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深秋,天空湛蓝如洗,空气中弥漫着菊花的清冽香气和一丝隐隐的躁动。来自极北之地的维京使团,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这座传说中“用黄金铺地”的东方帝都。
当拉格纳的副手,身材同样魁梧、脸上带着一道狰狞疤痕的比约恩,率领着十几名维京壮汉,跟随着可萨向导和唐军护卫,穿过巍峨的明德门时,即便是这些见惯了北海巨浪和法兰克城堡的悍勇战士,也不禁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目瞪口呆。
笔直如箭、宽阔得能并行十辆马车的朱雀大街,两旁鳞次栉比的华丽建筑,熙熙攘攘、衣着各异却井然有序的人流,以及远处那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皇宫建筑群……这一切都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极限。
“诸神啊……这、这里比阿斯加德(北欧神话中的神域)还要宏伟!”一个年轻的维京战士喃喃道,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战斧柄,仿佛需要凭借武器才能在这巨大的文明造物前找到一丝安全感。
比约恩强作镇定,但眼中的惊骇无法完全掩饰。他低声用北欧语告诫手下:“都收起你们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记住,我们是代表拉格纳首领和部族来的勇士,别丢了脸面!” 然而,他心中已然明白,与这样一个庞然巨物为敌,是极其愚蠢的。或许,贸易和探索,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鸿胪寺按照接待重要外藩的礼仪,将维京使团安置在专门的客馆。沐浴更衣,学习简单的觐见礼仪后,比约恩等人被引往大明宫含元殿,正式朝见大唐天子。
踏上那高耸的龙首道,步入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含元殿,维京人们再次感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庄严肃穆。御座之上,那位年轻的皇帝李琰,身着龙袍,面容平静,目光却仿佛能穿透人心。
通过可萨通译和鸿胪寺官员的转译,比约恩按照事先学好的礼节,献上了代表友好的礼物:上等的北极熊皮、精心打造的北欧战斧、以及色泽瑰丽的琥珀。
李琰接受了礼物,态度温和而威严。他询问了他们的来历、航行的艰辛,以及对大唐的观感。比约恩尽力用恭敬的言辞回答,表达了对大唐富庶与文明的惊叹,以及寻求和平贸易的愿望。
“贵使远来辛苦。”李琰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大唐愿与天下万国友好往来。尔等可先在长安见识天朝风物,若有贸易之请,可与市舶司接洽。然需谨记,入大唐疆域,需守大唐法度。”
觐见仪式庄重而顺利。当晚,鸿胪寺设宴款待。宴席上精美的瓷器、醇香的美酒、闻所未闻的佳肴,以及优雅的乐舞,再次让维京使团感受到了两个世界之间的巨大差距。他们带来的震撼,远不如他们接收到的震撼来得强烈。这些北欧勇士的心中,掠夺的念头渐渐被敬畏和好奇所取代。李琰成功地通过展示绝对的实力和文明的高度,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初步效果。
秋闱顺利结束,金榜题名者喜气洋洋,落第者黯然神伤。作为副主考的太子李琮,在上官婉儿的指导下,全程参与了阅卷、排名和授官讨论,对帝国的选官制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新科进士们被授予不同的职位,有的进入翰林院学习,有的被派往地方担任县令等基层官员。李琰特别指示,要关注那些在策论中表现出开阔眼界和务实精神的士子,酌情予以重用,尤其是派往安西、波斯等新拓疆域或边境地区,以补充新鲜血液,贯彻帝国意志。
太子李琮在本次科举中的表现,沉稳干练,处事公允,赢得了士林和不少务实派官员的进一步认可。李琰私下对上官婉儿说:“琮儿经此一事,愈发成熟,朕心甚慰。”太子的地位更加稳固,围绕他形成的东宫班底也开始初具雏形。
御花园内,秋菊盛开,争奇斗艳。李琰难得有闲,邀请上官婉儿、阿史那云赏菊,同时也叫上了近来“表现突出”的拉什米卡公主。
亭台中,茶香袅袅。上官婉儿娴静地煮茶分盏,阿史那云则兴致勃勃地评论着各种菊花的形态,将其与兵法阵型相比,别有一番趣味。
李琰看向安静坐在一旁的拉什米卡,问道:“公主故国,可有如此花卉?”
拉什米卡微微一笑,从容应答:“回陛下,天竺亦多奇花异草,如莲花圣洁,茉莉清香。然如大唐菊花这般品类繁多、仪态万方,且被赋予如此高洁品格者,实属罕见。可见天朝文化之博大精深。”
她的回答既赞美了大唐,又不贬低故国,显得不卑不亢。阿史那云闻言,看了她一眼,接口道:“花如人,各有所长。战场上的勇士,也并非只有一种打法。能识其性,善用之,便是好的。”这话似乎意有所指,既肯定了拉什米卡的才智,也隐隐强调了自己作为武将的独特价值。
李琰听出了其中的机锋,哈哈一笑:“云儿此言有理。百花齐放才是春,朕希望这大唐天下,亦是如此。”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治国理念,化解了微妙的竞争气氛。这次赏菊,氛围总体和谐,但几位女性之间那种既合作又隐隐竞争的关系,已悄然成形。
然而,帝国的西陲,并非总是风和日丽。
就在维京使团惊叹于长安繁华之际,一封来自波斯莎赫尔娜兹女王的紧急军报,送到了李琰的案头。
军报称,被莎赫尔娜兹软硬兼施压制下去的“黑羊部”,竟然联合了更西边一股新兴的、自称“白羊部”的土库曼人部落,以及少数流亡的阿拉伯贵族,集结了近两万骑兵,突然大举东进,围攻塔尔苏斯绿洲!守军虽奋力抵抗,但寡不敌众,形势危急!
莎赫尔娜兹在信中紧急求援,并判断这并非简单的部落冲突,背后很可能有拜占庭帝国的煽动和支持,意在拔除波斯西进的这个前哨站,试探大唐的反应底线。
西陲变局,骤然升级!
李琰看着军报,眼神锐利起来。地中海的“冷和平”似乎正在被打破,一场局部的热战不可避免。这将是对波斯女王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大唐帝国西亚战略的一次重要检验。
他立刻召见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以及阿史那云等将领。
“波斯求援,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一场关于是否出兵、如何出兵的激烈讨论,在紫宸殿内展开。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加速运转。
维京使团带来的新奇尚未消退,西陲的烽火已点燃。长安的繁华与波斯的战报,构成了帝国日常的一体两面。李琰知道,真正的挑战,从来不会因为都城的太平盛世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