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罢,他脸色一沉,指向堆积如山的奏折。
“看看,近的已至,得招待,总不见也不合适,但若见,谈何?难道一一详谈?”
朱标思索片刻,问:“父皇可曾征询叶轩之意?”
显然,朱标已将叶轩视为国师般重要。
朱元璋对此不介意,想法相近,且此事由叶轩提议,交予他也无妨。
但想到叶轩的性格,朱元璋便头疼。
他叹气,望向窗外。
“若他能回话便好!前阵子,他称病告假,此后音讯全无!”
“听说,他正在西湖边逍遥呢!”
见朱元璋不悦,朱标忙转移话题:
“这也无妨,儿臣可代父皇会见使臣,快过年了,以年关将至、事务繁忙为由拖延,应无大碍!”
朱元璋点头同意:“也只能这样了!”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折子,扔给朱标。
“给你的,人家指定给你!”
朱标听出朱元璋语气中的玩笑,但更关心折子内容。
接过一看,瞬间明白朱元璋为何那般反应。
叶轩为朱雄英制定了一份训练计划。
尽管它被冠以建议之名,但朱元璋与叶轩皆知,朱标一旦收到,定会执行。
朱标阅读后,初露喜色,旋又生疑。
他望向朱元璋,后者摆手示意:“你先退下,处理好使者之事,再陪陪雄英。年后,我们将会非常忙碌。”
朱标应声而退,心怀敬意。他明白,使者的到来预示着他将迎来一段繁忙时光。
他甚至揣测,叶轩此时请假,或许是为了避开谈判的繁琐。
大明国力雄厚,让使者签署结盟文书并非难事。
然而,如何协调各国行动,消除隔阂,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明,却是个棘手问题。
加之各国礼仪各异,大明接待官员需面面俱到,以彰显大明之恩遇与礼数。
即便是身为太子的朱标,自幼受良好教育,面对此景亦感头疼,更遑论普通人叶轩。
朱标立于宫门,摇头驱散杂念,匆匆返回东宫。
与此同时,在鸿胪寺临时馆驿,阿瓦王的相国站在大厅内,神色复杂。
他刚接待了几位 ** ,尽管他们的国家不大,但毕竟是王者之尊。
他们来大明朝贺,既彰显了大明的强盛,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意。
相比之下,尽管相国在阿瓦王朝拥有极大话语权,但仍觉身份略逊一筹。
正当他内心挣扎,考虑是否请阿瓦王另派王储或亲自前来时,身后传来询问:
“相国大人也是受大明皇帝召见而来吗?”
听到熟悉声音,相国急忙转身查看。
阅读完毕,他的面色愈发阴沉,只因身后赫然站立的是白古王朝的王储。
稍纵即逝的惊讶过后,相国连忙向对方行礼。
内心深处,相国已开始懊悔,当初不该接下这趟差事。毕竟,大明皇帝或许会认为他们阿瓦王的诚意欠缺,甚至降下惩罚。
上国的愤怒,绝非他们这样的小国所能轻易承受。相国心中愈发忐忑,面上却只能维持微笑,与对方应酬。
大明筹备着过年,各国使者暗中较劲之时,遥远的东瀛却是另一番光景。
元帅行营里,徐达身着新袍,从钦差手中接过圣旨。望着尚且稚嫩的朱柏,徐达一时语塞。
他深知,朱元璋的决定不可动摇,因此心中的忧虑只能默默咽下,未吐一字。
简单的交接后,徐达未做过多停留,便率领军队集结、整顿。
徐达决定以最快速度返回大明,与家人团聚,争取在家过年。
朱柏对此自是喜闻乐见,毕竟他已正式完成交接,成为名副其实的东瀛王。
徐达一走,他便无拘无束,可尽情享受东瀛王的生活。
且自己的领地长期驻扎着别人的军队,让他心中总觉不适。
然而面上,朱柏仍对徐达礼遇有加,大军撤离前,他还亲自送行。
第365章 朱柏的荒淫生活!东瀛百姓遭殃!
朱柏年少时被朱标、朱棣等兄长管教,又有朱元璋这位严父在上,更有诸多老师、总管约束,年纪轻轻便承受诸多束缚。
或许是出于报复,又或是少年天性使然,喜爱享乐。
总之,徐达离去后,朱柏即刻拟定了一项计划。
计划中详述了他理想中的王宫样式及所需仆人数。
这使得本就凋敝的东瀛再添重负。
东瀛民众本以为送走暴兵后能稍得安宁,却不料只是从一种苦难跳入另一种。
相较于士兵偶尔的侵扰,朱柏的手下更为残暴无度。
因王宫尚未动工,朱柏暂居东瀛旧宫殿。
时局艰难,本应克制,但这位年轻的东瀛王却丝毫不愿将就。
面对简陋环境,他竟下令拆除邻近民居以装修宫殿。
相比之下,朱棣刻意营造的荒诞享乐显得滑稽可笑。
若朱棣得知其弟行径,恐也会暗赞其手段老练。
毕竟,朱棣的荒诞是装出来的,每个举动都费尽心机。
而朱柏,仅凭一念之间,就能给东瀛带来深重灾难。
一日,朱柏在临时王府观戏。
台上反串伶人甫一亮相,朱柏便拍案而起,命身边仆人:
“本王乃东瀛之主,怎可无佳人相伴?”
此言一出,众人愕然。
毕竟,朱柏尚未到适婚之年,谁会想到为他寻觅女子?
但朱柏既已开口,众人自不敢怠慢。
一名心腹连忙上前赔罪并表示即刻准备,请朱柏稍候。
一番安抚后,朱柏情绪稍稳。
仆人们趁机退出,又在附近大肆搜罗。
结果可想而知。
此地因曾为徐达军营驻地,附近女子不是被贩卖就是被掳为妻妾。
那些失去贞洁或姿色 ** 的,此刻也只能被迫充数。
这些人忘却了,朱柏亦是见过大风大浪之人。
生于皇宫之中,朱柏自幼目睹众多佳人,恐怕他自己都难以计数。
虽受道德与礼法约束,无法亲近这些女子,但他的眼界颇高,使得寻常姿色根本无法入其法眼。
故而,当朱柏初见这些女子之时,这位东瀛王瞬间化身为怒魔。
他抽出身旁护卫之剑,径直向一名负责筹备的仆人挥去。
仆人毫无防备,惨叫一声,随即倒地。
血泊之中,朱柏面容愈发狰狞,他狠厉的目光扫视四周,仆人们惊恐万分,纷纷下跪请罪。
“大王饶命!实非我等有意欺瞒,只因附近兵丁已将女子几乎搜刮殆尽,我等只能凑出这些。”
在他们心中,朱标温文尔雅,身为太子却不欺压汉人,故其弟朱柏应不至过分。
然而,听完解释,朱柏却更加愤怒,甚至做出惊人决定。
他怒视众人,喝道:“传本王旨意!东瀛各处府县衙门,至少进献三名美女,若不能令本王满意,休怪本王无情!”
面对朱柏,众人不敢多言,唯有应承,而后将消息传至各地。
一时间,东瀛境内怨声载道。
但因缺乏武器与男丁,百姓虽有不满,却束手无策。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选美活动迅速在东瀛展开。
地方官员与幸存权贵,为求自保,甚至将寡妇等改换身份,混入选美队伍以凑数。
然而,选美尚未有果,朱柏又提出新要求。
他下令各地上缴木料与石材,并承担民夫之责。
目的则是重建王府,加固城墙。
于他而言,此令轻而易举,但对于百姓,却意味着无数家庭破碎,房屋被毁。
毕竟,就当前的东瀛而言,完成这些任务实属不可能。
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让女子顶替男子服徭役,同时用拆除的房屋充当木料。
高压之下,终于有人无法忍受,开始反抗。
随后的日子里,朱柏几乎每日都能收到民变的消息。
对于这些手无寸铁的民众,朱柏毫无忧虑。
他下令,所有反抗者,全家皆斩。
就连那些非议他的人,也受到了惩罚。
这一连串举动,使东瀛宛如人间地狱,尽管朱柏肆意妄为,却无人再敢反抗。
消息迅速传播,大明沿海也收到了各类消息。
就连被派去协助朱柏的官员也无法忍受,私下致信东宫,希望朱标能劝朱柏收敛。
然而,朱标对此不予理会。
其实,早在消息传回前,朱标已通过特殊途径得知了朱柏的所作所为。
他曾向朱元璋进谏,但得到的回复是:只要朱柏不叛乱,就任凭他折腾,反正他们不是大明子民,况且只要矿产和资源按时上交,便不必计较。
有了朱元璋的答复,朱标自然无话可说。
他甚至告诫与自己亲近的大臣,对任何消息都不可进谏或抱怨。
于是,尽管民间对东瀛王的非议沸沸扬扬,朝堂上却无人提及。
那些知晓朱标态度的东瀛官员,也迅速领悟,选择了沉默。
第366章 朱柏压榨东瀛,百姓苦不堪言!
面对大明朝廷的冷漠,无论是东瀛本地的官员,还是大明派驻的官员,都明白了一个事实:大明皇帝根本不在乎东瀛百姓的死活。
他们心中残存的一丝希望,瞬间破灭。
大明派驻的官员尚能自安,因东瀛资源耗尽或民众消亡,他们皆可轻易离去,换个地方继续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