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嗣收起赤弦,他也不知道有没有射中目标。
由于天色实在太暗,他也只能朝着完颜娄室的帅旗下一连射了三箭,
至于能不能射死他,就看天意了。
不过这次的战略目标是达成了,估计女真骑兵很长一段时间没法渡河了。
杨元嗣的三箭射死了完颜娄室的两个侍卫,射伤了他的右臂。
完颜娄室无法看清对面有多少人,根据箭矢的数量来推算,
登州军肯定是超过了千人。
杨元嗣不可能将全部的兵力都放在这里,这说明他肯定有援军。
完颜娄室的臂甲被完全射穿,手臂流血不止,
他已经没有了再战的能力,只能无奈的指挥部队撤退。
花荣带着战士们大声喊道:
“我们在下游还有三千人,不怕死的就过来吧!”
女真骑兵有的能够听懂汉话,有的听不懂。
完颜娄室脸色铁青,知道自己所想不错,肯定是金州来援军了。
金军如同潮水一般往上游退去,不到半个时辰撤了个干净。
杨元嗣派出数队游骑沿着上下游巡逻,防止金军去而复返。
等到天色明亮的时候也没有再发现金军。
杨元嗣看着河面上女真骑兵的尸体深吸一口,以后面对的敌人可能就是这些强大的金国精锐了。
他率领登州骑兵返回营地的时候,对面的金军正在生火做饭。
完颜宗翰心中焦急,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完颜宗弼也很焦急,不过他焦急的不是改撒的性命,是娄室的消息。
等到侍卫传回来消息的时候,完颜宗弼大怒,
他想不到杨元嗣会如此狡猾,提前埋伏他。
既心疼精锐损失,又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
完颜宗弼吹响号角,召集自己的部众就要赶过去强攻。
完颜宗翰带着亲兵们极力阻止,正不可开交的时候,完颜杲赶到了。
他还带来了一个不知是好是坏的消息:完颜宗望回来了。
完颜宗翰心里一松,现在局面已经逐渐有失控的迹象,
燕云和人口这次得不到,还有一次,
老爹要是没有了,却是没有下一个了。
完颜宗望还没进城,宗干等人就将近期发生的这些事情告诉了他。
他并没有着急行动,而是亲自去杨朴府上商议。
完颜宗望脸色铁青的听完了杨朴的分析,沉声道:“宗弼胡闹,宗翰怎么也如此不晓事?”
杨朴沉吟道:“这根本不是什么晓事不晓事的问题,他们是不尊重吴乞买的帝位……”
完颜宗望摆了摆手,说道:
“这些以后再说,我先去元嗣那里,解决了改撒和宋使的问题。”
当完颜宗望的帅旗出现在混同河的时候,完颜宗弼和宗翰都知道,事情已经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女真人是最虚实的,崇尚的就是绝对的力量。
现在完颜宗翰的部众加上完颜晟的本部,实力已经压过了宗翰、宗弼等人。
完颜宗翰已经意识到原来的计划已经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了。
与其等着完颜宗望责问,倒不如主动出击。
“阿哥跟杨元嗣的一向交好,赶快去看一下阿爹吧。”
完颜宗翰拉住宗望的手,急切的说道。
宗望脸色严肃的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完颜宗弼也低着头,躲避着宗望的目光。
完颜宗望叹了一口气,单人匹马朝着杨元嗣的营地走了过去。
杨元嗣看到是完颜宗望的帅旗,知道自己等的人终于来了。
现在金国这群人,杨元嗣是一个也信不过。
他们不再是完颜阿骨打那样的有着超凡远见的政治家了。
最可怕的不是聪明狡猾的敌人,而是愚蠢且毫无底线的对手。
完颜宗望既有能力威望,也有理智,无疑是谈判的最好人选。
杨元嗣用力抱了抱宗望,说道:“大王安葬好了吗?”
完颜宗望想不到他会问这个问题,笑道:“一切都办妥了,想不到我不在的时候他们搞出这么大的乱子。”
杨元嗣也笑道:“现在这个乱摊子也只有你能够收拾了。”
完颜宗望笑道:“不过是小孩子的儿戏罢了。”
不过很快完颜宗望就笑不出来了,杨元嗣已经不是他印象中的那个单纯的青年了。
本来完颜宗望以为凭着杨元嗣对自己的信任,他能够将完颜改撒直接带走。
想不到杨元嗣连完颜改撒的面都不让他见,而是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完颜宗望听后沉默了半晌,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听元嗣的吧。”
杨元嗣看他如此,安慰道:“阿哥不要多心,只是现在除了你,其他人我都信不过。”
完颜宗望拍了拍杨元嗣的肩膀,低头转身去了。
杨元嗣嘱咐了花荣几句,也让他随着完颜宗望去了。
完颜宗望没有理会宗翰和宗弼等人,直接去了城外的军营。
虽然军营里都是完颜宗弼的下属,但是宗望带着自己的亲卫长驱直入,没有人敢阻拦。
赵构看到完颜宗望带队而来,还以为要对他不利。
花荣好一番解释,他才放心下来,知道了杨元嗣的计划。
杨元嗣愿意留下来做担保,要求金国首先将大宋的使节团队送出国境。
他的亲信花荣随队而行,直到花荣安全返回混同河的营地,登州军才能将完颜改撒归还给宗望。
这个办法对双方来看都比较公平,只是要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
完颜晟在宗望回来后也有了主心骨,在欢送宋使的宴会上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将扣押宋使的责任完全推给了不懂事的野蛮下属。
赵构心照不宣,接过了表示友好的国书,领了一大堆金国的礼物,几乎是隔日就开始启程。
高俅秦桧等人更是害怕金人变卦,在女真骑兵的护送下匆匆南返。
等过了长城,郭药师派出信使去燕京招呼大军接应,赵构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对花荣说道:“你不必再送,赶快赶回去,杨郡王还身处险境,替孤感谢他忠心体国。”
花荣看宋军接应的人马已到,也拜别了赵构,返回了黄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