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边说着,一边注意着面前这个大女儿的脸色,生怕她甩脸子。
也不知怎么回事,自从这个大女儿结婚之后,主意是越来越正了。
以前找她抱怨点什么,哪怕她在不乐意听,最多也就是保持沉默,不回话罢了。
但是自从结婚之后,每次她说了什么她不愿意听的,都要说她一顿。
儿女大了以后,做父母的多数看子女脸色过日子。
苏玉英只觉得谁家做老娘的像她这么憋屈,儿子闺女都能教训她,关键是她还不敢说什么。
胡惠知则没想那么多,她只是觉得小妹应该不会这点事也不懂,她打算等会儿私底下单独问问。
有些事情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话不能全听,哪怕是自己亲妈,也难免带上自己的情绪。
所以她为没打算争执什么,点点头道:“我知道了,等会儿我问问她。
你又不是不知道小芸的性子,从小就听话,性子也安静,估计也是平时太忙了。”
苏玉英想要反驳,她哪里忙了,能比他们这些每天都要下地干活的人还要忙吗?
平时闲着没事儿不回家,反倒往知青院里凑。
说是一块讨论研究蘑菇增产的事情,但实际上到底去做什么谁又知道。
她跟姜承宇虽然过了明路,只等着找个好日子结婚。
但到底是未婚男女,她整天往知青院跑,都不知道外面的人说话多难听。
不过她嘴张张合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胡惠知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索性换个话题,问起家里面的事情。
说起这个,苏玉英倒是想起一件事。
脸上愤愤的,生怕被人听见,小声的说道:“你都不知道,前段时间有几个陌生人过来打探,几年前有谁家包养了个孩子。
出生年份,女孩,我怀疑是不是康乐她亲爹家那边找过来了。
咱们附近这些年也没听说过谁家领养了别人的孩子的。
而我们家当初你大嫂生产是去了县里医院的,那孩子的事情没人知道。
后来把康乐抱回来,我也只对外说早产,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
所以也没人怀疑什么,这事儿连你二婶家我都没说。
毕竟你嫂子家里的事情大家谁不知道,又害她早产伤了身子,那段时间我拦着没让人来家里看她。
直到孩子满月才抱出去见人。”
说着不由庆幸起来:“幸亏当初我做事谨慎了些,要是被人知道康乐的身世,这会儿指不定真的被人找上门来了。
再说也真是的,当时可是说好了,他家那边确定不要这孩子了,我们才愿意抱回来的,现在又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想等孩子长大了再来摘桃子?想得美。”
苏玉英咬牙切齿,心里把那家人恨的不行。
“所以康乐的事情绝对不能说出去。
听说那家人离我们这边不近,他们既然已经过来找过了,而且没找到,估计以后也不会再来了。
当初可并没有跟他们说把孩子抱到哪儿去了,也没跟他们说抱养孩子的家庭,估计他们最多也就是过来碰碰运气,没想着真能找到。”
胡惠知也是没想到那边竟然还能找过来。
不过又想到当初他们的借口是说抱给了同事家里。
这么想着,又交代道:“妈,你再去舅舅家的时候,无意间提一提这件事,说当初抱养的那家人,全家都搬走了,去了女方娘家那边,具体是哪我们这边也不清楚。
其他的就别多说了,他们爱打听就打听吧。
反正嫂子当年确实生了孩子,任谁也不会怀疑到我们家头上。”
知道这件事的只有他们自己家里人,自己家不说出去任谁也不会知道所以胡惠知其实并不太担心。
苏玉英原本还挺着急的。
虽然康乐不是她亲孙女,但是她确实做到了当初自己的承诺,把康乐当成自己亲孙女照顾。
这些年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对这唯一的孙女,比对几个孙子都要好,都要关心。
见自家心里一向有成算的大闺女一点都不着急,也放下心来。
她真担心那家人找过来。
孩子都五六岁了,哪怕不是亲生的,但是是自己从小一把屎一把尿照顾长大的,感情自不必说。
她怎么也不能接受把孩子还回去。
说起孩子的事情,她又不由担忧起来。
“楚瑾也不小了,你跟女婿什么时候生二胎?你堂姐结婚比你晚,现在老二都一岁多了,你怎么也不着急?
难道是当时生孩子的时候伤了身子?你有没有去医院里看看?”
这事儿她前两年就提起过,但当时就被胡惠知挡了回来,只说暂时不打算生了。
她没放在心上,孩子一个怎么够,这年代生两三个的都是少的。
多的是七八个,十几个的。
就说他们大队有两家,都是生了十二个孩子。
现在孩子长大了,家里多热闹啊。
更别提苏巧莲也是生了四儿一女,要是自己闺女只生了一个,难保婆家不会有意见。
胡惠知没想到这次回来会被催生。
她跟王旭阳早就商量好了,压根没打算再生。
这会儿自然也就直说了:“妈,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有楚瑾一个就够了,生那么多做什么。”
“那怎么能行,一个终归太少了,以后楚瑾要是遇到点什么事情,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以后压力也大。
不拘男女,好歹有个伴不是。
我听你二婶说,你堂姐还打算再生呢。
她前头本就有一个闺女,自己又生了两个儿子,之后不管生男生女也都没什么压力。
你婆家大嫂也生了三个,五弟妹生了两个,而且他们还年轻,指不定后面还打算要。
就你生一个,人家兄弟姐妹多,在一块儿玩也是护着自家的,楚瑾被人欺负了都没个兄弟姐妹帮衬。
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往长远了看,以后年纪大了后悔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