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事儿刚理顺,赵承宗又来找萧如薰,一脸愁容:“将军,这几天底下闹了点别扭。咱们的人去地里干活,总撞见那些和尚挡路,说咱们动了他们的‘佛地’,还鼓动当地人别跟咱们合作。”
萧如薰正看着工匠们修补城墙,听了这话,停下手里的活:“和尚?是缅甸那些穿黄袍子的?”
“就是他们。”赵承宗点头,“缅甸人信佛信得厉害,大小村子都有寺庙,那些和尚在老百姓心里比土司还管用。咱们刚占了人家的地,要是跟和尚闹翻了,怕移民们日子不好过。”
萧如薰琢磨了琢磨。他在云南见过,少数民族信教信得真,硬来肯定不行,得想个软法子。
“走,去看看那寺庙。”
两人带着几个亲兵,往城外最大的一座佛寺走。还没到门口,就见一群和尚围着几个正在犁地的移民吵吵嚷嚷,说犁头翻了土,惊着了地下的“神灵”。
萧如薰走上前,那领头的老和尚瞪着他,叽里呱啦说了一串。旁边有个懂汉话的小和尚翻译:“国师说,你们毁坏佛地,会遭天谴的!”
萧如薰没生气,指着寺庙门口的石狮子:“这狮子挺威风,是你们凿的?”
老和尚愣了下,点头。
“那你们庙里的佛像,也是石头凿的?”
小和尚又翻译了,老和尚又点头。
萧如薰笑了:“石头从地里挖出来,能雕成佛像,能刻成狮子,那地里的土,能种出粮食,养活人,这不也是好事?佛要是有灵,总不能看着老百姓饿肚子吧?”
老和尚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周围的缅甸人听了,也都交头接耳,像是觉得这话在理。
“这样,”萧如薰接着说,“你们的寺庙,我们不拆,和尚的吃的,官府按月给,跟咱们的士兵一样。但你们得告诉老百姓,种地不算犯忌讳,跟咱们好好合作的,日子能过好。”
他转头对赵承宗说:“让人在城里找块空地,盖个孔庙。咱们的人要读书,他们的和尚也能来看看,互相多聊聊,总比瞎吵吵强。”
赵承宗有点不明白:“盖孔庙干啥?跟他们的佛凑一起,不怕更乱?”
“不乱。”萧如薰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信咱们的孔圣人,他们信他们的佛,各拜各的,互不打扰。但有一条,谁也不能借着烧香拜佛闹事,不然不管是和尚还是读书人,一样办。”
老和尚听小和尚翻译完,盯着萧如薰看了半天,突然双手合十,鞠了个躬。小和尚说:“国师说,只要不毁寺庙,他们愿意帮着劝老百姓。”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没过几天,官府真给寺庙送了米和油,还派了工匠帮着修补漏雨的屋顶。和尚们见明军说话算数,也真的不再拦着移民种地,有的还帮着调解汉人和当地人的小矛盾。
城里的孔庙盖得也快,没用一个月就立起来了。开庙那天,萧如薰让人请了几个老和尚来看看,还给他们讲了讲孔圣人教人行善、让人好好过日子的道理。老和尚们虽然听不懂太深的,但见明军没拿他们当外人,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有回萧如薰路过田边,见几个汉民和缅甸人一起在地里插秧,旁边还有个小和尚在帮忙看孩子,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让两种不一样的人好好相处,比打胜仗难多了,但只要肯花心思,总能找到办法。
晚上吃饭的时候,赵承宗乐呵呵地说:“现在好了,和尚不闹事,老百姓也肯跟咱们搭话了。昨天还有个缅甸老头,送了筐菠萝给我,说谢谢咱们让他儿子进学堂读书呢。”
萧如薰喝了口酒,没说话,心里却在想:这才只是开始,要让这片土地真的安稳下来,还得做更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