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东瀛本土留任官员则暗自哀叹。他们本就投降而来,被当地人视为耻辱、内奸,甚至有性命之忧。在大明官员中,因非汉人等原因,他们也饱受歧视,行事小心翼翼。
知晓大明朝廷的态度后,他们心生寒意。目睹同胞受难、家园被毁,不少本地官员内心罕见地涌现出良知与同情。
于是,一个暗中对抗朱柏政令的组织悄然成立。表面上遵从朱柏之命,实则敷衍塞责。对于无法抗拒的政令,他们或大打折扣,或找人替代受过。
大明军队的强势 ** 之下,朱柏及大明官员均未料到东瀛人竟有反抗之心。这种疏忽给了东瀛人喘息之机。数次成功应对后,东瀛人心中重燃生存希望。
然而,他们未曾料到,这短暂的喘息日后竟成为巨大祸患的根源。
在临时王府,朱柏慵懒地躺于榻上,身边围绕着几名被强行征来的宫女,她们战战兢兢地侍奉着他。朱柏看着宫女们的反应,心中暗自得意,认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
宫女们对他的恐惧源于他刻意营造的形象。短短数日,朱柏已以各种理由处死上百人。尽管年幼,朱柏的手段却极其残忍,与他的年龄形成鲜明对比,引得众人私下议论,称他为阎罗王转世,天生煞星。
渐渐地,东瀛的种种苦难都被归咎于朱柏。
朱柏对此毫不在意。
他甚至乐于被妖魔化,因为仅凭他的兵力,要完全掌控东瀛确有难度。
先前的徐达之战,东瀛男性大量阵亡。
之后,在朱标的政策下,大批劳动力被贩卖为奴。
如今东瀛本土男性稀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团结起来无法制造事端。
朱柏与幕僚们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察觉到流言蜚语后,非但不阻止,反而暗中助长。
有传言称,朱柏被派往东瀛,是因为朱元璋预知他必将惩处罪人。
更有甚者,编造出朱元璋在朱柏降生前做异梦,以及大明流传诸多谶语的流言。
东瀛地狭物稀,百姓本能地编造传说,以充实内心,寻找希望。
久而久之,东瀛人愈发迷信鬼神,对朱柏的传闻也坦然接受。
即便是瑕疵重重的内容,他们也会自行修补,找出合理解释。
朱柏逐渐成了传说中的魔王般存在。
无人察觉,朱柏在压榨东瀛的同时,也瓦解着他们仅存的意志。
兵力压制、强权压迫,加之片刻喘息,使东瀛人日渐麻木。
于是,接下来的大半个月,东瀛以一种奇异的平衡,维持着表面的和平与被压榨。
“殿下,人带到了!”
一声通报将朱柏从沉思中唤醒。
他抬头望去,一排犯人正被押送过来。
这些人正是之前提及的某组织成员,因一次任务失败而暴露。
得知消息,朱柏并未如往常般发怒,而是命人将其捉拿,亲自审问。
朱柏指了指其中一人。
“处决!领着本王的俸禄却背叛,这种人没资格活。”
士兵闻令,默不作声,上前一刀毙命。
鲜血四溅,旁人惊恐万分,连连乞命。
朱柏冷笑,续道:“本王给你们赎罪立功的机会。王府建造迟缓,即刻设法招募更多人手,务必月底前完工,本王要入住!”
言罢,朱柏挥手,示意手下解开绳索。
众人尚沉浸在恐惧之中,稍愣片刻,随即连声道谢,纷纷保证。
相较于死亡,一切似已微不足道。
随后时日,无数百姓或被强征,或被恐吓,加入修筑王府之列。
因男性劳力不足,老弱妇孺亦被迫参与。
更有甚者,直接征召貌不惊人或已婚妇女填补人力空缺。
修筑期间,朱柏手下士兵对劳力生死漠不关心。
偷懒或逃跑者,皆受严惩,乃至丧命。
久而久之,无人再敢生逃念或怠工,但物料短缺,王府进度未见显着提升。
漫长等待中,朱柏耐心渐失。
于他而言,东瀛犹如残渣剩饭,军队榨干其价值后,乐趣寥寥。
尤其是物资匮乏,几乎全赖大明补给,每项需求皆需漫长等待。
第367章 朱柏的暴君行径
漫长的等待让朱柏的满足感愈发难以满足。
他虽年少,却阅历丰富,深知何为真正的美好。
故东瀛的进贡,无一不被他嫌弃地收下。
王府进展缓慢,物质享受匮乏。
朱柏迅速对这种日子感到了厌烦,苦苦思索如何寻得乐趣。
在临时王府,朱柏手中摩挲着一串玉佛珠。
对面,数位歌姬正吟唱着她们最擅长的曲调。
往昔,朱柏尚能因新奇而耐心倾听。
但今日,一股无名之火加上歌姬们的反复吟唱,令他心生厌倦。
猛地,朱柏一挥手,将旁边的桌子掀翻,站起身来。
歌姬们被吓得花容失色,歌声戛然而止。
朱柏在外恶名昭彰,且近来已有多人丧命于他手。
一名歌姬反应迅速,立即跪下,其余人见状也纷纷效仿。
然而,朱柏并未打算宽恕她们。
他指了指歌姬们,向旁边的卫士下令:“把她们拖出去,喂狗!就这几句词,真当本王是傻子吗?”
卫士虽心有余悸,却不敢违抗,只能执行命令。
随即,外面传来阵阵惨叫与犬吠。
但朱柏怒气未消,他环顾四周,眼神中透露出凶狠。
“王爷息怒!王爷息怒啊!”
一旁的管事见朱柏愈发愤怒,硬着头皮上前劝解。
万一这位爷稍后还不消气,他们的性命恐也难保。
朱柏瞪了管事一眼,怒喝:“让我如何息怒?你们招的都是什么货色?”
说着,朱柏上前,给了管事一巴掌。
管事虽未真的受伤,却故意摔倒在地,装出一副狼狈样。
作为朱柏的第二个管家,他深知何时该做什么。
见管事如此,朱柏的脸色稍缓。
他朝管事吐了口唾沫,“没用的东西!”
情绪稍稳后,朱柏续道:“去告诉东瀛国相,一个月内,王府若还未建成,他就不用干了!官帽和脑袋一起给本王交上来!”
管事心中暗惊,意识到此举有些不妥。
东瀛国相实为朱元璋所派,名义上辅佐朱柏,实则代表大明威严。朱柏身为朱元璋之子,虽有特权加身,但若行事过火,亦无人能护。
观朱柏之态,管事知不可多言,只得应承,匆匆离去。未料刚行几步,便被朱柏喝止。
“站住!本王尚未言尽,你急什么!”
朱柏显然有意刁难,管事不敢言明,只得怯懦返回,自扇耳光以表恭敬。朱柏见状,心情略好,冷哼一声,继续发令。
“另告知东瀛人,本王欲选妃,令其组织人手,东瀛适龄女子皆需参与!”
此言一出,管事心中更乱。东瀛女子众多,或因战乱失去亲人,或被明军所害。组织不难,但恐有刺客混入,后果不堪设想。然面对朱柏,管事不敢反驳,只得应允,狼狈离去。
朱柏威压之下,东瀛官府迅速行动,选妃之事席卷东瀛。此次选妃,朱柏未设限额,官员们生怕所献美女不合朱柏心意,招致杀身之祸。于是,无论老少,皆成目标,甚至有已婚美艳女子被士兵强行带走。
军队介入,东瀛民众虽心生不满,却无力反抗。选妃进展迅速,半月之内,周边数城已集齐百名美女,呈于朱柏面前。然在朱柏眼中,她们不过是凡夫俗子罢了。
面对现状,朱柏深知应适时退让或暂且忍耐。
因此,对于赠予的美女,朱柏一概接纳。他深知其中不乏与大明结仇者,甚至可能对他心怀恨意,但他毫不在意,视之为玩物,虽不尽如人意,却可随时替换,无需太过计较。
朱柏亦明白,朱元璋容他放纵,却不容他成为贤明藩王。若他收敛心性,认真治理东瀛,恐不久即被召回,届时连现今的享乐都将失去。
大明方面,朱元璋的心思正如朱柏所料。得知朱柏之事后,朱元璋非但未觉其败坏大明形象,反而更加放心。派遣官员时,他甚至吩咐多带物资,以庆祝朱柏王府落成。朝廷官员皆明了,朱元璋是在纵容朱柏。
朱柏收到礼物后,更觉自己选择无误。于是,东瀛本土选美活动接连不断,建筑项目纷纷开工。有官员估算,以当前消耗速度,朱柏十年内或将耗尽东瀛财富。然而,这种计算终难登大雅之堂,亦无人问津。
于是,这场除令东瀛百姓心生怨恨外,各方皆自以为得利的闹剧,在东瀛悄然上演。
第368章
大明皇宫,朱元璋与朱标缓步行走于**之中。至一亭前,朱元璋停下脚步。朱标心领神会,轻声说道:“父皇,十二弟在东瀛已有一段时间,据报,他虽在那边有些小 ** ,但并无大碍。您大可放心,任他在那边自在。”
朱元璋听后,微微颔首,旋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那孩子虽顽皮,却尚未过分。我能看出,他懂得我的心思,有他在那,我自然安心。”
稍顿,朱元璋沉思片刻,继续言道。
“我想,既然东瀛王位已稳,与其任由他胡闹,不如让他着手正事。”
朱标急忙追问:“父皇之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