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远看向陈星宇:“能计算回方舟遗迹的航线吗?”
陈星宇调出星图,脸色又白了:“能是能,但深空之门的崩解区还没完全修复,航线要穿过三个规则紊乱带。而且星槎号现在只剩基础动力了,连导航系统都快失灵了。”
“我去。”
一个声音突然从通讯器里传来,是医疗官:“舰长,我是机械工程出身,能修好导航系统。而且我的生命体征最稳定,适合长途航行。”
林志远沉默了几秒。他看着主屏上逐渐稳定的深空之门,又看了看医疗舱里脸色苍白却眼神坚定的张小雅,最终点了点头:“注意安全。我们在熔炉这边等你。”
医疗官的身影出现在舰桥入口,他背着一个装满工具的背包,朝林志远敬了个礼,然后走进了驾驶舱。星槎号的引擎发出一阵沙哑的轰鸣,缓缓转向,朝着恒星外部飞去。
目送星槎号消失在等离子流的边缘,林志远转身走向医疗舱。张小雅已经能下床了,她肩头的小花完全绽放,蓝绿色的光纹和熔炉核心的光芒遥相呼应。
“熔炉还能撑多久?”
“最多七十二小时。” 张小雅伸出手,掌心浮现出一道蓝光构成的连接线,一头连着熔炉核心,一头指向方舟遗迹的方向,“医疗官出发了,他的生命信号很稳定。”
林志远握住她的手,她的指尖还很凉,但不再像之前那样颤抖。他们一起看向舷窗外 —— 织网者熔炉的光网已经蔓延到恒星表面,像给这颗垂死的恒星套上了一层蓝白色的茧。冰冷的几何光芒和恒星的红光交织,形成一种奇异的韵律,仿佛整个宇宙都在屏息等待。
“你说,先驱者当年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 张小雅突然问,“知道规则会崩解,知道熵寂会加速,却还是造了方舟,造了熔炉,留下希望。”
林志远看着熔炉核心稳定跳动的光芒,点了点头:“嗯。他们留下了锚碎片,留下了节点种子,留下了修复规则的方法。就像在说,即使规则会崩解,总有人能把它重新织起来。”
张小雅笑了笑,掌心的光纹又亮了些:“医疗官快到第一个规则紊乱带了。他在调整航线,避开了最大的崩解区。”
他们就这样站在舷窗前,看着恒星内部的光网缓缓运转,看着主屏上医疗官的航点一点点靠近方舟遗迹。时间在规则的修复声中流淌,每一分每一秒都带着希望,也带着未知。
七十二小时后,当恒星的光芒即将彻底黯淡时,一道蓝白色的光柱突然从宇宙深处射来,精准地落入织网者熔炉的核心。熔炉猛地一颤,原本黯淡的光芒瞬间暴涨,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光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扩张,穿过恒星大气层,穿过深空之门的崩解区,甚至朝着更远的宇宙蔓延。主屏上,深空之门的伤痕开始快速愈合,边缘的黑色火焰彻底熄灭,被蓝白色的规则光纹覆盖。
星槎号的通讯器里,传来医疗官带着喘息的声音:“能量传送成功…… 方舟核心的能量比预想的多,足够熔炉运转一百年。一百年后…… 应该会有新的办法吧。”
林志远和张小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光。
他们没有立刻离开。星槎号停靠在熔炉的光网边缘,像一颗守护茧房的星子。他们看着织网者熔炉持续运转,看着深空之门恢复稳定,看着周围的恒星重新回到原本的轨道。
三天后,张小雅肩头的蓝绿色小花彻底盛开了。它不再依赖维生设备,能自主吸收熔炉散发出的规则能量,花瓣上的纹路甚至能预测周围的规则波动。
“它成了新的锚点。” 张小雅轻抚着花瓣,“以后就算离开熔炉,我们也能感知到规则的变化。”
林志远看着舷窗外逐渐恢复生机的宇宙,突然想起星火意志说过的话 —— 熵寂非自然终点。或许规则之墙会崩塌,或许崩解体还会出现,但只要有人记得织网的方法,记得留下希望,宇宙就不会真的走向终结。
“星宇,设定返航航线。” 他走向舰桥,“目标:地球。我们该回家了。”
陈星宇已经修好了导航系统,他调出星图,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航线设定完成!我们会穿过修复好的深空之门,比来时快三倍!”
星槎号缓缓驶离织网者熔炉,朝着深空之门飞去。舷窗外,熔炉的蓝白色光网还在持续运转,像一颗永远跳动的心脏,维系着这片宇宙的规则平衡。
张小雅靠在舷窗前,看着那颗逐渐缩小的垂死恒星 —— 不,现在它不能算垂死了。熔炉的光网正在缓慢修复它的核心,或许几亿年后,它会重新变得明亮。
她指尖轻轻触碰舷窗,那里倒映着蓝绿色的花瓣光影。规则崩解时,总有人要成为织网者。而他们,只是刚好接住了先驱者递来的线。
星槎号穿过深空之门的瞬间,张小雅仿佛听到了一声悠长的叹息。不是悲伤,是释然。就像某个守护了亿万年的意志,终于可以暂时放下重担。
前方,是熟悉的银河系悬臂。阳光透过舷窗照进来,落在林志远和陈星宇的背影上,温暖得像从未经历过那些黑暗。
张小雅笑了笑,将掌心的光网轻轻握紧。
路还很长,但他们已经知道,希望永远比崩解更快。
熔炉核心吞吐着来自方舟遗迹的磅礴能量,那束贯穿深空的蓝白光柱渐渐收缩、消散,只留下一个比原先更加凝实、光芒稳定如北极星的几何结构。光网蔓延之处,深空之门那道曾吞噬星辰的可怖伤痕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规则纹路填补、缝合,混乱的黑色火焰被冰冷的秩序所取代,周遭扭曲的空间结构也像抚平的褶皱重归平顺。
舰桥内,医疗官带着一丝疲惫却无比振奋的声音在通讯频道里回荡:“能量传送完成!舰长,张工,方舟遗迹的核心比预估的要‘慷慨’得多。剩余能量……足够熔炉自主运行百年以上。一百年……足够我们找到更长远的方法了。”他的声音透过扬声器,带着穿越紊乱星域后的电波沙沙声,却像是黑暗中的第一缕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