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上,吴汉对监军郑兴和诸位副将说:“今日得胜,全靠各位用命,想我汉军一天来回行军七八十里,还能连胜两场,放眼整个战争史,也算是奇迹了。”
高峻说:“这还不是大司马用兵如神,这三天让士兵们吃的饱饱的,不然哪有力气如此行军啊。”
吴汉说:“说道用兵如神,还得是咱们圣上啊,他一个月前就预料到了我会由此惨败,只怪我当时太过轻敌,没有听从陛下的旨意。唉,可惜啊,白白折损我万余将士。”
高峻说:“我们这不是大胜吗?不但杀了三万蜀军,还将他们主将副将都杀了,哪里是惨败?”
吴汉说:“这胜的多险啊,若是昨夜咱们被蜀军发现,非要损失一半兵马不可,也自然不会再有今日的大胜。如今想来我才明白圣上的意思,昔日耿征北守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境内),而不去攻打张步的剧城(今山东省潍坊市境内),引得张步倾巢而出。耿征北以逸待劳,一举歼灭张步主力。陛下令我退守广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境内),定然是让我效仿耿征北,的确是啊,若是今天这一仗是在广都打,咱们一路追杀,定然比今日杀敌杀的多。可惜了前日战死的一万将士,因为我的轻敌白白的葬送了性命,我有罪啊。”
郑兴说:“我原来在隗嚣帐下,以为咱们的圣上只是善于用人,后来到了圣上身边,我才知道,圣上的确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用人、治国、制衡各方面势力都不亚于历代雄主,尤其是军事指挥这方面,往往人在千里之外,就好像亲临战场一般。”
吴汉说:“谁说不是呢,陛下乃一代圣君,能够洞察数千里之外的军情,而且往往能预测战争的走向,我等不及也。”
郑兴说:“各位将军们都是半路出家,圣上可是从小就跟随高人学兵法。据说陛下的师父云逸不但功夫当世第一,就连兵法也是登峰造极。后来湖阳长公主不知从哪里给陛下弄到一套完整的《鬼谷兵法》,陛下又研习了多年。新莽时期,陛下又入太学,四年间也是以研习兵法为主。战场形式,瞬息万变,虽然制胜的方法有很多,可谁也不能保证每次都从中找到最佳的办法。可我看了陛下这么多年指挥大军作战的记载,发现陛下总是能够第一时间从众多可能性中找到最佳的答案,当真是圣明啊。”
吴汉说:“是的,陛下多次说不让我们称他圣上,可他哪里知道,圣明二字,早已经深入了我们心中。”
庆功宴结束后,吴汉给刘秀写了一封战报,详细描述了这一个月来发生的战事,并为自己没有听从刘秀的命令,贸然进军,向刘秀承认错误。
刘秀收到吴汉的战报后,给吴汉回信说:
当朕听说你没有听朕的话,贸然出兵之时,朕就已经料到了你会有此一败。不过好在你能灵活处置,反败为胜。如今你可退守武阳,若公孙述派兵攻打你,你则根据地利给予痛击,如果公孙述不攻,你则可令刘隆部精锐骑兵去袭扰他成都外围军队(今四川省成都市境内),蚕食蜀军兵力。马上就秋收了,你可围绕着收粮、抢粮和公孙述全面展开小规模战斗,如遇公孙述主力,则要避而远之,专挑他薄弱的地方打。若你能按照朕的部署去严格的执行,那大事可成。
刘秀并没有让信使把信直接交给吴汉,而是让信使交给刘隆,并让刘隆率领所部骑兵一万九千人至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由水军直接送往前线。
吴汉看到刘隆率精锐骑兵到来,激动的出城迎接。
吴汉拉着刘隆的手说:“哎呀,我前两天还和郑大夫说,咱们陛下圣明神武,这陛下就把你骠骑大将军给我派来了。这成都周边一马平川,我就一直在想,要是有支骑兵部队,那这仗就打的舒服多了。这下好了,你来了,剿灭公孙述指日可待啊。”
刘隆回答说:“大司马,陛下交代了,此战我全听大司马调遣。不过陛下还有一道诏书让我交给你。”
刘隆说完,从怀中掏出刘秀给吴汉写的诏书。
吴汉看后,坚决按照刘秀的方针执行,让刘隆依托骑兵的优势,不断袭扰公孙述城外大营,不敢再有丝毫冒进。
刘隆是老汉军了,刘演起兵之初便在军中任职,更始帝时期,在汉军中任骑兵校尉。跟随朱佑、臧宫投靠刘秀后,便一直带领骑兵部队,对骑兵的战法极为了解。
刘隆利用骑兵之便,将两万人的部队分为两组,每天一组休息,另一组出营,对成都外围的蜀军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可每当蜀军集结大兵救援后,刘隆却丝毫不做留恋,转头就跑。
蜀军哪里见过这种上万人的骑兵部队打游击战,被打的晕头转向,十日间大仗小仗打了五六十次,虽然也不过只损失了不到两千人,可整日奔波支援却也把蜀军累得够呛。
虽然汉军没有大举进攻,可却依然使公孙述坐立难安。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是吴汉的虎狼之师。
实在无法忍受刘隆骑兵的袭扰,公孙述派遣大司马公孙光率领八万大军攻打吴汉。
吴汉听从刘秀的旨意,将城外的部队统统撤离,单留广都一座城给公孙光攻打。
公孙光一连攻打半月,损失惨重。
算着差不多秋收的日子到了,吴汉传令刘尚、刘隆两部前来支援。
看着援军到了,吴汉也倾巢而出,蜀军一连攻城半月,早已是疲惫之师。吴汉守城虽也劳累,可比起攻城的蜀军却是强上太多,再加上刘隆、刘尚两部此时都是生力之军,将公孙光打的大败而归。
经此一战,蜀军又损兵两万,此时成都也仅剩了十万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