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望着怀中乖顺得像只小猫的如懿,莫名生出几分怅然。沉默半晌,他的视线才终于落回到戏台上。
彼时,戏台旁边,那满地的梅花中,忽而悠然扬起一女子纤细翩然的身影。
女子踏着丝竹轻缓而来,一袭淡淡云黄色长裙飘逸如轻云明月,清素衣衫上只绣着朵朵秋菊。
有风,轻轻吹起她衣衫上的飘带,迤逦轻扬,灼烁生辉,转袖回眸间凉风暗起,身姿空灵。
女子的嗓音柔缓,伫立在这静好的月色之中,侧身依依念道:“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她轻轻吟唱,余音袅袅飞扬而去,身子慢慢地低旋下去,低旋下去……
仿佛成了袅袅的藤蔓轻缠,落在了散开的裙裾之间,盈然招展,风姿眷眷。
如懿扭头看向皇帝,却见皇帝看得痴了。
他喉结上下滚了滚,旋即拊掌笑道:“好!好啊!真是舞得极好!朕原以为,墙头马上这出戏已经极佳,不承想,竟然被眼前这位美人,跳出如此好的舞姿。”
皇帝望着那个以纱巾覆面的女子,在女子凹凸有致的身材上,上下打量着,随后逐渐松开了如懿的手,缓缓起身,朝那女子走去。
皇帝那微微上翘的的唇角带着丝丝柔意:“皮肤白皙,歌唱得也很是动听,就连舞姿也跳得十分动人,你叫什么名字?”
那女子闻言,将覆面的纱巾微微往上又扯了半寸,手腕不经意间露出一截莹白:“回皇上,臣女意欢。”
“意欢?倒真是一个好名字,”皇帝眼神愈发迷离,靠近她道,“摘下你的面纱给朕瞧瞧。”
意欢微微垂眸,抬头看了一眼如懿,并未摘下面纱。
皇帝刚欲再次发话,如懿却轻轻扯了扯皇帝的手腕:“皇上,瞧您,都没有心思陪臣妾过寿了,今日是臣妾的生辰,皇上若是看上了其他的佳人,臣妾可不依皇上。”
皇帝咳嗽一声,面上掠过一丝尴尬之色:“如懿啊,你多心了,朕只是因为她唱了一出咱们都喜欢的墙头马上,这才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
“皇上既然这样说,那……”如懿撇了撇嘴,旋即吩咐一旁的意欢,“那意欢姑娘,你一会儿去内务府领了赏钱,便可以出宫了。”
意欢恭敬地跪下身去:“是,多谢娴妃娘娘。”
“如懿!”皇帝哪里舍得让意欢就这样走了。
他猛地按住如懿的手,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急切,目光却仍黏在那纱巾覆面的女子身上。
“这意欢姑娘唱得动情,舞得也雅致,是难得的妙人。她既是为你生辰助兴,何必急着让她走?”
如懿垂眸,看着被皇帝按住的手,指尖微微蜷起,面上却漾起几分娇嗔的笑意,轻轻挣了挣手。
“皇上这话,倒像是臣妾小气了。只是臣妾想着,这女子,既然是外头请来的,夜里出宫多有不便,不如赏些银钱让她早些回去,免得家里人挂心。”
她抬眸望向皇帝,眼底带着恰到好处的委屈,“再说,今日是臣妾生辰,皇上的心思,若是都放在旁人身上,臣妾……臣妾心里会酸的。”
皇帝眉宇微微一蹙,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颇为不悦。
“如懿!今日虽是你的生辰,但这女子,能将这《墙头马上》的舞曲,舞得如此动人,为你生辰添彩助兴,你又何必急切的赶人出宫?这梅坞是朕为你而建的,可今日,你是要让朕在这梅坞里,扫了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