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事们目光灼灼,几乎立刻锁定了张小雅肩头之物,那眼神如同考古学家遇到了传说中的圣物,充满了极致的专注与对未知力量的审视。
“林舰长,张工程师,陈技术官,”周博阳上将的声音严肃起来,“你们带回的情报价值无法估量。但深空之门修复带来的稳定期,是弥足珍贵的喘息时间。最高理事会授权启动最高级别隔离审查流程q-0协议。星槎号本身、行动日志(尤其是医疗官舱外任务部分),所有样本(尤其是指定的特殊生物样本),以及你们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最详尽的信息同步、生理评估和情况汇报。请理解,这是为了确保安全,也为了更好地利用我们获得的宝贵信息与……工具。”他的目光再次扫过规则之花。
“工具”二字,让张小雅下意识地抬手,手指轻轻护住了肩头的花朵。规则之花的花瓣似乎也微微向内收敛了些许,流淌的光纹出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林志远面色沉静如水:“明白,周上将。星槎号及全体成员接受q-0协议。我们期待将掌握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人类延续的事业。”
张小雅和陈星宇也肃然点头。
林志远、张小雅和陈星宇被分别引入方舟港核心区不同但相邻的三个白色房间。房间宽敞舒适,有良好的观景舷窗,配备最高级的休闲娱乐和锻炼设施,但同时也布满了各类最先进的生理监测节点和无处不在、却无实际武装的安保机器人的扫描光束。这是安全与舒适的极致体现,也是毫无死角的监控。
接下来是紧张有序而漫长的流程:
信息同步: 首先由专人操作,通过安全接口将星槎号上所有关键航行记录、传感器数据、外部影像、通讯日志、尤其是医疗官个人终端在方舟遗迹接触核心能源装置前后的所有数据备份,进行最彻底的、不经过任何转存拷贝的直接读取上传至指挥中心核心数据库。星槎号的主控系统则被直接物理断开外部链接,由最高级别的网络安全专家小组登舰进行逐行代码级的检查。
深入汇报: 三人轮流进入一间模拟舰桥环境的审查会议室,面对周博阳上将和科学理事会核心成员组成的审查小组进行详细的、覆盖行动每一个细节、长达数小时的问询汇报。从第一次接触锚碎片,到深空之门的异常,熔炉核心的启动与危机,规则崩解体的狡猾攻击,次级节点的激活,锚碎片的作用,医疗官的单独任务,张小雅的规则之花从寄生到共生的演化,方舟核心能源的惊人传送,熔炉的神奇修复能力,直至穿越深空之门时的“叹息”感应……所有细节,在林志远沉稳条理的叙述、陈星宇补充的技术数据以及张小雅基于规则之花感知提供的独特视角下,层层展开。
科学理事们的问题极其犀利且深入:
赵启明院士(高维物理): “规则崩解体的‘模仿’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何种物理常数的复制?它们的行为模式符合我们定义的‘智能’还是更高层面的规则病毒?”
苏珊娜·卡尔森博士(先驱者研究): “你们提到锚碎片在关键时刻会‘传递’坐标或主动共鸣,这显示出其具有某种信息存储或交互功能。在规则崩解体出现时,它的‘信息存储’或‘信号发送’属性是否会成为安全隐患?”
李维教授(生命科学): “张工,你肩上的共生体,根据你的描述,它能实时感知广义宇宙规则扰动。这种感知对大脑的神经生理负载有多大?是否存在信息过载导致认知障碍或精神污染的风险?同时,它的感知精确度如何?是否能区分自然规则波动(如大质量天体合并)与非自然的崩解侵蚀?”
生理评估与规则之花研究: 张小雅的“病房”被临时改造成了研究观察中心。各种尖端传感器温和却又持续地笼罩着她和那朵花:高精度生物磁场扫描试图捕捉花朵与宇宙规则场的微弱共振信号;量子纠缠态成像仪努力构建规则之花内部的能量流通模型;数位顶尖的生物物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守在外面的控制中心,看着张小雅实时传输回来的、经由规则之花“过滤”和“解读”的地球轨道附近空间规则状态的……抽象模型。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规则之花本身的生理兼容性几乎完美。它对张小雅的身体不仅无害,反而在持续强化她的某些基础生命指标,包括细胞活力和神经反应速度。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张小雅主观反馈的信息:她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精神韧性去承受那几乎无处不在的、来自宇宙背景的“噪音”。方舟港自身的能量运作、超光速通信的脉冲、地球大气层内一场远在太平洋上的风暴引发的微妙规则涟漪……都需要她去识别、去适应、去“屏蔽”其中绝大部分信息。她就像刚刚获得了超人的超级听力,还需要在纷繁世界中学会如何选择性倾听。
李维教授面色凝重:“这朵花提供的能力……是武器也是考验。它需要训练,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去驾驭。失控……可能意味着灾难。”
与此同时,医疗官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经历了往返方舟遗迹核心的极端旅程,尤其是接触并启动了那庞大古老的先驱者能源装置,他的状态是审查小组尤其关注的。
隔离审查进行到第四天下午,陈星宇在结束汇报后的例行医学体检中,无意间通过医疗舱的共享数据屏瞥见了医疗官的身体扫描结果一角(尽管数据有加密模糊处理,但关键异常参数标记是高亮的)。他瞳孔骤缩——代表规则能量稳定性的一个核心指标,出现了一段极其短暂的、近乎断崖式的下降,然后又迅速拉高,甚至远超正常值。而那个下降的时间点,恰好对应星槎号进入方舟遗迹最核心区域、医疗官报告发现能量核心装置的时刻!
“这个波动……比被崩解体模仿攻击时张工大脑数据那种涟漪状的紊乱还要剧烈!”陈星宇心中警铃大作,他在加密的个人记录仪上做了标记。第二天私下与林志远和张小雅进行加密通信交换信息时(这是q-0协议允许的有限交流),他压低声音:“医疗官可能出问题了……方舟核心那里发生的事,他很可能没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