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的秋天,定州城外的高粱河泛着冷光,河风卷着枯草碎屑,扑在宋军士兵的铠甲上,簌簌作响。李继隆勒住战马,望着远处黑压压的辽军大营,眉头拧成了疙瘩——萧太后这二十万大军来得太急,北伐的旗帜还没在幽云十六州插上,倒先在自家门口跟辽军对上了。

“将军,辽军昨天又来挑衅了,说咱们大宋军队是‘缩头乌龟’,还骂陛下是‘胆小鬼’!”副将王超策马过来,脸涨得通红,“末将请求出战,教训教训这群辽狗!”

李继隆抬手按住他的刀柄,沉声道:“急什么?萧太后就是想激怒咱们。她知道咱们刚从北伐路上折回来,士兵们又累又乏,想趁虚而入。咱们要是现在出去,正好中了她的计。”

正说着,探马急匆匆跑过来,翻身跪地:“将军!不好了!辽军分兵去攻打咱们的粮草营了,领头的是耶律休哥!”

李继隆心里一紧——粮草营在定州城西的小丘上,只有五千士兵守卫,要是被耶律休哥攻破,大军就成了无米之炊。他立刻下令:“王超,你率领三万士兵,去支援粮草营,务必守住粮草!我率领大军,在正面牵制萧太后,不让她趁机攻城!”

王超领了命,率军朝着粮草营疾驰而去。这边萧太后见宋军分兵,果然下令猛攻定州城。辽军的攻城塔像巨兽一样逼近城墙,弓箭手站在塔上,朝着城墙上的宋军射箭。宋军士兵们举着盾牌,躲在城墙后面,等攻城塔靠近,就扔出点燃的火把,烧得辽军士兵惨叫连连。

“杨延昭那小子怎么还没来?”萧太后坐在中军大帐里,看着迟迟攻不破的定州城,心里很是烦躁。她原本以为,耶律斜轸能把杨延昭困在莫州,没想到杨延昭居然派了一支军队来支援定州,虽然人数不多,但也打乱了她的计划。

旁边的耶律斜轸连忙解释:“太后,杨延昭生病了,听说高烧不退,连床都下不了。他派来的军队是他弟弟杨延浦率领的,只有五千人,成不了气候。”

萧太后冷笑一声:“就算他生病了,也没忘了跟咱们作对!等咱们攻破定州,再去莫州,把他和杨延浦一起抓起来,看他们还怎么跟咱们作对!”

可她没料到,王超率领的宋军已经赶到了粮草营。耶律休哥正率领辽军猛攻粮草营,眼看就要攻破营门,王超率领的宋军突然从侧面冲了出来,杀得辽军措手不及。

“耶律休哥!你的对手是我!”王超手持大刀,朝着耶律休哥冲去。耶律休哥连忙举刀迎战,两人你来我往,打了十几个回合,不分胜负。

宋军士兵们见主将勇猛,士气大振,纷纷朝着辽军冲去。辽军士兵们本来就快攻破粮草营了,没想到宋军援军突然到来,顿时乱作一团。耶律休哥见大势已去,只能下令撤军,率领残兵败将逃回辽军大营。

王超守住了粮草营,还缴获了不少辽军的武器和战马。他派人去定州城,向李继隆禀报战况。李继隆得知消息后,心里松了一口气——只要粮草还在,就能跟萧太后打持久战。

接下来的几天,萧太后多次率领辽军攻打定州城,可都被李继隆率领的宋军顽强抵抗住了。辽军的伤亡越来越大,粮草也快用完了,士兵们的士气越来越低落。

萧太后看着定州城,心里很是无奈。她知道,再这么打下去,不仅攻不破定州城,还会被宋军消灭。她只能派人去汴梁,向赵恒求和——她想让大宋增加岁币,还要大宋割让莫州和并州,才愿意撤军。

使者来到汴梁,向赵恒递交了萧太后的国书。赵恒看着国书,气得浑身发抖:“萧太后这是得寸进尺!朕已经给她岁币了,她还想要更多,还要割让土地!传朕旨意,把使者轰出去,告诉萧太后,朕是不会答应她的要求的!”

大臣们见赵恒生气,纷纷劝道:“陛下,契丹实力强大,咱们跟他们打了这么久,国力也消耗了不少。要是再打下去,恐怕会两败俱伤。不如先答应跟他们议和,减少岁币的增加,不割让土地,等咱们国力恢复了,再跟他们算账。”

张咏也站出来,说道:“陛下,大臣们说得对。现在大宋的主要任务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跟契丹议和,虽然会让咱们损失一些钱财,但能换来边境的和平,让咱们有时间恢复国力。等将来国力强盛了,再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

赵恒沉默了许久,终于点了点头:“好吧!就按你们说的办。传朕旨意,派曹利用去契丹大营,跟萧太后议和。告诉曹利用,岁币最多增加到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不能再增加了,也不能割让土地。要是萧太后不答应,咱们就继续跟他们打仗!”

曹利用领了旨,立刻前往契丹大营,跟萧太后议和。他见到萧太后后,毫不畏惧,据理力争,最终跟萧太后达成了协议——大宋每年给契丹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双方罢兵言和,契丹不再攻打大宋,大宋也不再北伐契丹。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澶渊之盟”。

消息传到定州,李继隆心里很是不满。他没想到,赵恒居然会跟契丹议和,还增加了岁币。他立刻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往汴梁,说道:“陛下,契丹已经是强弩之末,咱们只要再坚持几天,就能打败他们,收复幽云十六州!现在跟他们议和,太可惜了!”

可赵恒的回信很快就到了,还是让他撤军,遵守“澶渊之盟”的协议。李继隆虽然心里不满,但也没办法——君命难违,他只能下令撤军,率领大军回到汴梁。

消息传到莫州,杨延昭刚养好病,能下床走动。他得知赵恒跟契丹议和,还增加了岁币,心里很是失望。他站在莫州的城楼上,看着北方,心里暗暗发誓:“陛下,您怎么能跟契丹议和呢?您忘了先帝的遗愿,忘了幽云十六州的百姓还在契丹的统治下受苦吗?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等将来有机会,定能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

佘太君也得知了议和的消息,她坐在天波府的祠堂里,看着杨业和杨延玉的牌位,默默流泪:“老爷,延玉,咱们的仇还没报,幽云十六州还没收复,陛下就跟契丹议和了。你们在天有灵,能安息吗?”

杨延昭走进祠堂,跪在佘太君身边,说道:“娘,您别难过。虽然陛下跟契丹议和了,但我不会放弃的。我会继续训练士兵,守护莫州,等将来有机会,定能北伐契丹,为爹和弟弟报仇,收复幽云十六州!”

佘太君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好儿子!娘相信你!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娘担心。”

时间很快就到了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这年春天,大宋和契丹按照“澶渊之盟”的协议,停止了战争,边境也恢复了平静。赵恒开始关注国内的发展,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占城稻,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同时,他还重视文化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学校,培养人才。

大宋的经济渐渐恢复,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杨延昭心里,还是记着北伐的事。他在莫州继续训练士兵,囤积粮草,还派人去契丹打探情报,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

这天,杨延昭正在训练士兵,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潘美。潘美退休后,一直在汴梁养老,这次是特意来莫州看望杨延昭的。

杨延昭看到潘美,心里很是复杂。他本想不见潘美,但又觉得潘美已经退休了,不会再害自己,就下令让潘美进来。

潘美走进杨延昭的官署,看着杨延昭,笑着说:“延昭,好久不见,你身体好多了吧?”

杨延昭点了点头,说道:“托潘将军的福,我的身体已经好了。您不在汴梁养老,来莫州干什么?”

潘美叹了口气,说道:“我在汴梁听说你生病了,心里很是担心,就想来看看你。而且,我也想跟你聊聊北伐的事。”

杨延昭看着潘美,说道:“陛下已经跟契丹议和了,北伐的事,恐怕短期内不会再有了。”

潘美摇了摇头,说道:“延昭,你别灰心。‘澶渊之盟’只是暂时的和平,契丹肯定不会一直遵守协议的。只要咱们做好准备,等将来有机会,就一定能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我虽然退休了,但要是将来北伐,我愿意跟你一起上战场,为你父亲报仇,为大宋杀敌。”

杨延昭看着潘美,心里的仇恨渐渐化解了一些。他知道,潘美虽然之前犯了错,但也一直在为大宋效力,而且现在已经退休了,还记着北伐的事,也算是个忠臣。他说道:“潘将军,谢谢你。要是将来真的北伐,我会请陛下让你一起出征的。”

潘美笑了笑,说道:“好!我等着那一天。延昭,你在莫州要多加小心,契丹虽然现在不攻打大宋了,但肯定会派细作来打探情报,你要多加防备。”

杨延昭点了点头:“我知道。您放心,我会好好守着莫州,为大宋保卫好北方的门户。”

潘美在莫州待了几天,就回汴梁了。杨延昭送潘美离开时,看着潘美的背影,心里暗暗发誓:“爹,弟弟,我一定会完成你们的遗愿,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让你们在天有灵,也能安息。”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这年夏天,莫州发生了旱灾,庄稼都快枯死了,百姓们的生活很是困难。杨延昭得知消息后,心里很是着急。他立刻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同时,他还组织士兵和百姓们挖井、修水渠,引水灌溉农田。

百姓们见杨延昭这么关心他们,心里很是感动。有个叫张老栓的农民,家里的庄稼快枯死了,杨延昭亲自带着士兵,帮他挖井、浇水,让他的庄稼活了过来。张老栓感动得跪在地上,哭着说:“杨将军,您真是咱们的再生父母啊!要是没有您,俺们家今年就颗粒无收了,俺们全家都得饿死!”

杨延昭连忙扶起张老栓,说道:“老乡,快起来!这是我应该做的。咱们都是大宋的百姓,就应该互相帮助。只要咱们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度过这次旱灾。”

在杨延昭的努力下,莫州的旱灾很快就缓解了,百姓们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百姓们为了感谢杨延昭,特意在莫州的城门口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杨六郎爱民如子,保家卫国”十个大字。

消息传到汴梁,赵恒大喜过望,下旨表扬杨延昭,赏他黄金五十两,锦缎三百匹;同时,他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杨延昭的抗旱经验,帮助其他受灾地区的百姓度过旱灾。

杨延昭接到旨意后,心里很是高兴。他知道,只要自己为百姓做事,为大宋效力,陛下就会认可他,百姓也会支持他。他更加用心地治理莫州,训练士兵,为将来的北伐做准备。

可他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再次打乱了他的计划。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春天,契丹萧太后去世了,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主政。辽圣宗年轻气盛,不甘心只靠大宋的岁币过日子,他想继续攻打大宋,夺取大宋的土地。

辽圣宗召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将领,商议攻打大宋的事。“萧太后在世时,跟大宋签订了‘澶渊之盟’,每年拿大宋的岁币,却不敢攻打大宋,太窝囊了!”辽圣宗坐在龙椅上,怒气冲冲地说,“朕决定,今年秋天,率领二十万辽军,再次攻打大宋,夺取莫州和并州,为咱们契丹争光!”

耶律休哥连忙站出来:“陛下英明!臣愿率领大军,攻打莫州,活捉杨延昭,为之前的失败报仇!”

耶律斜轸也跟着附和:“陛下放心!咱们二十万大军,定能一举攻破莫州和并州,拿下大宋的北方防线!”

辽圣宗点了点头,说道:“好!就这么定了。耶律休哥,你率领十万辽军,攻打莫州;耶律斜轸,你率领十万辽军,攻打并州;朕亲自率领中军,为你们接应。咱们一定要一举攻破大宋的北方防线,直达汴梁!”

将领们领了旨,纷纷开始准备。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宋,赵恒得知辽圣宗要攻打大宋,心里很是着急。他连夜召集大臣们开会,商议对策。

“陛下,辽圣宗年轻气盛,肯定会率军猛攻咱们的北方防线。咱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抵挡辽军的进攻!”李继隆站出来,脸色凝重地说。

杨延昭此时正在汴梁汇报工作,他也站出来:“臣愿回莫州,率领士兵,抵挡耶律休哥的进攻!臣定能守住莫州,不让辽军南下半步!”

杨延浦也站出来:“臣愿回并州,率领士兵,抵挡耶律斜轸的进攻!臣定能守住并州,配合大哥,保卫大宋的北方防线!”

赵恒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杨延昭,你立刻回莫州,率领士兵,抵挡耶律休哥的进攻;杨延浦,你立刻回并州,率领士兵,抵挡耶律斜轸的进攻;李继隆,你率领十万大军,驻守汴梁周边,随时准备支援莫州和并州;张咏,你负责调动粮草,保证前线的粮草供应。”

将领们领了旨,纷纷率军出发。杨延昭出发前,特意去了天波府,看望佘太君。佘太君拉着他的手,眼里满是担忧:“延昭,辽圣宗这次来势汹汹,你一定要多加小心,保护好自己。娘在家里等你回来。”

杨延昭点了点头:“娘,您放心!儿子一定会平安回来,还会打退辽军,为爹和弟弟报仇!”

佘太君从怀里拿出一个平安符,挂在杨延昭的脖子上:“这是娘去相国寺求的平安符,能保佑你平安无事。你带着它,就像娘在你身边一样。”

杨延昭紧紧握住平安符,心里满是感动。他跪在佘太君面前,磕了三个头,然后起身,翻身上马,朝着莫州方向疾驰而去。

杨延昭回到莫州后,立刻召集将领们开会。“兄弟们,辽圣宗率领二十万辽军,分两路攻打莫州和并州。耶律休哥率领十万辽军,很快就会攻打莫州。咱们虽然只有两万兵力,但莫州的城防已经加固过,粮草也够吃,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守住莫州!”

周信皱了皱眉:“将军,辽军十万,咱们才两万,兵力悬殊太大了。而且辽圣宗亲自督战,辽军的士气肯定很高,咱们得小心应对。”

杨延昭点了点头:“你说得对。耶律休哥上次在莫州吃了大亏,这次肯定会吸取教训,不会再轻易中咱们的埋伏。咱们不能只靠埋伏,还要加固城防,准备好足够的弓箭、滚木和石头,跟辽军打持久战,消耗他们的粮草和体力。”

接下来的几天,杨延昭带着士兵们日夜不停地加固城防,还在莫州城外挖了四道护城河,设置了很多陷阱。百姓们也主动来帮忙,有的搬石头,有的送粮食,有的给士兵们缝衣服。莫州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却没有一丝慌乱——大家都相信,有杨延昭在,一定能守住莫州。

没过多久,耶律休哥率领的辽军就到了莫州城下。他看着眼前加固过的莫州城,还有城外的四道护城河和陷阱,心里暗暗吃惊——他没想到,杨延昭居然准备得这么充分。

“杨延昭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耶律休哥坐在马上,冷笑着说,“不过,就算他准备得再充分,也挡不住我十万辽军!传令下去,明天一早,全力攻城!”

第二天一早,辽军就开始攻城。他们推着新造的攻城塔,扛着云梯,朝着莫州城墙冲来。杨延昭站在城楼上,手持长枪,高声喊道:“放箭!扔滚木!扔石头!”

城墙上的宋军士兵纷纷放箭,扔滚木、石头。辽军的攻城塔刚靠近护城河,就掉进了陷阱里,里面的士兵摔得粉身碎骨;云梯刚架到城墙上,就被宋军士兵用钩子勾住,狠狠掀翻,上面的辽军士兵像下饺子似的掉进护城河,溅起大片水花。

耶律休哥在阵前看得直跺脚,他没想到过了这么久,杨延昭的防守还是这么滴水不漏。“再冲!给朕接着冲!”他拔出腰间弯刀,朝着莫州城方向挥舞,“谁先登上城墙,赏黄金百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辽军士兵们红着眼眶,扛着新的云梯又冲了上去。可城墙上的宋军早有准备,周信亲自握着弓箭,一箭一个准,专射云梯上的领头士兵。有个辽军小校刚爬到一半,被周信一箭射穿肩膀,惨叫着从云梯上摔了下去,砸在后面的士兵身上,两人一起滚进了护城河。

“周将军好箭法!”城墙上的宋军士兵齐声叫好,士气更盛。杨延昭拍了拍周信的肩膀:“好样的,继续保持!只要守住这口气,辽军就攻不进来。”

战斗从清晨打到日头偏西,辽军的尸体堆得快跟护城河齐平了,莫州城墙却连一道裂缝都没出现。耶律休哥看着满地尸体,心疼得直抽气——这可是他精心训练的精锐,一天就折损了三千多人。他咬着牙下令:“撤军!今天先到这,明天再攻!”

辽军士兵如蒙大赦,拖着疲惫的身体退回大营。杨延昭站在城楼上,看着辽军撤退的背影,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捏了把汗——辽军兵力是宋军的五倍,这么硬拼下去,迟早会撑不住。

“将军,咱们的弓箭快用完了,滚木和石头也剩得不多了。”王超匆匆跑过来禀报,脸上满是焦急,“再这么打几天,咱们就没东西可守了。”

杨延昭皱起眉头,他知道王超说的是实话。莫州城小,储备的守城物资本就有限,这一天恶战下来,消耗比预想中还大。“你立刻组织士兵和百姓,连夜砍伐城外的树木做滚木,再让铁匠铺加班加点打造箭矢。另外,把城里的空酒坛收集起来,装满火药和碎石,做成‘轰天雷’,明天辽军再来,给他们点厉害尝尝!”

王超眼睛一亮:“将军这主意好!末将这就去办!”

当天晚上,莫州城里灯火通明。百姓们听说要做守城的“轰天雷”,纷纷把家里的酒坛捐出来,有的还主动帮着搬运木头、筛选碎石。有个开酒馆的张老板,抱着最后一坛珍藏的女儿红跑过来,心疼得直咧嘴:“杨将军,这酒坛您可千万别弄坏了,等打退辽军,我还指望用它装新酒呢!”

杨延昭忍不住笑了:“张老板放心,等打退辽军,我赔您十坛好酒!”

张老板立刻眉开眼笑:“那敢情好!要是不够,我再把地窖里的空坛都搬来!”

在大家的忙碌下,一夜之间,上千个“轰天雷”就做好了,新的滚木和箭矢也堆得像小山一样。第二天一早,耶律休哥率领辽军再次攻城时,看到城墙上的宋军不仅没露疲态,反而个个精神抖擞,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攻城!”耶律休哥咬着牙下令,他不信杨延昭能一直这么撑下去。

辽军的攻城塔再次逼近,可这次还没等靠近城墙,城墙上就扔下来一个个圆滚滚的东西。辽军士兵以为是食物,还想伸手去接,结果“轰”的一声巨响,酒坛炸开,碎石和火星四处飞溅,靠近的辽军士兵瞬间被炸得血肉模糊。

“什么东西这么厉害?!”耶律休哥吓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他活了这么大,从没见过这么吓人的武器。

城墙上的杨延昭高声喊道:“耶律休哥!这是咱们大宋的‘轰天雷’,专门对付你们这些辽贼!识相的就赶紧撤军,不然下次炸的就是你的中军大帐!”

辽军士兵们被“轰天雷”吓得魂飞魄散,再也不敢往前冲,纷纷往后退。耶律休哥气得脸色铁青,可也没办法,只能下令撤军。

接下来的几天,耶律休哥又尝试了夜袭、火攻,甚至想挖地道进城,可都被杨延昭一一化解。夜袭时,宋军在城外埋了“踏响雷”(用竹筒装火药,踩上去就会爆炸),辽军刚靠近城墙就被炸得人仰马翻;火攻时,宋军早有准备,城墙上摆满了水桶和沙土,辽军扔上来的火把刚落地就被扑灭;挖地道时,杨延昭派人在城墙根下挖了深沟,辽军的地道刚挖到一半就被发现,宋军往地道里灌烟,把里面的辽军呛得半死。

耶律休哥的十万大军,在莫州城下耗了一个多月,不仅没攻破莫州,反而折损了近半兵力,粮草也快用完了。更让他头疼的是,杨延浦在并州也打得风生水起,耶律斜轸的十万大军被死死困在并州城外,根本没法来支援他。

这天,耶律休哥正在中军大帐里发愁,突然接到了辽圣宗的圣旨——辽圣宗得知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都久攻不下,又听说大宋的援军快到了,担心再耗下去会被宋军包围,下令让他们立刻撤军。

耶律休哥如蒙大赦,连夜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契丹。杨延昭得知辽军撤军的消息后,并没有下令追击——他知道宋军士兵也很疲惫,而且穷寇莫追,万一耶律休哥设下埋伏,反而会吃亏。

莫州之战再次以宋军胜利告终,消息传到汴梁,赵恒大喜过望,下旨封杨延昭为高阳关副都部署,赏黄金二百两,锦缎五百匹;周信、王超等人也都得到了提拔。百姓们更是高兴,瓦舍里的说书先生把“轰天雷退辽军”的故事改编成了新评书,天天讲得唾沫横飞,听书的人挤得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杨延昭接到圣旨后,心里却没有多少喜悦。他知道,辽军这次撤退只是暂时的,辽圣宗年轻气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迟早还会再来攻打大宋。他在莫州继续训练士兵,改进“轰天雷”,还派人去契丹打探情报,为下一次战斗做准备。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场来自内部的麻烦,正悄悄向他袭来。

高阳关都部署叫王继忠,是个靠溜须拍马上来的官员,没什么真本事,却嫉妒心极强。他见杨延昭立了大功,还被提拔为自己的副手,心里很是不满,总想着找机会陷害杨延昭。

这天,王继忠以“商议军务”为由,把杨延昭请到了高阳关的官署。杨延昭刚坐下,王继忠就端着酒杯走过来,皮笑肉不笑地说:“杨将军,恭喜啊!这次莫州之战,你又立了大功,陛下对你可是越来越器重了。”

杨延昭接过酒杯,说道:“王大人客气了。这都是将士们拼死作战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王继忠笑了笑,又说:“杨将军太谦虚了。不过,有件事我得提醒你一下。最近有人向我举报,说你在莫州私藏粮草,还克扣士兵的军饷,可有此事?”

杨延昭心里一惊,连忙说道:“王大人,这绝对是谣言!我在莫州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士兵的军饷也都是按时发放,从没私藏粮草、克扣军饷!”

王继忠冷哼一声:“是不是谣言,可不是你说了算。我已经写了奏折,把这件事禀报给陛下了。杨将军,你还是好自为之吧!”

杨延昭气得浑身发抖,他没想到王继忠居然会这么卑鄙,编造谣言陷害自己。他立刻起身,说道:“王大人,你这是诬陷!我现在就回莫州,收集证据,证明我的清白!”

说完,杨延昭转身就走,直奔莫州。他回到莫州后,立刻召集周信、王超和百姓代表,让他们写证词,证明自己没有私藏粮草、克扣军饷。百姓们听说王继忠诬陷杨延昭,都很生气,纷纷主动写证词,有的还愿意跟杨延昭一起去汴梁,向赵恒当面澄清。

杨延昭带着证词和百姓代表,快马加鞭地赶往汴梁。他来到皇宫,向赵恒递交了证词,还把百姓代表带来,让他们当面讲述自己在莫州的所作所为。

百姓代表张老栓跪在地上,激动地说:“陛下,杨将军是个好官啊!去年莫州旱灾,杨将军开仓放粮救济咱们,还亲自带着士兵帮咱们挖井浇水,咱们才有饭吃。他怎么可能私藏粮草、克扣军饷呢?这肯定是有人诬陷他!”

其他百姓代表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杨将军爱民如子,保家卫国,咱们莫州的百姓都感激他,要是有人诬陷他,咱们第一个不答应!”

赵恒看着证词,又听了百姓代表的话,心里已经明白了大半。他立刻下令,派人去高阳关调查王继忠。调查的人很快就回来了,禀报说王继忠不仅诬陷杨延昭,还在高阳关私吞军饷、欺压士兵,证据确凿。

赵恒大怒,下旨把王继忠革职查办,押入天牢,还任命杨延昭为高阳关都部署,全权负责高阳关的防务。

杨延昭洗清了冤屈,心里很是感激。他跪在地上,说道:“陛下,谢谢您还臣清白。臣定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好好守着高阳关,保卫大宋的北方边境!”

赵恒笑着说:“杨爱卿,起来吧。朕知道你是个忠臣,不会相信别人的诬陷。你好好干,将来有机会,朕还指望你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呢!”

杨延昭心里一暖,说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回到高阳关后,杨延昭立刻整顿军务,把王继忠私吞的军饷补发给士兵,还严惩了几个跟着王继忠作恶的官员。高阳关的士兵们士气大振,对杨延昭更加敬佩。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这年春天,赵恒突然下令,要去泰山封禅。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典礼,只有做出巨大功绩的帝王才能去。大臣们都觉得赵恒刚跟契丹议和,没什么太大的功绩,不应该去封禅,纷纷劝他放弃。

可赵恒却很固执,坚持要去封禅。他还下令,让各地官员搜刮百姓的钱财,为封禅做准备。百姓们被搜刮得苦不堪言,有的甚至卖儿卖女,才能凑够官员要的钱财。

消息传到高阳关,杨延昭心里很是着急。他知道,封禅会耗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还会让官员们趁机欺压百姓,导致民不聊生。他立刻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往汴梁,说道:“陛下,封禅劳民伤财,现在大宋的国力还没完全恢复,不宜举行封禅大典。不如把钱财用在发展农业、训练士兵上,为将来北伐契丹做准备。”

可赵恒根本没把杨延昭的奏折放在眼里,还是坚持要去封禅。他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前往泰山,举行了隆重的封禅大典。这次封禅,耗费了大宋大量的钱财,导致国库空虚,百姓们怨声载道。

杨延昭得知消息后,心里很是失望。他站在高阳关的城楼上,看着北方,心里暗暗叹气——陛下要是把封禅的心思用在北伐上,幽云十六州早就收复了。可他也没办法,只能继续守着高阳关,等待北伐的机会。

而此时的契丹,辽圣宗得知赵恒去泰山封禅,耗费了大量钱财,心里很是得意。他知道,大宋现在国库空虚,肯定没精力北伐,甚至连防守都可能出现问题。他再次召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将领,商议攻打大宋的事。

“赵恒这小子,不好好发展国力,居然去搞封禅,真是昏庸无能!”辽圣宗坐在龙椅上,得意地说,“朕决定,明年春天,率领二十万辽军,再次攻打大宋,这次一定要拿下高阳关,直达汴梁!”

耶律休哥连忙站出来:“陛下英明!上次臣在莫州吃了亏,这次臣定要一雪前耻,活捉杨延昭!”

耶律斜轸也跟着附和:“陛下放心!咱们二十万大军,定能一举攻破高阳关,拿下大宋!”

辽圣宗点了点头,说道:“好!就这么定了。你们立刻去整顿军队,囤积粮草,为明年春天的进攻做准备!”

将领们领了旨,纷纷开始行动。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宋,赵恒得知辽圣宗要再次攻打大宋,心里很是着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该去封禅,导致国库空虚,现在根本没能力抵挡辽军的进攻。

他连夜召集大臣们开会,商议对策。“陛下,现在国库空虚,士兵们的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要是辽军来攻,咱们根本没办法抵挡啊!”张咏站出来,脸色凝重地说。

李继隆也站出来,说道:“陛下,现在只能让杨延昭坚守高阳关,同时派人去各地征兵,筹集粮草。只要能撑到明年夏天,咱们就能收获粮食,有了粮草,就能跟辽军一战!”

赵恒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传朕旨意,让杨延昭坚守高阳关,务必挡住辽军的进攻;张咏,你负责去各地筹集粮草,征兵;李继隆,你负责训练新征的士兵,随时准备支援高阳关。”

大臣们领了旨,纷纷开始行动。杨延昭接到旨意后,心里很是清楚,这次的情况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峻——国库空虚,兵力不足,想要守住高阳关,难如登天。

他召集将领们开会,说道:“兄弟们,这次辽圣宗来势汹汹,咱们不仅兵力不足,粮草也很紧张。但高阳关是大宋北方的门户,绝不能丢!就算拼了咱们的性命,也要守住高阳关,保卫大宋!”

周信、王超等人纷纷说道:“将军放心!我们跟您一起,死守高阳关,就算战死,也不会让辽军越过高阳关一步!”

杨延昭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感动。他立刻开始布置防务:加固城墙、挖深护城河、改进“轰天雷”、训练士兵……百姓们得知辽军又要打来,也纷纷主动来帮忙,有的捐粮食,有的捐武器,有的甚至报名参军,想跟宋军一起保卫高阳关。

有个叫王小二的年轻人,才十六岁,非要报名参军。杨延昭看着他瘦弱的身体,说道:“小二,你还太小,打仗太危险,还是回家吧。”

王小二却倔强地说:“杨将军,我不小了!我爹去年被辽军杀了,我要参军,为我爹报仇!就算战死,我也不怕!”

杨延昭看着王小二坚定的眼神,心里很是感动,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跟着周信,负责传递军情。

在大家的努力下,高阳关的防务渐渐准备好了。杨延昭站在城楼上,看着来来往往忙碌的士兵和百姓,心里暗暗发誓:“爹,弟弟,陛下,百姓们,我杨延昭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死守高阳关,不让辽军南下半步!就算拼了我的性命,也要保卫大宋的土地!”

而此时的辽军,已经在边境集结完毕,准备在明年春天,对高阳关发起猛烈的进攻。大宋和契丹之间的又一场大战,即将爆发。杨延昭能否守住高阳关?大宋能否抵挡得住辽军的进攻?北伐的梦想,何时才能实现?

在天波府的祠堂里,佘太君再次对着杨业和杨延玉的牌位祈祷:“老爷,延玉,你们在天有灵,就保佑延昭平安无事,保佑大宋能挡住辽军的进攻,早日收复幽云十六州,为你们报仇雪恨吧!”

月光洒在祠堂里,牌位上的字迹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杨家将的故事,还在继续;大宋和契丹的战争,也还在继续。这天下的太平,幽云十六州的收复,依旧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却也是支撑着杨延昭、支撑着无数大宋军民前行的希望。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玩命之徒王妃如云,智斗腹黑王爷寒门狂士临危受命,血战沙场带着仓库到大宋三国第一保镖武松日记大明文魁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嘲讽成神大周龙庭大话土行孙之六世情缘大汉龙骑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乐土之王大秦:重生祖龙残暴第九子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狂魔战神杨再兴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穿越异世:乞丐变首富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我的梦连万世界我靠直播把老祖宗搞破防了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穿越之海权时代三国之北方苍狼我的老婆是土匪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回到南明当王爷神医嫡女重生记五千年来谁着史三国:我真不想争霸三国:开局盘点三十位统帅骗了康熙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乾隆朝的造反日常三国:无双武将要当军师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月夜龙骑漫关山那些年西游的兄弟大明天下1544英雄集结吕布重生天唐大唐:战功改命先蹲四年大牢我从替身成为皇帝骗了康熙玉柱1850美洲黄金大亨
暴风中文搜藏榜:全民领主:我的农民有点猛帝国支撑者明末:从土匪到列强前妻太难训神探张天海穿越大明之杀敌爆奖励系统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快穿之影视世界重生之武大郎玩转宋朝大唐余梦东欧领主开局雪靖康耻:我让六甲神兵御敌赵大人停手吧,大清要被你搞亡了三国霸业天下楚汉墨影三国:我是曹操,谁人敢称王我在古代被迫当军阀位面战争之虫族之心明末风云我来一统天下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科技制霸三国大唐:我有一整个现代世界以丹逆命善战之宋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侯府女婿的悠闲生活斗龙榻:家有悍妃巨贾传开局被废太子,我苟不住了宠文结局之后天才弃妃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我的异界崛起之路红楼毒士南宋一代目红楼之阅尽十二钗神医皇后:医手遮天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兕子我从小就在外跟着哥哥混最后的三国2:兴魏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回到三国做强者明骑皇歌特战荣耀大唐之开局被当成了神仙晚来风急夜雨骤明末王侯情你见鬼(GL)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历史中的酒馆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真理铁拳岂独无故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