大英雄,答应会保护我的吕校尉,而吕校尉没死,所以吕校尉有罪?”
何太后咳嗽一声,又看了张让一眼,张让无奈,问旁边白胖无须之人道:
“赵常侍,吕校尉的罪证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