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意外破局:虚空场中的修炼新径
地球历2933年秋的华夏号,科研舱的灯光常亮到深夜,反制装置的研发进入关键期,林轩却总在凌晨挤出时间往三层修炼舱钻。
手里只有莱拉夫人的半页残页,连第九阶法门“融四力入虚空”的具体步骤都模糊不清,半个多月来,修炼始终卡在“能量散而难收、虚空融而不进”的死胡同里。
这天凌晨,华夏号舰体仍裹在深邃的宇宙暗夜里,舷窗外只有几颗遥远恒星的微光闪烁。
五层超力场模拟室的灯却比往常亮得更早,冷白色的灯光透过透明舱壁,在走廊地面投下一块方形亮斑,与周围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
泽娜正围着新搭建的虚空能量测试平台忙碌,平台中央悬浮着一块核桃大小的暗物质样本,泛着淡淡的幽蓝,周围环绕的弱核力探测线圈如同银色藤蔓,在灯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
她指尖在操作台上轻点,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映在防护眼镜上。
此次测试目标明确,是通过捕捉“弱核力衰变与虚空能量的交互”数据,为反制装置的生物缓冲层优化提供关键支撑,避免后续实战中缓冲层因力场波动损伤人体细胞。
“启动弱核力注入程序,强度30%。”泽娜对着操作台的语音指令器开口,声音在安静的模拟室里格外清晰。
话音刚落,探测线圈缓缓泛起淡蓝色微光,如同给暗物质样本套上一层柔光罩,弱核力以稳定的频率缓缓注入样本内部。
起初一切正常,样本表面的幽蓝愈发均匀,操作台屏幕上的“能量负荷值”稳步攀升。
可当数值跳到“98%”,也就是样本的临界阈值时,暗物质突然剧烈震颤,表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裂开细密的纹路,像被冻裂的湖面。
下一秒,一股幽紫色的虚空能量猛地从裂纹中爆发出来,在模拟室内形成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微型虚空场”,场边缘的空气仿佛被扭曲,连灯光照射进去都变得暗淡。
“警报!警报!检测到虚空能量失控!能量波动超出安全阈值300%!”模拟室顶部的红色警示灯瞬间亮起,旋转的红光扫过墙面,尖锐的警报声如同刺耳的蜂鸣,顺着五层的通道快速扩散开,连三层修炼舱都能隐约听到。
泽娜脸色一变,立刻伸手去按操作台右侧的紧急关停按钮,可虚空场产生的引力拉扯如同无形的手,让她的动作慢了半拍,指尖离按钮还有几厘米时,暗物质样本表面的裂纹再次扩大,能量外泄的速度陡然加快,眼看就要彻底崩解。
此时,三层修炼舱内,林轩正坐在淡金色的念力修炼阵中调试念力。
修炼舱的全息屏上,四力波动曲线原本平稳运行,可当五层的能量异动传来时,曲线突然出现一道尖锐的峰值。
林轩立刻终止修炼,念力凝聚成的淡光层瞬间消散,自语道:“这能量波动不对劲,是五层那边出问题了?”
他起身快步走向内部传送通道,通道内的指示灯因紧急状态自动切换为红色,照亮他快步前行的身影,途中还在琢磨:“但愿别是暗物质样本出岔子,不然之前的测试数据全白费了。”
几秒钟后,林轩抵达五层模拟室门口,智能门锁识别身份后快速滑开。
推开门的瞬间,他就看到幽紫色的虚空场在房间中央翻滚,像一团不断收缩膨胀的微缩星云,暗物质样本悬浮在其中,能量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细碎的光粒向外飘散,心里一紧:“果然是虚空能量失控,得赶紧稳住!”
“泽老妹儿,躲远点!”林轩大喊一声,声音穿透警报声,同时念力瞬间铺开,在身体周围形成一层淡银色的光膜。
他调动体内的弱核力,想靠念力形成的“能量网”稳住失控的暗物质,心里盘算:“之前在修炼舱试过用弱核力控能,这次应该能行。”可就在他的弱核力触碰到虚空场边缘的刹那,意外发生了。
他当场就懵了,心里直犯嘀咕:“嘿,这不对啊!往常搁修炼舱里硬散能,那弱核力跟泼地上的水似的,没个准头四处乱溅,今儿个怎么顺着虚空场的纹路溜得这么顺?跟有谱了似的!”
他试着松了松对弱核力的劲儿,瞅着那能量跟顺着河沟子淌的水似的,心里琢磨开了:“哎?难道这虚空场还能当‘引路人’?莱拉夫人那残页上写的‘强核力锁核’,这不正好派上用场嘛!得先把意识流核心护严实了,之前吃过大亏,可不能再栽跟头了!”
说着就调动强核力,在意识流核心外头裹了层防护层。
模拟室的监测屏在此时突然刷新数据,原本停滞在0%的“虚空融入度”如同被按下了加速键,猛地飙升至65%,屏幕上的曲线从平直状态陡然上扬。
而此前在修炼舱里从没超过60%的“能量凝聚度”,也稳定在了72%,数值跳动的幅度控制在1%以内。
泽娜快步凑到屏幕前,手指指着上面蜿蜒的能量轨迹图,激动地拍了下操作台,声音因兴奋有些发颤:“老林头儿!你快看这数据!太不可思议了!”
林轩盯着监测屏上那溜儿平滑往上走的能量曲线,眉头“唰”地就舒展开了,眼里亮得跟突然开了窍似的,嘴里小声嘀咕:“好家伙!闹了半天我一直把顺序搞反了!压根不是‘先散能再瞎找虚空锚点’,得是‘借着虚空力场引着能量散’才对!莱拉夫人残页上写的‘借引力锚定’,哪儿是让我在没人的修炼舱里瞎摸坐标啊。没个实打实的力场当参照,那锚点不就是虚的嘛!得有个真真切切的虚空力场当‘带路人’,让能量跟着力场的劲儿走才行!”
他当即调整状态,一边对着泽娜喊道“把微型虚空场的强度微调至45%,别太高,先稳节奏”,一边继续让体内的弱核力顺着虚空场的轨迹流淌。
同时调动引力,像用细微的磁石引导铁屑般轻轻微调能量流动的方向,心里默念:“再稳一点,能量凝聚度要是能再提提就更好了。”
监测屏上的数据随之变化,“虚空融入度”从65%稳步攀升至70%,曲线始终保持平滑。
“能量凝聚度”也跟着涨到75%,连之前最头疼的“能量碎片化”问题,也就是能量散逸时形成的无序光粒,都因为虚空场的牵引而消失不见,所有能量都集中在稳定的轨迹上。
林轩看着数据,松了口气:“成了!这下总算摸对门路了!”
“以后你修炼,我就在这儿给你搭专属的虚空场,弱核力衰变速度、引力牵引强度这些参数,随你调试,比在修炼舱里瞎试强一百倍。至少不用再担心能量失控炸了修炼阵!”泽娜兴奋地在数据记录板上快速敲击,指尖翻飞。
林轩听着,嘴角勾了勾:“得嘞!有你这‘专属场工’,我往后修炼也省得瞎琢磨了,靠谱!”
从那天起,林轩彻底把修炼地点从三层修炼舱转移到了五层超力场模拟室。
每天凌晨,泽娜都会提前一小时来到模拟室,根据林轩前一天的修炼数据,在操作台上设定好适配的微型虚空场参数。
弱核力衰变速度精确到0.01hz,虚空场牵引强度控制在±0.02G,引力微调阈值锁定在0.05N,所有数值都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
这精度,就像给手表调齿轮,0.01hz是秒针的误差不能超半格,±0.02G是表带的松紧不能差一毫米,0.05N是拧螺丝的劲儿不能多一分,差一点就走不准了。
林轩则按照摸索出的“虚能共振”新方法修炼,一边引导弱核力顺着虚空场轨迹散逸,一边用强核力锁死意识流核心,还不时微调引力校准方向,心里琢磨:“按这个节奏,‘融四力入虚空’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突破,修炼效率比之前至少提升三倍,总算没白费功夫。”
模拟室的监测数据每天都在进步,9月底,“虚空融入度”稳定在70%;10月中旬,突破75%;到11月底时,“虚空融入度”能稳定在80%,“能量凝聚度”始终保持在75%以上,不仅彻底突破了初阶困局,还摸透了“虚而不空”的第一层含义。
林轩盯着虚空场里稳定流转的能量光带,手指无意识地跟着光带轨迹划动。
前几日修炼时,他故意放慢弱核力注入速度,发现能量顺着虚空场纹路流淌时,只要强核力护着意识核心不松劲,能量就不会像从前那样“散成沙”。
刚才监测屏跳出让他想起莱拉夫人残页里“融四力入虚空”的模糊字句,再对比眼下能量既“散得顺”又“守得住”的状态,突然一拍大腿,眼睛亮得像淬了光,嗓门都带着股子酣畅劲儿:“哎哟!我琢磨透了!这‘虚’啊,根本不是让能量瞎飘,是借着虚空场的劲儿散出去、融进去!还有那‘不空’,就是用强核力把意识核心护得严严实实的,别到最后能量散了,自个儿倒成了没根儿的空壳子!”
他说着又绕着虚空场走了两圈,抬手感受着能量的轨迹。
指尖触到光带时,能清晰察觉弱核力顺着场域梯度“走”,强核力则像裹着核心的壳,两者互不干扰还能互相托着。
林轩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症结在这儿!之前光想着‘散能找锚点’,却忘了没场域引着,能量就是瞎撞;没强核力护着,散着散着连自己都要飘!早想通这层,哪用瞎折腾这么久!痛快!太痛快了!”
这看似玄妙的“虚”与“不空”,实则暗合能量守恒与量子稳定的底层逻辑。
虚空场并非单纯的“空无”,其内部存在的弱核力梯度场,如同为散逸的能量搭建了精准的“流动轨道”,让原本无序的能量粒子沿力场方向定向融入,既避免了能量逸散损耗,又实现了与虚空环境的低阻抗耦合。
这正是解决此前能量失控的核心,用外部力场引导替代强行约束,降低了能量调控的熵增率。
而强核力护住意识核心,本质是利用强核力远超其他基本力的束缚强度,在意识流核心形成“量子稳定屏障”。
意识流是林轩幻形体的核心根基,其量子态一旦因能量散逸出现波动,便可能导致形态失稳。
强核力的介入如同为核心打上“稳定锚”,确保在能量与虚空场交互的过程中,核心量子态始终维持在临界稳定阈值内,既实现了能量的“虚融”,又保障了自身存在的“实基”,二者共同构成了“可控能量-虚空交互”的完整闭环。
这天凌晨,修炼结束后,林轩看着监测屏上平稳的曲线,笑着拍了拍泽娜的肩膀:“泽老妹儿,要不是你这实验出了回‘意外’,我还在修炼舱里钻牛角尖呢!这‘虚能共振’,可比残页上那半句话管用多了!”
泽娜也笑:“啥意外啊,这叫‘科研修炼双丰收’!以后你突破九阶,可得算我一份功劳!”
林轩哈哈一笑,指了指虚空场里的能量轨迹:“那必须的!等我真突破九阶,头一份谢礼先给你这‘功勋场工’留着,没跑!”
24.2 实验室攻坚:反解绑雾护盾的127次测试
地球历2934年春,华夏号科研舱的空调开得十足,却压不住舱内的紧张劲儿,初代反解绑雾护盾的第127次实验,也是最后一次实验室测试,正拉开架势。
中央实验台旁,半人高的护盾原型机泛着冷金属光泽,表面暗物质涂层还带着未完全固化的幽蓝微光。
周围的监测屏围成一圈,数据流像瀑布似的往下滚,维克斯的手指在键盘上悬着,眼睛直盯着屏幕左上角的“信号同步率”数值。
林轩站在实验台侧方,量子态意识流偶尔掠过护盾表面,幻形体的袖口还沾着点暗物质晶体粉末,那是早上帮艾丽娅调试涂层时蹭的。
他清了清嗓子:“都精神点儿啊!今儿这127次要是成了,咱就不用天天跟这铁疙瘩死磕了,回头我请大伙儿吃食堂新上的炸酱面,多加酱!”
“得嘞!老林头儿这话我爱听!”洛克斯扛着个改装过的解绑雾发生器凑过来,发生器上贴满了他手写的化学公式便利贴,有的还画了小笑脸。
他拍了拍发生器的外壳,嗓门洪亮:“咱这‘雾炮’今儿也支棱着呢!按四级文明‘粒子活性调控理论’调的反物质粒子浓度,精确到0.3%。这浓度,就像给奶茶精准加了3克糖,多一分太甜腻会让粒子过载,少一分没味道又达不到效果,刚好卡在最管用的劲儿上。比食堂打饭的智能机器人给的肉还准!一会儿就让它给护盾‘挠挠痒’,看看咱这半年没白熬!”
艾丽娅捧着块护盾涂层样品走过来,样品在灯光下泛着均匀的幽蓝:“老马,你那共振算法再最后对遍参数。我这涂层按‘暗物质合金理论’做了优化,力场损耗率比之前低了不少,今儿争取再往下降降。要是成了,以后你算参数时,我多给你泡杯提神的薄荷茶。”
艾丽娅所说的涂层优化,是在材料中添加了3%的暗物质晶体微粒,而她口中“低了不少”的损耗率,前几次测试已稳定压到15%,此次目标是进一步降至10%。
这就像装水的桶漏了15%,之前是桶底有个小缝,现在要把缝堵得更窄,让更多力场能量像水一样稳稳留在“桶”里,减少防护过程中的能量浪费。
马洛克推了推眼镜,手指在物理参数面板上飞快滑动,屏幕上强核力与引力的模拟曲线慢慢贴合:“放心,小艾。算法按‘强核力引力化’原理改了三次,刚才折耳根又帮我算了遍频率补偿系数,1.46x1022hz的反制引力波,跟解绑雾超力场频率正好是两倍关系。这频率关系,就像唱歌时的和声,解绑雾是1调,反制引力波就是2调,两倍的音高刚好能盖住杂音,让护盾的防护音稳得很。错不了,就跟咱算行星轨道似的,差一丁点儿都不行。”
泽尔抱着计算器凑过来,指尖还沾着墨水印:“老马,我刚用四力统一公式再验了遍,误差率0.001以内,比老洛头调试剂浓度还准!一会儿要是出现暗物质干扰,算法能自动加载补偿参数,稳得很。”
“行,都各就各位!”林轩抬手看了眼虚拟时钟,“老维,信号同步没?小伊,能量供给跟得上不?别一会儿护盾刚启动,能量先掉链子,那可就成笑话了。”
维克斯点头,屏幕上“信号同步率”跳到100%:“老林头儿你就放心好了,程序按四级文明‘动态适配逻辑’加了实时监测模块,能自动匹配雾流粒子活性,响应速度0.3秒,比食堂机器人端面还快。”
伊芙握着能量监测仪,屏幕上的能耗曲线平稳得像条直线:“能量没问题,我按‘应急能量调控’方案加了双回路,就算主能源波动,备用能源0.01秒就能顶上,保证护盾饿不着。”
洛克斯盯着操作台,指尖在发生器开关上顿了顿,特意确认了一遍安全参数:“都瞅好了啊,攻击范围只锁护盾原型机,半点儿不沾隔离舱跟其他设备!”说完才按下开关。
一道银灰色雾流从发生器喷嘴喷出,精准扑向正中央的护盾原型机,全程未偏离预设轨迹分毫,连旁边的实验支架都没碰到。
起初,监测屏上强核力-引力纠缠系数从0.92微降至0.86,泽娜盯着生物粒子监测屏,语气轻松:“老林头儿,雾流粒子活性80%,全按安全阈值来的,没超半分!”
“启动共振算法!”林轩话音刚落,马洛克按下控制键。
护盾表面瞬间泛起淡金色引力波,如同给金属壳罩上了层光膜。
从科学原理来讲,这是“引力-强核力共振算法”在起作用。
通过1.46x1022hz的定向引力波,模拟原子核对强核力的约束场,同时艾丽娅添加的暗物质晶体微粒如同“力场锚点”,减少引力波在传导中的损耗,让解离的强核力粒子重新“锚定”原子核,阻断解离连锁反应。
整套过程都在封闭力场范围内进行,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十秒后,监测屏上的纠缠系数以每秒0.05的速度回升,最终稳定在0.91。
艾丽娅手里的材料检测屏显示“力场损耗率13%”。
维克斯的程序面板跳着“粒子活性压制率60%”。
洛克斯的干扰试剂精准降低了雾流粒子的活性,既达成了测试目的,又没让雾流产生半分多余扩散。
“成了!成了!”洛克斯第一个蹦起来,差点碰翻旁边的试剂瓶,又赶紧扶稳,“我就说咱能行!这解绑雾搁咱手里,就是听话的‘测试员’,以后再搞实验,安全得很!”
马洛克盯着屏幕上平滑的力场曲线,难得露出笑:“没白费这半年,‘强核力引力化’原理真能落地,关键是全程可控,没半点风险。”
泽娜拍了拍马洛克的肩膀,语气带着调侃:“哟,老马今儿不闷了?一会儿吃炸酱面,我帮你多抢两瓣蒜。”
等众人记录完最后一组数据,林轩走上前,在操作台上按下“关停”键:“实验结束,关闭强力解绑雾装置。”
随着指令下达,发生器喷嘴的银灰色雾流瞬间收束,装置表面的淡紫色纹路逐渐变暗,屏幕上跳出“设备已关停,能量归零,处于安全待机状态”的提示。
这场针对护盾的攻击实验,从头到尾都在安全框架内,未产生任何潜在风险。
林轩走到护盾前,量子态意识流扫过护盾核心,能清晰感知到暗物质微粒、共振算法与能量系统的协同运转。
他笑着摇头:“你们啊,先别高兴太早。实验室测试成了,下一步还得去武仙座的暗物质环境里验成色。不过今儿这127次,确实给咱吃了颗定心丸。”
他顿了顿,又开起玩笑,“一会儿吃炸酱面,老洛头你少抢两筷子,给折耳根留点儿,人家今儿算系数算得头都快秃了。”
科研舱里的笑声混着仪器的嗡鸣声,窗外的星光透过舷窗洒进来,落在泛着淡金光的护盾上。
这最后一次实验室测试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反制装置研发即将大功告成,更意味着华夏文明终于把四级高等文明的“力场调控理论”,从纸上的公式,变成了能落地的技术。
24.3 瓶颈难破:九阶中期的修炼困局
突破九阶初阶后,林轩没来得及松口气,就被中期的两大难题拦在了路上。
他把修炼场地从五层超力场模拟室,升级到了六层的虚空模拟舱。
这里能模拟宇宙虚空的真实力场环境,暗物质密度、引力波动都与实战场景高度一致,可也正是这份“真实”,让隐藏的问题彻底暴露。
第一个难题是“墟力操控”的精度瓶颈。
按九阶修炼的要求,融入虚空后需用念力精准操控外部力场,可林轩每次发力,念力刚触碰到模拟舱的测试力场,自身与虚空的联结就像被风吹断的线,瞬间脱离。
“就像隔着一层雾推桌子,明明摸到了,却使不上劲儿。”他看着模拟舱的监测数据,“墟力操控精度”最高只到45%,连基础实战要求的60%都差得远。
第二个难题更棘手,融入虚空的续航太短。
每次融入超过1小时,“能量凝聚度”就会从75%骤降到50%以下,意识流开始发虚,必须退出补充能量。
“实战里哪有中途‘歇菜’的机会?”林轩对着残页叹气,翻遍莱拉夫人残页的全息扫描件,只找到“墟力需‘借虚发力’”的模糊描述,连“借虚”的具体节奏都没提。
地球历2934年夏,林轩在虚空模拟舱里开启了“死磕模式”。
他试着调整四力比例,把弱核力占比从30%提到40%,能量散逸速度倒是快了,可刚触碰到外部力场就“脱虚”。
又把引力占比从20%降到10%,能量倒是能稳在虚空里,可念力像被捆住了手脚,连最基础的力场推动都做不到。
折腾了一个月,“墟力操控精度”始终在35%-45%之间徘徊,没一次突破45%的上限。
这一卡就是大半年。
到了年底,林轩急得在模拟舱里连续修炼72小时,双眼盯着监测屏上的“精度数值”,连饭都忘了吃。
长时间的高度紧绷,让他的意识流出现短暂紊乱,原本稳定的能量轨迹突然扭曲,“能量凝聚度”断崖式下跌到30%,模拟舱的应急灯都亮了起来。
正在三层战略规划舱整理数据的埃隆,通过华夏号的监控系统发现了异常,当即冲进六层模拟舱,强行终止了修炼程序。
“你这是拿自己的幻形体开玩笑!”埃隆又气又急,“再这么硬熬,别说突破中期,初阶的根基都得崩!”
缓了两天后,埃隆看着依旧愁眉苦脸的林轩,提议道:“你跟虚空力场的事儿,咱不懂,但科研组的老维懂信号同步啊!要不找他想想办法?”
林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维克斯。
这位信息专家在七层实验室泡了半个月,把林轩近百次的修炼数据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提出了方案:“既然你的念力能跟虚空能量共振,那咱就加个‘中间人’,我给你做个‘虚空力场感应器’,嵌在手环里,实时捕捉模拟舱的力场变化,你发力时跟着感应器的节奏来,精准对齐波动频率,精度肯定能提上去!”
可感应器的研发远比想象中难。
虚空能量会干扰常规传感器的信号,维克斯试了硅基、碳基等20多种材料,最后用暗物质晶体磨成的感应芯片,才做出能在模拟舱稳定捕捉信号的原型机。
可第一次带着感应器修炼时,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0.1秒的信号延迟,看似很短,却足以让念力与虚空力场的共振断开。
原本20%的能量耗损率,反而飙升到35%,融入虚空的时间也从1小时缩短到了40分钟。
林轩摘下手环随手搁桌上,又按灭了感应器,往模拟舱外的休息区一坐,手指头敲着膝盖琢磨:“设备这玩意儿就是个死物件儿,虚空可是活泛的!差哪儿呢?根本不是信号准不准的事儿,是我跟虚空没‘搭上线’。得让念力跟着虚空的劲儿走,哪能等设备告诉我该咋动?这不本末倒置了嘛!”
从那以后,2935年成了林轩的“试错年”。
春天,他试着结合华夏号引擎的力场辅助修炼,结果引擎力场太强,直接冲散了他与虚空的联结。
夏天,他让泽娜调整模拟舱的虚空密度,从0.8调到1.2,“虚空融入度”倒是从80%涨到了85%,可“墟力操控精度”还是没突破50%。
秋天更冒险,他试着在模拟舱内同时操控虚空力场和电磁力场,想借“双力共振”提精度,结果两种力场在体内冲突,导致能量失衡,模拟舱的防护盾都自动启动了,吓得埃隆专程来“盯梢”了半个月。
就这样折腾到2935年底,林轩的修炼数据卡在了一个尴尬的节点,“虚空融入度”稳定在85%,再也涨不上去;“墟力操控精度”最高只到60%,离实战要求还差一大截;融入虚空的时间勉强能撑1小时10分钟,远达不到长时间作战的需求。
六层虚空模拟舱的灯光,陪着他熬过了无数个深夜,可九阶中期的瓶颈,却像一道看不见的墙,迟迟无法突破。
“林老头儿,要不歇两天?”伊芙偶尔会来模拟舱休息区劝道,“你这一年试的法子,比咱研发反制模块的方案还多,也该让脑子松松劲儿。”
林轩看着模拟舱里幽紫色的虚空力场,轻轻叹气:“不是不想歇,是实战不等人啊。真到了战场上,虚空可不会给咱试错的时间。”
24.4 实战验证:武仙座星域的最终试炼
地球历2936年初,华夏舰队避开武仙座a恒星喷薄的赤红色强辐射区,停泊在η行星轨道外侧的安全锚点。
舷窗外,η行星表面覆盖着暗褐色的环形山,稀薄大气层折射出淡橙色光晕,周围漂浮的星际尘埃在恒星风作用下,形成如同金色丝带般的旋臂,缓缓绕行星流转。
这里的暗物质密度要比蛇夫座高30%,这密度,就像蛇夫座是稀粥,武仙座是稠粥,暗物质粒子多了30%,就像粥里的米粒密了三成,对护盾的熬煮劲儿更足。
弥漫的暗物质粒子与星光碰撞,偶尔迸发出转瞬即逝的淡蓝色微光,恰好能模拟四级高等文明常用的“复杂力场作战环境”,初代反解绑雾护盾的最终测试,便在此拉开序幕。
科研舱内,全息屏左侧实时显示着武仙座星域起伏的引力波动曲线,如同被风吹动的丝绸般微微震荡。
右侧分屏则清晰列着护盾核心参数与四力纠缠监测数据,数据流跳动的节奏,仿佛与窗外宇宙的脉搏共振。
众人围在屏前,目光里满是按捺不住的期待。
埃隆指尖按在控制台边缘,眼神紧盯着护盾能量储备数值。
泽娜攥着生物监测仪,时不时抬头看向窗外,想第一时间捕捉雾流与护盾碰撞的瞬间。
马洛克则盯着力场耦合公式草稿,嘴里小声念叨着“暗物质别乱了共振节奏”,连呼吸都比平时轻了几分。
所有人都盼着这次测试能成,这可是他们熬了数年的心血成果。
林轩站在中央,量子态意识流先扫过窗外泛着橙光的η行星,感受着周围暗物质粒子的流动轨迹,再轻轻覆在护盾控制接口上,指尖悬停:“武仙座的暗物质环境会干扰力场传导,先按实战强度30%投送解绑雾,重点盯紧强核力-引力纠缠的‘重连’稳定性,别让暗物质搅了节奏。”
话音刚落,两台搭载着矢量推进器的智能机器人便从华夏号对接舱出发,托举着改装过的强力解绑雾装置,缓缓驶入宇宙。
机器人周身亮起淡蓝色定位光,借助η行星的引力坐标校准方向,将装置精准投送到距离华夏舰队1.2公里、距离实验舰0.8公里的预设测试点。
这个距离经过三重测算,既能确保雾流精准命中实验舰护盾,又能完全隔绝对华夏舰队本体及周边设备的影响,所有可能的风险都被锁在安全范围内。
此时,洛克斯在科研舱内远程操控着装置参数,屏幕上显示装置已成功固定在测试点,侧壁贴着的“武仙座边缘地带宇宙环境适配”标签在全息投影中格外清晰。
他将输出功率旋钮拧到“30%”,镜头传回的画面里,装置瓶中淡灰色雾流瞬间裹上一层微弱的橙光,那是暗物质粒子附着的痕迹,如同给雾流镀上了一层薄纱。
洛克斯拍着胸脯朝林轩保证:“老林头儿你放心!参数都是按四级高等文明的标准调的,保准跟反制护盾的测试需求严丝合缝,错不了!”
随着他按下远程发射键,宇宙中,强力解绑雾装置顶端的喷嘴亮起冷光,一道裹着橙光的银灰色雾柱如同被精准校准的箭矢,笔直射向实验舰侧翼的反制护盾。
雾柱飞行轨迹平稳,全程未偏离预设路线分毫,连实验舰周边的观测设备都没碰到,稳稳落在安全测试范围的核心区域。
从具体参数来看,此次喷射的反物质粒子浓度被精准控制在0.3%,这一数值严格参照四级文明“粒子活性梯度标准”设定,既能模拟实战中的粒子冲击强度,又避免了浓度过高对护盾造成不可逆损伤。
同时,雾柱中还添加了0.05%的氦-3钛合金粉末,其作用是中和暗物质可能带来的力场干扰,确保雾柱能以稳定状态与反制护盾接触。
而这两组参数的配比,恰好与洛克斯此前研发的干扰试剂形成协同,能最大化发挥试剂对雾流粒子的活性压制效果,为后续护盾防护数据的精准采集提供保障。
起初,监测屏上强核力-引力纠缠系数从0.92微降至0.85,武仙座的暗物质果然放大了雾流冲击,波动比预期更明显。
但下一秒,马洛克研发的“引力-强核力共振算法”瞬间启动,算法自动加载武仙座暗物质修正系数,护盾表面泛起淡金色引力波,频率精准锁定到解绑雾超力场频率的两倍。
如同磁铁穿透流沙吸引铁钉,解离的强核力粒子穿透暗物质干扰层,被引力波稳稳“拽回”原子核,纠缠系数以每秒0.06的速度回升,十五秒后稳定在0.90,比未受攻击时仅低0.02。
“成了!暗物质没搅乱共振!”马洛克攥着拳头凑到屏幕前,指着力场曲线的平滑段,声音都有些发颤。
他设计的算法本就基于四级高等文明“强核力引力化”原理,前阵子又结合宇宙环境加了“暗物质力场补偿模块”,通过引力波频率微调,抵消暗物质对强核力约束场的干扰,让解离的强核力稳稳“锚定”原子核,从根源上阻断解离连锁反应。
林轩盯着屏幕上的曲线,抬手拍了拍马洛克的肩膀,语气透着股松快:“好样的!这共振稳住了,后面的测试就顺了!”
艾丽娅捧着刚打印出的护盾材料检测报告跑过来,报告首页标着“武仙座宇宙环境测试专用”。
她指尖划过关键数据,嘴角扬起笑意:“暗物质粒子没白加!按四级高等文明的理论改良后,这护盾材料在武仙座环境里的表现,比之前强太多了,完全够支撑长期实战!”
她举起手里泛着幽蓝光泽的材料样品,能清晰看到内部微粒咬合的紧密结构。
从具体参数来看,此次改良的护盾材料以钛合金为基底,核心是掺入了3%的暗物质晶体微粒与1%的“力场响应粒子”,这一配比严格遵循四级高等文明“暗物质合金理论”。
其中,“力场响应粒子”可随武仙座的暗物质波动自主调整熵动状态,直接将力场传导散逸率压低40%。
此前普通涂层在该环境下的力场损耗率达22%,而改良后稳定降至13%。
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暗物质晶体微粒与“力场响应粒子”相互咬合,如同在材料内部搭建了“力场通道锁”,能牢牢锁住引力波与强核力的共振通道,确保防护效果稳定持久。
林轩凑过去扫了眼报告,拍了拍艾丽娅手里的材料样品,笑着点头:“靠谱!能在武仙座的宇宙环境里稳住这效果,往后实战咱心里也有底了!”
洛克斯趁机凑到维克斯身边,晃了晃装着淡绿色干扰试剂的瓶子,看着里面悬浮的银亮颗粒,语气带着十足的底气:“老维,瞧瞧咱这试剂的效果!按正经理论调的配方,保准能把雾流粒子的活性压下去,你瞅瞅数据就知道!”
从具体参数来看,这瓶干扰试剂严格依据“粒子活性调控理论”配制,反物质粒子浓度精准控制在0.3%,既能有效作用于雾流粒子,又避免浓度过高引发额外反应。
同时添加了0.03%的暗物质中和剂,用于抵消环境中暗物质对试剂效果的干扰。
最终实测数据显示,该试剂可使雾流粒子活性降低60%,试剂中悬浮的银亮颗粒正是活性调控成分的载体,能确保有效成分均匀作用于雾流,实现稳定的活性压制效果。
维克斯推了推眼镜,盯着实时粒子监测屏上的橙光雾流数据,语气笃定:“没错!程序按四级高等文明的逻辑加了监测模块,能自动适配武仙座的环境,雾流粒子活性降得很稳,护盾压力也跟着小了,暗物质的干扰也控制住了。成了!”
从具体数据来看,维克斯团队在程序中植入的监测模块,严格遵循四级高等文明“动态适配逻辑”设计。
当橙光雾流进入武仙座暗物质环境后,模块会实时识别区域内暗物质浓度变化,并自动匹配洛克斯干扰试剂的作用参数。
最终实测显示,雾流粒子活性从初始的80%精准降至32%。
这一变化直接让反制护盾承受的冲击强度减半,同时将暗物质对力场传导的干扰率压制在5%以下,完全符合预设的测试目标,为后续护盾稳定性监测扫清了环境干扰障碍。
林轩伸手触碰全息屏上的力场模型,看着强核力与引力轨迹穿透暗物质区不再紊乱,语气又豪迈又兴奋:“武仙座这环境才叫真考验!四级高等文明的门道在这藏不住。理论得跟材料、程序搭伙,还得顺着星域环境调,缺了‘环境适配’,啥好理论都白搭!”
当测试功率提升至实战100%,η行星突然传来一阵微弱的引力脉冲,这是武仙座常见的天体干扰。
但护盾仅短暂波动0.03秒,“引力-强核力共振算法”就自动加载脉冲补偿参数,最终解离抑制率保持100%,涂层损耗仅16%,响应时间0.27秒,所有数据均远超预设标准。
形象说来,解离抑制率100%,就像门锁死死挡住小偷,一个都进不来;涂层损耗16%,就像衣服只磨破了16%的边角,不影响穿;响应时间0.27秒,就像手碰到火0.27秒就缩回来,快得躲得过伤害。
Rob1号的电子音清晰回荡在科研舱内,屏幕上同步弹出实验结果报告:“初代反解绑雾护盾武仙座环境测试完毕,所有指标均优于预设标准,实验判定为成功。”
科研舱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马洛克被泽娜按着头往屏幕上凑,非要他再算一遍暗物质补偿系数。
洛克斯举着试剂瓶跟艾丽娅碰“杯”,笑称“以后再出现解绑雾,就是咱的‘练兵靶子’”。
伊芙眼底浮现出藏不住的骄傲,轻声补充:“刚才引力脉冲时,应急能量切断阀也同步自检了,没问题。”
林轩看着眼前的热闹,量子态意识流扫过护盾核心,那里,暗物质晶体微粒、带环境补偿的共振算法、动态监测程序正协同运转,如同四级高等文明“星域适配型科技”的微缩模型。
他在实验日志里写下:“武仙座星域的初代反解绑雾护盾测试成功,不仅破解了暗物质环境下的解离威胁,更让华夏文明吃透了四级高等文明‘理论落地’的完整逻辑。基础科学要跟着环境走,技术要围着理论转,装备要贴着实战造。这一步,我们在武仙座边缘地带追上了四级高等文明的‘应用逻辑’。”
窗外,η行星的橙光洒在华夏号侧翼的护盾上,淡金色的引力波、幽蓝的暗物质光泽与橙光交织,无声宣告,华夏文明在四级高等文明的科技坐标系里,不再是“追随者”,而是能在不同星域环境中,稳稳握住“理论-技术-装备”协同跃迁的门径。
首次实验室测试的成功,不过是华夏科研团队攻坚的起点。
要让“引力-强核力共振模块”真正能扛住实战,必须先在宇宙里找个“全能考场”。
维克斯翻遍星图,最终把目标锁定在“天枢47星区”。这地方堪称宇宙环境的“浓缩样本”。
一侧挨着辐射中等的黄矮星,另一侧是暗物质密度较高的星云边缘,中间还飘着几处小型引力湍流,正好能一次性验证模块在辐射、暗物质、引力干扰下的表现。
“老林头儿,这地儿绝了!”维克斯指着星图上的天枢47,眼睛发亮,“黄矮星的辐射能测抗干扰,暗物质星云能验力场传导,引力湍流还能试应急响应,省得咱跑三个地方折腾!”
林轩看着星图,量子态意识流扫过那片夹杂着淡紫色星云的星区,笑着点头:“行啊老维,找的这地儿比食堂的‘拼盘菜’还全乎,就这儿了!传令,准备启航!”
指令下达后,华夏号外侧的智能机械臂迅速启动,精准抓取漂浮在宇宙中的实验装置。
机械爪带着缓冲软垫,稳稳托住共振模块与监测设备,通过舱门通道缓缓收回舰内。
技术人员立即对装置进行初步检测,确认核心部件无损耗、数据存储完整后,将其送入科研舱封存。
待所有设备回收妥当,华夏号舰体微微调整姿态,尾部推进器喷出淡蓝色火焰,如同在深邃宇宙中划出一道光痕。
舰队随之列队,以华夏号为核心,呈箭头状向着天枢47星区的方向缓缓驶离。
舷窗外,此前停泊的安全锚点逐渐缩小,η行星的橙光慢慢淡去,而远处那片夹杂着淡紫色星云的天枢47星区,正静静等待着这支科研舰队的到来,一场更全面的“实战预演”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