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欢喜的不行。
“这是好事儿啊,我年纪小,上头有自己人,就不用担心别人以年龄压我一头了!”
段工挑眉。
“你以为我来是干啥的?”
何天笑道:
“保护伞嘛,那当然是越多越好,以后我爹就是咱师徒俩的保护伞。”
初创工作可太难了,就连一个螺丝钉,都要工程师去落实,然后在白城哈城等各兄弟单位到处要东西,还遭人白眼,不被待见,但是师徒俩把脸皮厚贯彻到底,不给就缠。
房子是盖好了,但是里面连一张床板都还没有,段工还是跟工人们一起打地铺。
何天晚上就到窝棚那边,跟崔大妮一起。
崔大妮的肚子已经隆起,问起来果然快七个月了。
何天上手就给崔大妮把脉。
崔大妮笑的一脸慈爱。
“你师父隔三差五给我把脉,我身体好着呢!”
何天虽然是半吊子,但搭手也知道,崔大妮气血充足,身子骨不错。
“嗯,是不错,我买的那些补品要继续吃,适当劳动一下就行了,别给自己累着。”
何天点头。
“你连婶子还有庄婶子都很照顾我,我的活儿很轻,还有你爷爷你师父,不让我干重活,吃得好睡得好,你放心吧!”
为了驱蚊虫,崔大夫还专门找来草药晒干搓绒,每天晚上熏一熏,崔大妮身上也带着驱蚊虫的香包。
去年胡慧中被草爬子咬过,现在人人都有了这个防范意识。
滩涂沼泽地,不仅吞孩子,也吞小战士平板车,开荒三年,死伤牺牲的不在少数,这都是时代的血泪,无法言说。
一批粮食种下去,龙江机械厂的生产线终于有了规模。
锻造机难得,老大哥支援的好东西压根轮不到龙江机械厂,是段工带着何天到处化缘,把人家淘汰不要的拿来,七拼八凑,终于支棱起一台能用的。
此时龙江短暂的夏天已经过去了。
参与种地的家属们暂时也回去了,此前烧砖造厂的窑还在继续烧,军垦队已经规划好,要在这里建造更多的房屋,等到再度秋收的时候,家属们就直接搬到这里。
以后这里就会形成村庄规模。
从无到有的艰难,那真是只有经历过的才会懂。
秋收的机器轰鸣时,崔大妮在驻地卫生院生下六斤八两的大胖小子。
何二奎忙的脚不沾地,还要连夜回去等着崔大妮生产,何天完全坐不住,跟着何二奎一起。
孩子被护士抱出来,何天就忍不住上前,先好奇的看一眼皱巴巴的孩子,随即跟护士确认老娘没问题,很快就出来,这才喜滋滋的抱着这位皱巴巴的弟弟。
“来,爹,看你大儿子。”
何二奎欢喜的搓手,看似在笑,眼眶却红了。
“你是我大闺女,这是我小儿子。”
“那你抱抱他?”
何二奎要上手,又缩回来。
“这个,那个,我不会抱,还是等他长大一点再说,我粗手粗脚的,别伤着他。”
因为身子骨养得好,加上崔大妮日常劳作,生的并不费力,只在医院住了两个晚上就回去了。
老爷子抱到大孙子,忍不住露出缺了一颗牙齿的牙床。
“好好好,刚赶上粮食大丰收,这孩子就来了,看来注定是饿不着我大孙儿!”
何天笑道:
“那是的,咱弟弟有爹有娘有姐姐,还有高寿的老爷子疼爱,福气不用说,不仅饿不着,将来我还教他念书打拳,好日子在后头呢!”
崔大妮生产,就要留在家属院坐月子,何二奎跟何天都还有工作在身,不能久留,何二奎不知道应该找谁搭把手,何天直接把胡慧中叫到一边。
“姐姐,我娘生孩子需要坐月子,我跟爹都很忙,家里没人能伺候,我爹想着花钱请人,可我怕外面来的也不知根知底,用着不放心,这个钱给谁不是给?不如请你去我家,帮着做顿饭,洗洗衣服,你看成不成?”
胡慧中哪有不答应的?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攒钱把弟弟接到身边来,忙不迭点头。
“我当然可以,没问题,我现在就可以去。”
何天也是这样意思,姐俩往何天家走。
何天想起胡慧中读书情况。
“对了,你初中读的怎么样?还顺利吗?”
胡慧中笑着点头。
“挺好的,不过等拿到毕业证,我就不读了。”
何天不理解,胡叔叔不像是不舍得给继女花钱的人。
“为啥不读了?去城里读高中或者考中专,将来也能分配工作。”
胡慧中有别的想法。
“我年纪不小了,而且初中文凭差不多就足够我找个工作,现在我们自己驻地就有厂,我,爹,跟我说好了,要是我愿意,可以直接把我安排到机械厂。”
这,何天觉得只要对方想,也没问题。
“嗯,能有个正式工作,有一份收入,想做什么也能多点把握,那姐姐你加油!”
胡慧中腼腆笑笑。
“嗯,小天,多谢你,都是你帮我,不然我现在还在野外割猪草。”
何天摆摆手。
“是姐姐你看着和善好亲近,加上你自己愿意学,而且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不说这些。”
胡慧中笑着点头。
“我最近给你做了好些鞋垫,回头拿给你,以后你的鞋垫我都包了!”
崔大妮这边没事了,何天跟何二奎很快回到岗位。
冬天,第一场雪洋洋洒洒,转眼阳历已经到了1952年,厂里第一台机器可以投产,只要有了第一台,后面就好办了。
合作的钢铁厂原料拉过来,燃料到位,设备到位,何天第一次看到了龙江驻地最大领导,一个不怒自威的中年人,一身军装,脸上还有战争留下的伤疤。
带着机械厂初创全体成员,看着段工进行第一次正儿八经开机生产仪式。
现场还有白城来的报社记者,脖子上挂着相机,到处拍,开机现场,记者的相机对准段工,以及跟在段工身后的何天拍照。
机械厂第一批产品出炉,几位来支援的老师傅们纷纷开始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