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又灌了半瓶水下肚。
这人啊,一吃饱喝足,那困劲儿就跟商量好了似的,“噌”地就上来了,挡都挡不住。
刘青山二话不说,鞋子一蹬就躺倒在了铺上。
睡午觉,这是他两辈子雷打不动的习惯,管它春夏秋冬,到点儿就得眯一会儿。
尤其是这中午饭一落肚,那困意来得特别猛,特别“冲”!
冲得你眼皮子直打架,沉甸甸的,扒都扒不开。
后世网上不都调侃嘛,西北人到了中午,天大的生意也得放放,店门一关,先睡饱了再说。饭可以不吃,午觉不能不睡,就这么个理儿!
南方人呢,像于曼妮这样的,就很少有这习惯。
她看着刘青山躺下,挺好奇地问:“你要睡午觉啊?”
“嗯,眯会儿。”刘青山眼皮都快黏一块儿了。
于曼妮眨巴眨巴眼,觉得挺新鲜,“我就是有点好奇……”
“好奇啥?”
“你……你是真困了?!”
她实在有点不信,刚才两人还聊得热火朝天,从燕大的银杏聊到沪上的梧桐,从《一代人》的诗句聊到火车外的风景,他那会儿眼神清亮,思路敏捷,怎么一转眼就跟被抽了骨头似的?
刘青山被她这直白的问题逗乐了,勉强撑开一条眼缝,无奈地笑了笑:“真困!骗你干嘛?眼珠子都快转不动了,跟灌了铅似的。这有啥好奇怪的?”
“哈哈哈~”
于曼妮就笑了起来,“我就不困呀!而且你刚才还生龙活虎的呢,那精神头,感觉能再聊上三小时。怎么一转眼就蔫儿了?这困劲儿也来得忒快了吧?跟按了开关似的!”
她边说边比划了个按开关的手势,一脸不可思议。
“这个嘛……”
刘青山被她认真的样子弄得有点哭笑不得,困意都驱散了几分。
他歪着头想了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抛出一个词,“可能……是刻在骨子里的西北基因?”
“啊?”
于曼妮那双漂亮的杏眼瞬间瞪得溜圆,像两颗黑葡萄,里面盛满了纯粹的困惑,“基因?”
这个词对她来说有点太“科学”了,超出了她此刻对“困”的理解范畴。
“不明白?”
刘青山看她那副懵懂又认真的小模样,像只迷路的小鹿,反差感十足,忍不住笑出了声。
他干脆挣扎着又坐了起来,揉了揉发涩的眼睛。
“嗯嗯嗯!”
于曼妮立刻点头如捣蒜,频率快得像小鸡啄米,再配上她那副清丽中带着点冷傲的精致脸蛋,这强烈的反差萌让刘青山差点又笑场。
他强忍着笑意,清了清嗓子,抛出一个问题:“我们西北人,主食是啥?”
“面食啊!”于曼妮想也没想,脱口而出。
这问题太简单了,谁不知道西北人爱吃面?
她睁大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刘青山,等着他解开这个“基因困觉”之谜的下文。
那专注的眼神,仿佛在课堂上等待老师公布答案的好学生。
刘青山点点头,然后……就没然后了。
他抱着胳膊,好整以暇地看着她,就是不说话。
车厢里安静了几秒钟,只有车轮碾过铁轨的“哐当”声。
于曼妮等啊等,见他老神在在,丝毫没有继续的意思,终于忍不住了,带着点被吊胃口的急切,“嗯?然后呢?”
她微微前倾身体,像只好奇的小猫。
“然后?”
刘青山一脸无辜地摊摊手,“没了啊。”
“没了???”
于曼妮瞬间石化,漂亮的脸上表情凝固,写满了“你逗我玩呢?”的无语和错愕。
她感觉自己像个被晃点了的傻子,小嘴微张,半天没合上。
看她那副吃瘪的样子,
刘青山终于绷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够了才解释道:“好啦好啦,不逗你了。面食嘛,主要成分是什么?”
“碳水化合物!对吧?”
“这玩意儿吃下去,身体就得开足马力把它转化成血糖,这转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血液跑去肠胃那儿帮忙。结果呢?其他地方,特别是咱这大脑,供血供氧就不太够用了。”
“尤其是午饭后半小时左右,这断粮断氧的效果达到顶峰,人就容易迷糊,眼皮打架,就想找个地方躺下。说白了,就是身体在抗议:别干活了,歇会儿,让血液去支援消化系统!”
“就这么回事儿,我们西北人天天面食,这午睡闹钟就格外准点,格外响亮!”
“到点就困!”
“啊?”
于曼妮惊讶地张大了嘴,形成一个可爱的‘o’型,“你还懂这个?医学知识都懂?”
她看向刘青山的眼神里,除了惊讶,其次就是震撼和好奇。
“呃,不懂。”
刘青山摆摆手,语气随意,“就是以前家里条件差,没得挑,逮着什么书都看,杂七杂八的,像块海绵似的乱吸一通。什么《赤脚医生手册》啊,不知道哪来的破旧科普杂志啊,甚至糊墙的旧报纸缝儿里的小知识,都瞄过几眼。医学书嘛,也翻过几页,记住了点皮毛。刚才就是瞎说的,班门弄斧,让你见笑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只是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可于曼妮心里忽然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一丝微酸又柔软的怜惜。
他没条件,像野草一样在贫瘠的知识土壤里挣扎,却那么珍惜每一个汲取养分的机会,像块干渴的海绵,拼命吸收着能接触到的任何一点知识。
反观自己呢?
家里书房顶天立地的书柜,塞满了精装书、外文原版,自己又认真看过几本?
很多时候,不过是附庸风雅的摆设罢了。
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一股淡淡的愧疚感,在其心头悄然升起。
“咦?”
她甩甩头,把这点小情绪抛开,求知欲又占了上风,像发现了新大陆,“那为啥面食就叫碳水?碳水又是个啥玩意儿?这名字听着怪怪的。”
她像个好奇宝宝,问题一个接一个。
刘青山看她刨根问底的劲儿,虽然困得眼皮打架,但也不好拂了她的兴致。
他打起精神,努力回忆着那些零散的知识碎片,尽量用她能听懂的话解释:“碳水啊,是化学上对一大类物质的统称。”
“它们主要是由碳(c)、氢(h)、氧(o)这三种最基础的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而且呢,里面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通常跟水(h?o)里面氢二氧一的比例差不多(2:1),所以科学家们就管它们叫‘碳水化合物’了。”
“像咱们平时吃的白糖、红糖、麦芽糖,还有粮食里的淀粉,木头里的纤维素,都算在这一大类里。它们可是咱们身体干活儿、跑跳、思考最主要的燃料来源。”
他顿了顿,看于曼妮听得认真,便继续道:“至于面食,像馒头、面条、饼子,它们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淀粉这东西,在面食里占了大头,少说也得有七成以上!”
“而淀粉呢,恰恰就是碳水化合物家族里非常重要的一员。”
“所以啊,大家图省事,就把主要提供淀粉能量的面食,直接简称为碳水了。就像咱们说吃饭,不一定特指米饭,也可能是面条馒头,一个道理。”
于曼妮听得眼睛越来越亮,像两颗被擦亮的黑宝石。
她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长长的睫毛随着思考轻轻颤动。
听到最后,她终于恍然大悟,长长地“哦~~~”了一声,尾音带着点俏皮的上扬:“原来是这样!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啊!碳、氢、氧……比例像水……淀粉是其中一种……所以面食就是碳水!”
“明白了明白了!”
她脸上绽开一个灿烂的笑容,像拨云见日般明朗,带着点解开谜题的满足感。
“哈~~~”
刘青山实在撑不住了,一个巨大的哈欠毫无预兆地冲了出来,打得他眼泪都快出来了。
他赶紧点点头,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嗯,对,就是这么个理儿……哈欠……”
“哈哈,懂啦懂啦,彻底明白啦!”
于曼妮看他哈欠连天、眼泪汪汪的可怜样,又忍不住笑起来,眉眼弯弯,像两弯新月,唇红齿白,在略显昏暗的车厢里格外明媚。
“那你快睡吧快睡吧!”
她连忙摆手催促,声音温柔得像哄小孩,“瞧你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哈欠打得跟小老虎似的,快躺下,快躺下!”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和心疼。
“嗯,真得眯会儿了……”
刘青山如蒙大赦,含糊地应了一声,再也抵挡不住那汹涌的困意,身体一松,重新躺倒在那不算柔软的铺位上。
闭上眼睛,没过多久呼吸很快就变得均匀、绵长而深沉,胸膛随着呼吸微微起伏。
那微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显露出一种近乎孩子般的放松和安宁。
车厢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只有车轮碾过铁轨发出的、节奏分明的“哐当——哐当——”声,像一首单调却有效的催眠曲。
午后的阳光透过有些污渍的车窗玻璃,斜斜地照射进来,在过道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还残留着刚才食物的混合气味,烤鸭的酱香、炸鸡的油香、点心的甜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茶叶蛋的卤香,以及……
嗯,可能是从于曼妮身上传来的馨香。
有点甜,还带着点栀子花香。
隐隐约约,莹莹绕绕。
于曼妮没有再说话。
她安静地坐在自己的铺位上,背靠着车厢壁,手里捧着那个已经微凉的搪瓷杯。她没有喝水,只是静静地捧着,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对面那个已然熟睡的身影上。
此刻,没有了交谈的干扰,没有了目光的躲闪,她终于可以如此近距离地、肆无忌惮地看他。
他侧躺着,身体微微蜷缩,此刻他那黑色中山装扣子全部解开,露出里面的衬衫。
洁白如雪,干干净净。
白衬衫服帖地勾勒出他年轻而略显单薄的肩背线条,阳光透过车窗,恰好在他身上投下一道暖金色的光带,照亮了他半边脸颊和搭在枕边的手。
她的目光又落在他熟睡的脸上……
浓密的眉毛此刻舒展着,没有了清醒时偶尔微蹙的思索痕迹。
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随着他平稳深长的呼吸,极其轻微地颤动着,像停驻在花间的蝶翼。
高挺的鼻梁在光影下显得轮廓分明。
紧抿的嘴唇线条清晰,唇色是健康的淡红,此刻放松地微张着,随着呼吸轻轻翕动。
他的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还有点白,没有一丝油腻或瑕疵,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下巴的线条干净利落,透着一股少年人特有的英气。
这个发现让于曼妮很惊讶!
这哪里是农村人的样子?
在她的过往经历中,就比如在学校那些从农村来的同学,他们无论男女,皮肤都是黑黝黝的,还很粗糙。
别的不说,就说……刘胜利吧!
刘胜利可是和刘青山一个村子啊,刘胜利的脸就黑黝黝的,风霜之色很明显。
可刘青山……
于曼妮嘴角微微上扬,她突然感觉很有趣,心说他身上真是一点也看不出来农村人的痕迹,一点农村人的样子都没有!
看着看着,
她的心湖里,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小小的石子,一圈圈涟漪无声地荡漾开来。
一种隐秘的、带着点甜味的悸动在心底蔓延。
他英挺的轮廓,他修长的手指,他平稳的呼吸……
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带着魔力,吸引着她的目光,撩拨着她的心弦。
她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胸腔里那颗心,正不受控制地、一下又一下,有力地撞击着肋骨,发出“咚、咚、咚”的声响,在寂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
虽然,可能只有她自己能听见~
如果能……
如果能一直这样看着他,该多好?
这个念头大胆地冒出来,让她脸颊一热,慌忙地移开了视线,却又忍不住再次偷偷看过去。
她想象着,在某个安静的午后,在洒满阳光的书房里,他伏案写作,她静静地看着……
光是想想,就让她心跳加速,手心微微出汗。
想着,想着,想着~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到了沪上,该做些什么呢?
时间,仿佛在这静谧的凝视中凝固了。
车轮的“哐当”声成了遥远的背景音,车厢里其他旅客的低语也模糊不清。
她的世界里,只剩下对面那个沉睡的身影,和她自己那擂鼓般的心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