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牧回到都城后,被任命为丞相长史(协助丞相处理政务的官员),随后调任司直(负责监察百官的官员),又升任中书令(掌管朝廷机要文书的官员)。恰逢建安(今福建建瓯)、鄱阳(今江西鄱阳)、新都(今浙江淳安)三郡的山区百姓发动叛乱,朝廷于是任命钟离牧为监军使者,率军前去征讨。钟离牧很快就平定了叛乱,还从叛军首领黄乱、常俱等人的部众中,挑选出身体强壮的人,补充到军队中服役。战后,钟离牧被封为秦亭侯,升任越骑校尉(统领骑兵的将领)。
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蜀汉被魏国灭亡。武陵郡的五谿蛮夷,和蜀汉地界相邻,当时朝廷上下都担心这些蛮夷会趁机叛乱,于是任命钟离牧为平魏将军,兼任武陵太守,让他立刻去武陵郡上任,稳定边境。
果然没过多久,魏国就派汉葭县长郭纯临时兼任武陵太守,郭纯带着涪陵郡的百姓进入蜀汉旧地迁陵县(今湖南保靖附近)境内,在赤沙(今湖南吉首附近)驻扎下来。他到处引诱当地蛮夷部落的首领,不少首领被说动,起兵响应郭纯,郭纯又趁机率军进攻酉阳县(今湖南龙山附近),武陵郡里一下子人心惶惶,官员百姓都慌了神。
钟离牧赶紧召集郡里的官员商量:“现在西蜀已经亡国,咱们边境又被魏军侵犯,该怎么抵御他们呢?” 官员们都纷纷表态:“现在迁陵、酉阳两县全是山路,地势险要,那些蛮夷又拿着兵器作乱,可不能派兵去惊扰他们!一旦惊扰,蛮夷们肯定会抱团抵抗,到时候就更难收拾了。咱们应该慢慢安抚,派个有恩信的官吏去给他们讲道理、送慰问,慢慢让他们安定下来。”
可钟离牧却摇了摇头:“不对!敌人都打到咱们境内了,还哄骗引诱咱们的百姓,这种时候就得趁他们根基还没扎稳,赶紧出兵消灭他们,这就像救火要快一样,晚了就来不及了!” 说完立刻下令,让外面的士兵抓紧整理装备、做好出兵准备,还放话:“要是有掾史(郡里的属官)敢阻拦、提反对意见,直接按军法处置!”
抚夷将军高尚赶紧劝钟离牧:“以前潘太常(潘濬)征讨五谿蛮夷,还带了五万兵马呢!那时候蜀汉和咱们结盟,蛮夷们本来就归顺朝廷,情况比现在好得多。现在咱们没有蜀汉当外援,郭纯又已经占了迁陵,您就带三千兵马深入敌境,这恐怕不是什么好办法啊!”
钟离牧却坚定地说:“现在是特殊情况,哪能按老规矩办事?” 说完就带着自己的三千兵马,日夜兼程赶路。队伍沿着险要的山路前进,走了将近两千里,从边境要塞出发,一路上斩杀了那些心怀二心、带头作乱的不法之徒头目一百多人,连同他们的党羽,总共杀了一千多人。郭纯的队伍一看势头不对,很快就溃散逃跑了,五谿蛮夷的叛乱也彻底平定。
战后,钟离牧升任公安督、扬武将军,被封为都乡侯,后来又调任濡须督(驻守濡须口,今安徽无为附近,是东吴重要的军事据点)。(《会稽典录》记载:钟离牧在濡须任职时,心里很清楚,其实有机会率军向北进攻魏国,可他一直没敢向朝廷提出这个计划。有一次,他和侍中东观令朱育一起赴宴,席间忍不住叹气。朱育以为钟离牧是因为自己的功劳大,爵位却不够高,心里不满,就安慰他说:“朝廷里那些大臣,大多是靠运气和时机才坐上高官的,您的功劳没人能比,不肯屈居人下也正常。那些职位比您低的人,还因为没得到重用而郁闷,何况是您呢!”
钟离牧听了笑着说:“你说的这些,根本不是我的心思。马援曾经说过,人应该功劳多而赏赐少。我的功劳本来就不够登记在册,朝廷给我的恩宠却已经超过了我该得的,我哪会因为爵位的事不满呢?问题是朝廷对我了解不够深,还有人在朝中说我的坏话,所以我才默默不敢提进攻的计划。要是情况不是这样,我肯定会主动提出进取的计策,来报答朝廷对我的恩德,绝不是只守着自己的地盘就行,我叹气是因为这个啊!”
朱育又说:“朝廷其实已经了解您的才能了,以您的本事,想做什么做不成?我觉得您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钟离牧叹了口气说:“武安君白起曾对秦昭王说:‘完成大业不难,得到贤才难;得到贤才不难,任用贤才难;任用贤才不难,信任贤才难。’武安君想帮秦昭王吞并六国,可又怕自己献上计策却得不到信任,所以先说出这番话。秦昭王虽然答应了,却没能真正信任他,最后白起眼看要成的大业泡汤了,还被赐死在杜邮。现在朝廷对我的了解,还比不上秦昭王对武安君的了解,而在朝中害我的人,却比范睢(曾进谗言害白起)还过分。
当年大皇帝(孙权)在位时,陆丞相(陆逊)征讨鄱阳,只给了我两千兵马;潘太常征讨武陵,我也只带了三千人。可朝廷当时还议论纷纷,把我扔在前线,让江边其他的督军,不再派兵支援我。我是靠朝廷的威灵才勉强撑过来的,现在哪还敢随便提计划?要是我不看时机、不估量情况,随便向朝廷提建议,最后朝廷真把事交给我,却不给足够的兵力,到头来肯定会打败仗,哪有什么‘想做什么做不成’呢?”)
后来,钟离牧又以中前将军的身份被授予符节,再次兼任武陵太守,最后在任上去世。他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很怀念他。他的儿子钟祎继承了爵位,接管了他的兵马。(《会稽典录》记载:钟离牧的次子钟盛,也像父亲一样恭顺谦让,后来担任尚书郎。钟离牧的弟弟钟离徇,也统领兵马担任将领,被任命为偏将军,驻守西陵。他曾经和监军使者唐盛讨论当地的地形地势,说宜城、信陵两地应该作为建平郡的援军据点,如果不先在这两地修筑城池,魏军肯定会先派兵占领。唐盛却认为,施绩、留平都是有智谋的名将,多次在这一带任职,从来没说过要在这两地修城,所以不认同钟离徇的计策。结果半年后,晋国果然派兵修筑了信陵城。
西晋讨伐东吴时,钟离徇担任水军督,在战场上战死。)
评论说:山越人向来喜欢叛乱,难以安定却容易骚动,所以孙权当年没精力抵御外敌,只好对魏国说些谦卑的话,先稳住内部。前面提到的这些大臣,都是能平定内部叛乱、安定国家疆域的人。吕岱清廉恭敬,一心为公;周鲂计谋出众,充满奇思妙想;钟离牧行事符合君子的准则;全琮有治理当世的才能,在当时地位尊贵。不过全琮没能管教好自己的儿子(全寄依附鲁王孙霸,陷害太子孙和),因此受到批评,损害了自己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