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眼神一凛:“果然有备用计划。通知各路口,按原计划放行,不要拦截。”
“厂长,为什么不下令拦截?”杜辉急切地问。
“因为我们要找的不是这些小鱼小虾。”
陈建华冷静地说,举起手中的笔记本:
“这才是关键。他们肯定有一个中心仓库和账本,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找的。”
他转向公安负责人:“让我的人跟上,我知道他们会去哪。”
与此同时。
洛阳市工商局副局长办公室里,周伟正焦急地拨打电话:
“叔,出事了!红星厂被端了!”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然后传来冷静的声音:
“慌什么?按计划断尾求生,你那边清理干净了吗?”
“正在清理,可是......”
“没有可是!所有账本全部销毁,那批货也不能留了!”
“但那批货价值五万多......”周伟心疼地说。
“是要钱还是要命?”
电话那头厉声道:“立刻处理掉!然后出去避避风头!”
周伟挂掉电话,对身边人吼道:“快!把仓库里那批‘特殊货’运走销毁!账本烧掉!”
他不知道,此时赵大力正带人潜伏在仓库外,暗中记录着一切!
黄昏时分!
洛南县一个废弃农场里,三辆逃跑的卡车终于停下。
几个人跳下车,松了口气。
“总算安全了。”
其中一人说道:“赶紧联系周老板,把这批货处理掉。”
突然,四周亮起强烈灯光,公安人员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陈建华从人群中走出,冷眼看着这群人。
“周伟已经在市里被抓了,你们的周老板也自身难保。”
陈建华的声音在夜空中格外清晰:“你们以为断尾就能求生?可惜,你们断得不够彻底。”
一个公安人员拎着那本被抢救下来的账本走过来:
“陈厂长,果然如您所料,他们确实有一个总账本,里面记录了三年来的所有假货生产和分销记录,涉及金额高达五十多万元!”
陈建华接过账本,翻到最后一页,眼神骤然变得锐利:
“不仅如此,这上面还有几条奇怪的出货记录,时间都在深夜,走的不是常规路线,收货方也不是普通商业单位。”
他抬头看向被抓获的嫌疑人:
“看来,你们不止搞假货这么简单啊。”
陈建华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账本那几行异常记录上,目光如炬,扫过面前面如死灰的嫌疑人。
“深夜出货,非标路线,非商业收货单位……说!这些特殊货物到底是什么?运往哪里?”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砸在寂静的夜幕下,也砸在嫌疑人的心头。
被抓的运输队负责人浑身一颤,眼神躲闪,嘴唇哆嗦着:
“就、就是些次品……处理掉的……”
“次品?”
陈建华冷笑一声,拿起从卡车上搜出的一罐特供冰糖雪梨!
正是他之前下令单独存放、做了特殊标记的那批货之一。
他猛地用力撬开罐盖,在周围公安手电光的照射下,并未露出黄桃或梨块,而是一层层油纸包裹的块状物!
身旁的公安人员立刻上前,小心取出。
剥开油纸,里面赫然是几卷微缩胶卷和一小沓崭新的美元!
现场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这早已超出了普通商业造假的范畴!
“看来,红星厂不仅是造假窝点,还是某些人用来输送特殊物资的白手套!”
陈建华的声音冰冷彻骨,他转向公安负责人:
“同志,案情性质变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投机倒把、假冒伪劣,很可能涉及里通外国、情报输送!”
“必须立即上报,并严格控制所有嫌疑人,特别是那个周伟和他的叔叔,一个都不能放跑!”
公安负责人意识到事态严重性,重重点头:
“我立刻向上级和雷虎同志汇报!请陈厂长放心,这下,谁也保不住他们了!”
陈建华深吸一口夜间的冷空气,胸腔中却怒火翻腾。
他没想到,打掉一个商业造假链,竟能牵扯出如此深藏的毒瘤!
钱副局长虽倒,但其背后牵连的网络竟如此盘根错节,阴魂不散,甚至利用经济活动的幌子进行更肮脏的勾当!
这分明是要在经济上和国家安全上双重摧毁他们刚刚重建的秩序!
“杜辉,赵大力!”
“到!”
两人立刻上前,神情肃穆。
“厂里的保卫工作不能松懈,要预防有人狗急跳墙,破坏生产!”
陈建华沉声命令:“同时,配合公安同志,我们需要立刻厘清这些特殊货物的源头和接收点,尤其是账本上记录的那几个可疑地点,要立刻进行秘密排查!”
“是!”
翌日,洛一食品厂厂长办公室。
陈建华一夜未眠,眼中布满血丝,但精神却高度集中。
桌上是雷虎亲自打来的加密电话记录:
“建华同志,你又一次立了大功!线索已移交国安部门,联合专案组将彻查此案,揪出所有隐藏在深处的蛀虫和叛国者,你的洛一厂,现在是风暴眼,务必稳住!”
放下电话,陈建华走到窗前。
厂区内,机器依旧轰鸣,工人们忙碌而充满希望,他们还不知道,一场远比商业造假更凶险、更黑暗的风暴正在被他们的厂长亲手揭开。
他的初心从未改变——让洛一厂站起来,让工人过上好日子。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扫清一切障碍,无论是内部的蛀虫,还是外部伸来的黑手,甚至是隐藏在阳光下的叛国者!
“厂长!”
杜辉推门进来,脸色紧张又兴奋:
“市里来了通知,鉴于我们厂在打假和……咳咳,在后续案件中的突出贡献,市轻工局特批了两条新的生产线指标,资金下周就能到位!”
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也是对陈建华最大的支持!
陈建华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但这笑意很快化为更深的坚定。
“很好,通知下去,加快新生产线安装调试,我们要用更好的产品,更响亮的品牌,彻底碾碎那些宵小之徒的痴心妄想!”
然而,就在这时,办公室门被敲响。
秘书带来一位不速之客。
一位自称是省报记者的年轻人,想要采访洛一厂起死回生的奇迹和打假英雄陈厂长。
陈建华打量着这个笑容得体、言辞恳切的记者,心中却莫名升起一丝警惕。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省报记者的到来,是巧合,还是……又一支射向他和洛一厂的暗箭?
他微微一笑,语气平和:“欢迎记者同志采访指导,不过,我们厂刚刚步入正轨,还有很多不足,恐怕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
暗战从未停止,而他,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