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我想着既然来了,就带着我家老爷子在这边转一转!你们要不要一起?那万岁山看情况我们是去不的,你们应该也玩的可以了吧?明天一早我带你们一起清明上河园逛一逛如何?”
早上六点一醒就发现斯老弟昨晚发来的信息!想着昨天在万岁山已经感觉玩的差不多,便决定跟随斯老弟的脚步,一起去他说的清明上河图看一看!
“好啊!那就一起玩!正好我们这两天在万岁山也玩的差不多了!”
“那好!我昨天专门把这景区大致看了看,这里面节目也不少,而且节奏相对来说缓慢,且园区内有观光车、游船等代步工具,可减少步行距离。挺适合我家老爷子!”
“哈哈..好!想必这攻略你也做好了!那就听从你的安排!咱们几点过去?”
“嘿嘿,我算了下,我的车正好可以坐下我们五个人,待会儿吃了早饭,八点钟我开车去接你们,然后一块过去!”
“好!”
待到孙子他们醒来,我将此消息告诉他们,孙子还是很高兴的。开始向我打探起清明上河园的情况。我则简单的给他描述了一番。当得知是和斯老弟他们一起的,孙子显得更是开心。
“哦...可以和帅爷爷一起玩喽!”
“哈哈...你到时候可得跑慢点,还有一个太爷爷呢!可不能跑的太快。”
“我知道的!昨天我们一起吃饭,他还一直帮我夹菜呢!”
早上,8:30,晨雾散去,开封城的阳光便斜斜地铺在青石板路上。我和斯老弟并肩站在清明上河园的朱漆大门外,看他扶着年近八十的斯老爷子,我则牵着六岁的孙子轩轩,老婆在一旁牵着孙子的另一只手。
“爸,您看这门楼上的画,跟咱那边古镇的木雕比,是不是另有讲究?”斯老弟笑着帮老爷子理了理衣襟。
斯老爷子眯着眼睛打量那“清明上河园”的匾额,手指轻轻敲着拐杖:“这气魄不一样,江南的园子是水做的柔,这儿是墨画的厚。”
孙子早按捺不住,拽着我的手蹦蹦跳跳:“爷爷,这里面真有你让我看的大船吗?就视频里那艘!”
我笑着刮了下他的鼻子:“保管比视频里的还好看。”
刚进园门,就见一群身着宋装的“衙役”敲着铜锣走来,“包公迎宾”的队伍浩浩荡荡。孙子立刻挣脱我的手,跑到队伍旁跟着迈正步,然后很快又跑回来牵着我的手。这一举动引得我们几人哈哈大笑。
斯老爷子走的不快,眼睛却没闲着,一会儿看路边捏面人的师傅捏出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一会儿又指着叫卖“大宋糕点”的摊位点头:“这叫卖声,比咱那边乌镇的评弹还热闹几分。”
斯老弟本想去租辆电动观光车,斯老爷子摆摆手:“先别急着坐车,我先慢慢走一段,闻闻这园子里的味儿。”阳光穿过柳树枝条洒在他银白的头发上,他深吸一口气,“是草木香混着点心甜,跟杭州灵隐寺的香火气不同,更有人间烟火。”
孙子却被不远处的旋转木马吸引,踮着脚望得出神,老婆笑着掏出说道:“轩轩别急,咱先陪爷爷看会儿景,等会儿让你坐两圈。”
“好!”
沿着汴河往前走,两岸的宋式建筑鳞次栉比,酒旗在风里招展。斯老爷子指着河上的画舫感叹:“咱江南的船是乌篷船,摇着橹咿咿呀呀;这儿画出来的船,连帆上都绣着花纹,像把整个江南的春色都搬到船上来了。”
正说着,画舫不远处飘来悠扬的古筝声,孙子立刻停下脚步,歪着头听起来:“奶奶,这声音好好听啊!”老婆笑着道:“对啊!不过你今天可要跟紧我们啊!”
今天大家都格外的激动。如果说万岁山以表演为主,那这清明上河园的风景建筑文化气息更重一些。大家都被深深的感染着。
斯老爷子见到这些场景也是打开了话匣子,每到一处,都会与他们那边的风景做个对比。
孙子在一边,一会儿拉着我的手,一会儿跑到斯老弟旁边,一会儿慢悠悠的跟着斯老爷子的脚步。
走到虹桥附近时,正好赶上“王员外招婿”的表演。孙子挤在人群中,看得眼睛都不眨,当绣球抛出来时,他竟跳起来想去接,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斯老爷子站在后面,看着台上穿着红嫁衣的“小姐”,忽然对斯老弟说:“咱绍兴的社戏是在水边搭台,这儿是把整个戏台子搬进了生活里。哈哈...你要不要去抢一下?”
“我还是算了吧!要不给您抢一下?哈哈...”
“臭小子...”
斯老爷子体力有限,玩转了一些地方以后,斯老弟找了一处凉亭,我们一起走上去,人也不少,但是看到斯老爷子过来,一对小情侣主动的给让出了位置。
“谢谢啊!小伙子!”斯老爷子,伸手点头示意。
中午时分,斯老弟领着我们在“孙羊正店”吃饭,木窗雕着缠枝莲纹,桌上摆着青花瓷碗。孙子直接捧着汴京烤鸭啃得满嘴流油,斯老爷子则爱吃那道宋嫂鱼羹,尝了一口便点头:“这滋味跟西湖的鱼羹不同,多了点北方的实在,鲜得更沉。”
斯老弟给老爷子夹了块软嫩的豆腐:“您慢点儿吃,这儿的师傅知道老年人牙口轻,特意炖得烂乎。”随后又笑着给我倒茶:“咱哥俩儿以茶代酒,这趟来开封,玩的挺好!”
茶入喉,窗外传来说书人的醒木声,恍惚间真像闯进了千年前的汴梁城。
午后阳光正好,我们继续坐上观光车沿湖而行。孙子趴在车窗上数湖里的锦鲤,斯老爷子则望着岸边的垂柳出神。“你看这柳树,”他忽然开口,“江南的柳是临水照影的柔,这儿的柳是随风摆腰的俏,就像咱南北的人,脾气不同,心却都是热的。”
斯老弟扶着斯老爷子的肩:“这以后没事儿了,我就带您在周边的各个景区多转转,再好好比一比。”
老爷子笑着点头:“好啊,有你陪着,去哪儿都好。”
这难得父慈子孝的画面,也是引的我开怀大笑!
开着观光车来到“上善门”,阳光正把城楼染成金红色。我们扶着老爷子登上城楼,俯瞰整个园区:汴河上的画舫缓缓游过,岸边的灯笼次第亮起,远处的戏台还传来隐约的唱腔。孙子趴在垛口上,指着远处的风车大喊:“爷爷,看,那儿有彩虹!”
斯老爷子望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轻轻叹了口气,却不是怅然,而是满足:“江南的园子是一步一景,藏着秀气;这儿是一园千景,盛着大气。可不管是秀气还是大气,最暖的还是身边的人啊。”
斯老弟则是直接掏出手机说要给我们拍一张合照,他把手机设置好,放在一处平台上,我搂着老婆,他扶着老爷子,孙子就站在中间比着剪刀手。
如此游玩下来,很快暮色降临,斯老弟开始带着我们往出口走。此时路边的灯笼亮了起来,暖黄的光映着朱红的廊柱,像给园子裹了层蜜糖。
看着孙子累得走不动,我说抱着他,他也不让,只说还能坚持!嘴里还和她奶奶互相说着今天的趣事。
斯老爷子在斯老弟的搀扶下,声音里带着一丝倦意却满是笑意:“这趟没白来,比我想象中好。江南的景是水做的诗,这儿的景是人间的歌,都得有人陪着听才够味儿。”
走出园门时,夜色已经漫了上来。汴河上的灯光倒映在水里,碎成一片星河。五个人的脚步声伴着欢声笑语,在青石板路上轻轻回响。斯老爷子的拐杖敲在地上,笃笃的声响像在给这趟旅程打着节拍,每一声都藏着岁月的暖,每一步都踩着家人的甜。
原来最好的风景从不是远方的奇观,而是身边的人笑着、走着,把寻常日子过成了诗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