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军覆灭东狄联军的战报像野火般烧遍燕州,正向着更远的疆域蔓延。
燕京,宰相府内。
宇文弘死死攥着手中刚送来的军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纸上的墨迹仿佛化作利刃,一刀刀剜着他的心神——燕山军大胜,东狄联军全军覆没,而大燕的定北军精锐几乎折损殆尽!
代山被枭首!
定北军高岳战死,王鼎、郭登阵亡,独孤承下落不明……如今偌大的燕京,竟只剩万余燕京三卫的老弱残兵和两千羽林卫!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宇文弘猛地将案几上的茶盏扫落在地,瓷片碎裂的声音在寂静的厅堂内格外刺耳。
他额头青筋暴起,眼中血丝密布,连日来的焦灼与恐惧几乎将他逼至崩溃边缘。
前几日,代山还送来捷报,声称燕山军已被击退,只需抓紧补充粮草军械,胜利唾手可得。
谁料转眼间延庆府叛乱,二十万东狄联军灰飞烟灭,快得让他连做出应对的时间都没有!
“东狄人靠不住了……大魏……对,大魏!”
宇文弘喃喃自语,颤抖着手提笔疾书,一面向东狄黄台吉求援,一面向大魏皇帝表忠心,愿献燕山全境归附。
局势骤变,他这个左右逢源的“三蛋宰相”此刻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报——!”
一名心腹慌慌张张冲入内堂,跪地急声道:“相爷,陛下……陛下带着两千羽林军,说是暑气难耐,要北上承德府避暑,已经出城了!”
“什么?!”
宇文弘如遭雷击,眼前一黑,踉跄几步险些栽倒。
他一把揪住心腹的衣襟,厉声吼道:“谁准他们走的?!羽林军将领呢?为何不报告?”
心腹面如土色,颤声道:“探子……探子们全无消息,羽林将领也未请示相爷,直接护驾离京……”
他一把抓住案几边缘,指甲几乎抠进木头里。
“这个蠢货……燕京要是丢了,他去承德喝西北风吗?!”
宇文弘松开手,颓然跌坐在椅上,冷汗涔涔而下。
更让他心惊的是——羽林卫中的探子和将领竟未提前通报,将领也未请示就直接跟着皇帝跑了!
果然高岳一死,有些人开始有小心思了!
今日他们敢擅自带走皇帝,明日是不是就敢提刀闯进宰相府?
“传令!”
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狠厉之色,“速调崔元的四千定北军残部回防燕京!另备大船数艘于天津卫,随时待命!”
手下领命而去,宇文弘独自站在空荡的大厅中,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只觉寒意彻骨。
燕京已如风中残烛,他感觉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曾经慑于高岳定北军实力被压下的仇恨和贪婪如今让他感觉如芒在背,而他的性命,此刻悬于一线。
北面的曹家皇帝已经北逃承德府。
南面金陵城的夏夜闷热难当,曹祯搁下朱笔,案头堆着的奏折已经高过他的额头。
他手中攥着一叠奏报,每一份都仿佛重若千钧——西羌和伪梁联军十万,已兵临平凉、庆阳二府,一旦破城,便可直扑西安;
而另一路六万大军由拓跋察哥率领,正猛攻燕山卫,似乎意图牵制晋州军支援秦州。
北疆防线摇摇欲坠,而东面的齐州更是溃不成军,多耳衮的部队包围兖州府,齐州军残部十不存三,根本无力抵挡。
“英国公张维的禁军呢?江南兵呢?!”
曹祯猛地拍案,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火,“为何还在淮河边上磨蹭?再拖下去,多耳衮就要饮马淮河了!”
侍立在一旁的小太监低声道:“陛下,英国公上奏,说是江南粮草调运不及,需再等几日……”
“等?多耳衮会等吗?!”
曹祯冷笑,“朕看他是畏敌不前!”可眼下除了催促,他竟毫无办法。
朝中官员争相反对他大开纳捐之门(俗称捐官)
可不纳捐,军费从何而来?粮饷从何而来?
他只能咬牙准了右相司马嵩的提议,在江南广开捐纳,哪怕此举会激起大批读书人的反对。
“太平……太平……”
曹祯盯着御案上“太平兴国”四字,自嘲般喃喃道,“太平,可这天下何曾太平过?”
还有大臣竟提议南巡粤州,被曹祯当场打了板子。
现在那人还趴在值房里呻吟。
他冷笑,粤州?
咋不提台州和夷州?!(海岛奇兵)
再退就要退到海里去了。
淮河岸边的火光彻夜不熄,那是征发的壮丁在挖壕沟。
这些人里,十个有八个是北边逃来的难民。
“传旨——”
他声音沙哑,“命英国公三日之内必须进驻徐州,再敢拖延,以贻误军机论处!另,加派锦衣卫巡查金陵,凡有动摇军心、蛊惑南迁者,一律下狱!”
“陛下!陛下!大捷!大捷啊!”
东厂提督太监黄景一路小跑,手中高举军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他顾不得礼数,径直闯入殿内,跪地高呼:“定北侯张克在保定府大破东狄伪燕联军二十万!阵斩敌酋代山、高岳!东狄正红旗与伪燕定北军几近覆灭!天佑大魏啊!”
曹祯猛地从座上站起,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一把夺过军报,双眼如炬,逐字逐句地扫视着战报上的内容。
片刻后,他猛地合上奏折,仰天大笑:“好!好!好!天不亡我大魏!走,去内阁!”
内阁值房内,众臣正为调配前线资源忙的焦头烂额,忽见皇帝满面红光地踏入,手中扬着军报,声音洪亮:“诸卿!燕州大捷!张克一战灭敌二十万,代山、高岳授首!”
内阁瞬间沸腾。
诸葛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长舒一口气道:“如此一来,多耳衮孤军深入,后路将断,金陵无忧矣!”
右相司马嵩当即贺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天佑大魏,东狄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伪燕更是土崩瓦解!我朝中兴,指日可待!”
户部尚书司马藩更是激动上前,拱手奏道:“陛下,此乃千载良机!多耳衮部已成瓮中之鳖,若趁势反攻,必可全歼!
届时,光复旧都、收复辽东,亦非难事!陛下之功业,必将超越先帝,成我大魏中兴圣主!”
曹祯眼中精光闪烁,胸膛因兴奋而微微起伏。
是啊,若能一举歼灭多耳衮,收复燕京,甚至直捣辽东,他必将青史留名,成为真正的中兴之君!
他当即转向兵部左侍郎曾仲涵:“曾爱卿,可有良策,对付多耳衮这支孤军?”
曾仲涵沉稳一礼,道:“臣请陛下准臣展开军事堪舆图。”
曹祯挥手示意,两名内侍立刻抬来一幅巨大的《大魏军事堪舆图》,铺展于案。
曾仲涵执鞭指点,声音铿锵:“陛下请看,如今燕山军大胜,燕州方向已无敌手,多耳衮部孤悬于济南府、登州卫、兖州府一带。
其东面是蒙无敌所率的青州府齐州残兵,南面兖州府则是蒙田、蒙义的齐州残部,再往南,更有英国公张维十四万大军陈兵淮河。”
战略示意参考图,这是个纸面上教科书般的完美计划
曾仲涵顿了顿,深谙官场之道,涉及国家战略层面的决策他可不敢随便开口;
成了,功劳太大引人记恨,没成,这口锅他个正三品的侍郎身板可背不动,所以得让陛下自己说出来,这样最稳妥,中庸之道,回去得继续写日记。
曹祯的目光在军事堪舆图上反复游移,沿着燕州、兖州、徐州一线扫过,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好!局势逆转了!如今是聚歼东狄多耳衮部的天赐良机。\"
他直起身,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振奋,\"如此南北对进,东西夹击,多耳衮已成瓮中之鳖!\"
他当即转向侍立一旁的侍奉太监:\"传旨!命五军都督府左都督英国公张维为征北大将军,总领此次围歼之役,赐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
兵部尚书余廷益、济南侯蒙无敌、定北侯张克为副总指挥,悉听调遣!务必将东狄残部尽数剿灭,扬我大魏国威!\"
兵部左侍郎曾仲涵立即拱手赞道:\"陛下圣明!如此南北夹击之势,必叫多耳衮死无葬身之地!\"
内阁众臣纷纷附和,唯独左相诸葛明眉头微蹙,沉吟片刻后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尚需斟酌。英国公所部原本只是率军构建淮河防线,如今贸然令其北上进攻,恐有风险。
且南北两路大军相隔数百里,难以沟通协调,若各自为战,反而被敌所乘。不如先让英国公稳住徐州-淮河防线...\"
\"老师多虑了!\"
曹祯不待他说完,便自信满满地一挥手,\"代山战死、正红旗覆灭的消息一旦传到多耳衮耳中,他必会惊慌失措,急于撤军。
此时英国公北上追击,定北侯南下截击,正好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他走到中央,意气风发地继续道:\"诸位想想,多耳衮一旦得知后路被断,第一反应定是仓皇北撤。
张维率军北上,遇到的只会是溃逃之敌,岂会遭遇顽强抵抗?
而燕山军挟大胜之威南下,更是一路势如破竹!此乃天赐良机,岂能错过?\"
内阁众臣闻言纷纷点头。户部尚书司马藩笑道:\"左相大人过虑了。此战我军占尽天时地利,多耳衮插翅难逃!\"
诸葛明环视众人,见群情激昂,哪怕是他也不好再泼冷水。
他暗自思忖:这套方案从地图上看,这个计划确实无懈可击,完美至极,契合兵法战略。
多耳衮一旦得知代山全军覆没,必然军心大乱,仓促撤退。
英国公北上确实不会遇到太大阻力...
\"既然陛下圣意已决,老臣自当遵命。\"诸葛明最终躬身道。
曹祯满意地点头,转向黄景:\"立即六百里加急传旨!告诉英国公,朕要的不是击退,是全歼多尔衮所部!\"
殿外,太阳的金色光芒洒在皇宫的琉璃瓦上,仿佛预示着大魏即将迎来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