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回到知青院这边。
自从姜承宇搬走了之后,他们屋子里只剩三个人。
但是隔壁屋里住了六个人,其中一个搬了过来。
他们的床只不过是木板搭的大通铺。
张正睡在中间。
这时候知青院里的人早就吃过饭,洗漱完上床了。
见他回来,同屋的几个人纷纷停下手里的动作看向他。
弄的张正格外不自在。
“你们看着我做什么?我过来拿盆洗脚。”
说着从床底下拿出自己的洗漱用品转身就想出去。
睡在最外面的知青乔武是个一米八几的壮汉,下床拦在他的面前。
张正个子中等,只有一米七多,被乔武这样的大高个拦下,心里还有点慌。
不过刚到他们这是在知青院,只要叫一声就有人出来,心里倒是安定不少。
语气强作镇定,皱着眉道:“乔武你要干什么?”
乔武丝毫不在意。
他在城里的时候就是个小混混,打架这方面从来没怕过谁。
“没什么,就是想问问你,你整天跟姜承宇在一起,他跟没跟你说过关于工农兵大学名额的事情?
你们的关系一向最好。
他腿瘸了不能走了,是不是把名额给你了?
要是真的你就直接跟我们大家伙儿说,也别让我们整天为了一个名额的事情吵来吵去,影响大家的感情,你说呢?”
他虽然对上学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好歹也是大学。
而且以后毕业了能直接去县里或者公社工作,总比下地轻松。
而且他不耐烦看大家整天为了这件事闹的不可开交。
行不行的不过一句话的功夫。
“你胡说八道什么?
名额是老姜的,就算他不能去,最后这个名额也是要队里做决定,哪是想让就能让的?
你们要是有这个想法不如直接去找大队长,我从不在意这个名额,也没听老姜提起过这件事,所以也不必从我这打听什么了。”
他虽然心里有些想法,他也知道自己争不过别人。
不说知青院里的人大部分都是初高中毕业,就是队里的人也比他机会大。
“呵,不在意?如果不是为了这个大学名额,你会这个上赶着舔姜承宇的臭脚?
每天帮他干活,伺候他吃喝上厕所,就差直接喂他嘴里了。
要是什么都不图,你能这么上赶着伺候他吗?”
房间里另一个人冷笑一声。
张正不用回头也听出是谁的声音。
杨林!
跟他和姜承宇一直不对付。
他们虽然不是同一批下乡的知青,但是是从同一个城市来的。
甚至是同一个学校的校友。
杨林比他们大一届,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多多少少见过面。
而且言语中杨林貌似对姜承宇家还挺了解的,总之挺看不上。
这一点就连张正都不知道。
因为姜承宇本就是转学来的,在学校的时候并不算熟悉。
他们是下乡之后关系才逐渐好起来的。
但是杨林貌似不一样,他像是知道什么。
只是也从来没听他提起过。
这时候听他的话说的那么难听,张正气的脸通红,拳头捏紧。
“你,你!!
杨林,我自认为我们是同一个城市来的知青,就算相处不到一块儿,也不至于让你这么看待我跟姜承宇吧?
以前我们虽然是一个学校的,但是我记得并没有得罪过你。
你是对我有什么意见?不如直说,何必把话说的那么难听。
我很老姜关系好,他受伤那么严重,现在更是没办法下地,我处于好心照顾他,怎么到你这我成了上赶着伺候了?
咱们都是五湖四海的知青,遇到困难了搭把手不应该吗?
照你这种想法,咱们以后遇到事情就只能自生自灭了?
你们以后也不会遇到事情,也不需要大家伙儿搭把手了是吗?”
张正极力克制自己的语气。
大家住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他不想把话说的太难听。
但是杨林的话还是伤到他了。
姜承宇家里条件好,下乡带来的东西也都是好东西。
而他家里条件普通,甚至不如大部分的知青家里。
所以在其他人看来,他跟姜承宇交好,就成了他讨好姜承宇,是姜承宇的佣人,保姆。
见气氛剑拔弩张,赵通海出来打圆场。
“好了好了,大家都是知青一块儿住了这么多年,哪里就至于这样。
张正说的也没错,就算姜同志不能去上大学,这个名额究竟会给谁,也是由队里面决定。
如果大家都有想法的话,不如有时间我们一起去找大队长报名。
咱们这么多人呢,只有一个名额。
总不至于还要为了这么一个名额打起来吧!”
杨林冷哼一声不再说什么。
他对大学名额没什么兴趣,只是单纯看不上姜承宇罢了。
他家跟姜家是隔壁,对姜家的事情再清楚不过了。
对于姜承宇抛弃养大他的亲生母亲,为了物质巴结亲爸后妈的做法,是极其看不上眼的。
只不过他不是喜欢说人长短的性格,所以从来没对外人说起过。
他之所以说话这么冲,是因为他知道姜承宇的这个工农兵名额是怎么来的,也知道姜闫凯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他才不会告诉姜承宇,让他胡思乱想去吧。
乔武见最看不惯姜承宇跟张正的杨林都不开口了,他也不再说什么。
张正冷着脸端着盆出了屋子。
其实大队长也在纠结这件事。
这个名额并不是公社分下来的,而是上面指定给知青院的姜承宇。
只不过这个名额是按照规定和程序直接给到了大队里。
所以现在姜承宇出了这样的事情,队里有权利换人。
毕竟最终人选还没有报上去,换人也来得及。
每天都有知青跟社员来向大队长打听这件事,他愁的头发都快掉了。
名额给社员,知青们不愿意,他们认为这个名额本来就是知青的,姜承宇没办法去,也只能让其他知青去。
但是给知青的话,社员也不愿意。
他们觉得这个名额是队里的,自然应该给队里的孩子。
知青都是外来的,当地人都排外,自然不愿意把这么好的机会让给外人。
大队长愁眉苦脸的,拿出烟卷抽了起来。
“你说咋办吧,这个月底之前必须把名字报上去,没几天时间了。
要是还不决定的话,我们这大队部都快让知青们踏平了。”
书记也一脸愁容的抽着烟,缓缓吐出一口烟圈,语气平缓:“还能怎么办,要么投票,要么抽签,公平公正。
选上选不上全凭运气,到时候谁也怪不着谁。”
这也是他们队里一向的做事规则。
比如队里的小队长小组长选择上,就是通过社员们的投票决定的。
其中肯定会有掺杂私心的,但这都是正常的。
只要不影响大队里的利益,选谁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