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话多没良心。”赵至庚为他讲道:“为了操办你的婚事,由保民营出钱,周会长亲自到你们村,拜托你们族老付老爷主持为你家修缮院墙、房屋、增盖鸡舍、灶房,煤炉锅碗瓢盆全部新买,从任庄家具厂采购的各式新家具,黑石关布染厂采买五色花布棉被。又拜托喜枝娘等婆子去八里沟韩云英家为你提亲,你在这里当甩手掌柜,这整个巩县谁有这待遇?我还羡慕你呢!”
“嘿嘿,我只是问问,没别的意思。”付长秋不好意思笑道。
“每个营都要设立宣教官和宣教员,亲卫哨也不例外。不是针对你,现在缺人,只是优先派给你,助你早日整好营部,懂吗?”
“懂,懂。”付长秋听如此说,心里不再抱怨。
赵至庚及韩宏亮走近,喊道:“各位乡亲父老,我们不是流贼,也不是官军,是咱巩县的乡勇保民营。就是来保护百姓的!大家来排好队,我们马上熬粥,发钱!安排暖和屋子住!”
第三营的各哨炊事班开始划区,搭建土灶,挖掘茅房。
各宣教员跑到跪地的难民间讲解和开始维持秩序,照顾走散的孩童和老妇。
但还是有妇女极其警惕,护着孩子躲闪。
赵至庚和彭会长道:“组织村里妇女,上去说话!这些难民还是怕我们社兵。”
村里妇女上前,好一些,但妇女毫无安置经验,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啥。
保民营辎重参议周昌鹤带队赶到。
周昌鹤问赵至庚:“怎么回事?总务堂没派人?”
“鲁庄那边也忙,一会社长会带报社和保安堂来帮忙。”
杨家庄的保家路上,刚参访完格物堂的周怀民、张国栋带着亲卫哨在前,后面跟着一辆公交马车。
车里坐着全是姑娘。
“你们看!会场集市比平时热闹,哎,今天是赶不了会了。”报社记实姜兰清透过马车的玻璃窗喊道。
“今天腊八,逢三、五、八有会,俺娘熬的腊八粥真是一绝,应该多做点来这集市上卖。”报社记实苏文佩看见会场里马蹄沟的孙家豆腐幌子。
保安堂大夫韩云英道:“像俺们贫苦人家,今天有口热汤喝,也算是过腊八了。”
保安堂知事禹允贞不语,看向窗外,有不少拉货的货夫。
“禹大夫!你伤好些没?”车窗玻璃外,货夫马大壮拉着板车,和马车并跑。他黝黑的皮肤,露出两排白牙。
禹允贞点头笑道:“马大叔,好多了,你这是去哪?”
“去桂花庙,来了大单!”
“贞姐,你伤肯定还没好,还不在家歇着?”苏文佩关心道。
“我来招工,和各厂抢人。”
“那他们肯定抢不过你,大杏二桃呢?怎么没来?”
“派她们去黄知事那边了。”
姜兰清问:“云英,你婚期定在哪天?”
“腊月十六,到时你们都要来!”
众女子笑道:“你是咱们两堂姑娘里第一个嫁出去的!”
都是大道好路,一路说笑,很快就到。
“是什么情况?搞清楚没有?”周怀民和张国栋直接奔向赵至庚。
赵至庚正和几个胆量比较强壮的难民说话。
“是禹州的申靖邦!他不知道从哪里弄到火炮,现在已攻破密县,并在县里大肆劫掠,密县百姓都逃到登封。”
张国栋疑问:“那也不对,为啥不顺着官道往西走,而是从登封的丁香集往北抄山道来咱们这?”
几人转头问难民。
有一麻脸男子畏惧的看向几人,讲道:“俺也不知道,都跟着前头的人往这里走!”
南边不远处的山口这时又传来更大的骚乱哭喊声。
“贼寇杀来啦!”
又涌入不少难民,拖家带口,爹哭娘喊,不少娃都落在后面,让人奇怪的是,这些难民倒不怎么怕社兵,竟直接往打麦场这里跑来。
“第三营!快上去保护百姓!”
山道狭窄,只能先遣一哨,康廷光听令,忙唤:“第一哨辛有福,你为前哨,先去打探!”
“巩县老爷们!救命~”有一大家子,个个身着绸面棉直裰,一看就是富贵人家。
为首一人有五十出头,带着三个妇人,还有一个小儿子,约莫十三四岁。
后面跟着一中年,约莫有三十多岁,也带着一家人仓皇奔来。
一家人来到跟前,呼哧呼哧喘着气,一时半会说不上话,总算安全了。
一旁的彭会长介绍道:“这年纪大的是登封丁香集的杨崇敬杨老爷,中年人是山口田湾村的冯良宪冯老爷,家里有个小铁矿,附近人有不少在矿上做工。”
几人心道,怪不得不怕社兵,想必也是知道巩县农会的名声。
周怀民几人忙招呼坐下歇息:“乡亲们,这里有水,喝点水压压惊。”
杨崇敬也顾不得喝水,他扫了这些人一眼,直接对周怀民道:“您就是周会长周老爷吧!”
周怀民惊异,这绅老的眼光倒是毒辣。
“是我让从密县来的难民往北走逃到你们巩县的,他们到别的地方也是冻死。”杨崇敬接过妇人递来的锦帕擦了擦汗,“周会长,给你们添麻烦了,现在禹州贼寇窜入登封,我等也不得不逃命到此。”
众人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杨老爷倒是个仁善之人。
“诸位乡亲放心,既来到此处,是怎么也饿不着冻不着的,听从安置人员安排就是。”
杨崇敬的心神定下,又仔细打量左右一番,叹道:“一直听说巩县绅民齐心合力,周会长爱民如子,带着巩县百姓安居乐业,今日一见,果然所言不虚。”
周怀民笑道:“过誉了,你们不在巩县长住,不用登记,先休息吃饭,我等协商后定把申贼赶走。”
杨崇敬是个老江湖,见这里几人要商议大事,忙带着家人跟着负责安置的亲卫社兵去往别处歇息。
周昌鹤指挥辎重队搭建工棚、医棚。
炊事班的土灶已经围好,从桂花庙村里拉水熬粥。
禹允贞指挥亲卫拉扯安置麻线,摆好桌子,分配登记处、分工处、聚散地,准备纸笔。
她招呼道:“付长秋!你带着人去维持难民秩序,有哪个百姓身体不舒服了,直接带过来,不用排队。”
又叮嘱登记处的姜兰清:“先问问是不是无家可归,这些都是近处的县民,估计躲一阵还回去。”
付长秋正不知所措,听了命令,赶忙带队分散开来,接应引导难民。
姜兰清遮着嘴小声问一旁的韩云英:“他就是你未来的新郎君啊,长的蛮俊嘛,嘻嘻……你们都定亲了,在这里碰面臊的慌不?”
韩云英捶她一拳:“去忙你的!”
各厂的办事人员早闻着风声陆续赶来,都围在分工处。
亲卫哨长周怀礼,宣教官韩宏亮等人正教导第四营如何维持难民秩序。
周怀民见各人都已熟悉安置流程,各自忙活,心里大为欣慰,自己也乐得安逸。
桂花庙彭会长指着后面正远瞧的村民,恭敬道:“周会长,俺村的人都想见见你。”
保民营几人笑道:“走,去看看。”
“周会长!今天可见到您了!”一农兵喊道。
“周会长!听说我们这里也要建学堂,是不是真的?”一个男童手拿木枪,虎头虎脑。
周怀民摸着他的头:“对,建小学,明年的话,准备给大家免束修,能写会算,才能挣的多。”
一村妇抱着孩童,笑道:“没想到周会长这么年轻,成亲了没?”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村民更信任成家立室之人。
周怀民抱过来孩童,逗了逗:“快了,快了。”
告别村民,辎重参议周昌鹤看着远处安置棚外乌压压的难民,叹道:“李升说,咱们的储粮最近大幅度下降,邙山贼寇也购粮,来的外民手里没存粮也要用钱买,最近又接收了近千流民,个个张着嘴,粮食消耗太快!咱的玻璃大棚,也只能补充点蔬菜,产的量很有限。按照这样的形势下去,储粮撑不到明年三月。”
张国栋闻声不语,只呆呆望着远处忙碌的姑娘、亲卫和难民。
赵至庚皱眉,担忧道:“夏粮要到五月才下,还有三个月的缺口。这么多外民的口粮,三个月要四五万石,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去哪里找四五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