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茂真的称得上是李唐江山的万里长城,因为只有他有足够的威望,镇住各路兵将。
姑苏太守沈简在他面前就是个新兵蛋子,徐京刚入伍时温茂是他的百夫长,吴郡太守朱寺年轻那会被温茂当街训斥过。而这三个人,分属于三个不同的阵营。
步军都尉钱绍倒是跟温茂没什么交集,这人很猛,连王臣鹤都被他搞的灰头土脸过,而我们都知道,有本事的人通常都是有脾气。
但他是温茂的粉丝,也只有温茂的话他才会认真去听,其他人在他眼里跟垃圾没有区别。
所以韩彦奉接过手机后发现,自己不仅网卡有延迟,有时候甚至连技能都按不出来。
这怎么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砍柴先磨刀,要泡妞先补腰。他决定整顿一下军务和纪律问题,从小地方抓起。
方法也很简单,开会。
因为他只会开会,也擅长开会,更善于在开会中敲打孤立那些讨厌的人,拉拢中间派,培养感情画大饼。
总不能真去一线砍人现场检查巡视吧?二月份的天这么冷,郑军的箭矢到处乱飞,老夫一把年纪了,别开这种玩笑。
但是,他的尚书之威和语言艺术,只适用于那些在朝堂署衙中蝇营狗苟、求田问舍的官员。这些军将天天提着刀砍人,见惯了血腥厮杀和生离死别,你跟他们说“好好干,回去我向陛下说,给你升官”?
你还不如抓几条狗来,教它们怎么修wifi。
但他好歹也是陛下派来的三军统帅,再怎么瞧不上他,逢场作戏还是要的。再说只是开个会而已,反正现在大家也是守着庐州坐等躺赢,闲着也是闲着,开就开吧~
第一场会议开的很成功,大家都挺客气,连生人勿近、鼻孔朝天的钱绍也好声好气的和韩尚书聊了几句,挺给面子。
但接下来,大家就发现不对劲了。
每日升帐议事固定三次,早中晚必须要到,不到者军法从事。
那么一定就有人奇怪了,哪有那么多事情要商量啊?会上都讨论了些什么啊?
“诸位可能,嗯……有的人以前见过本官,有的人没有见过,但也应该听说过本官。今天也是第一次跟诸位见面,诸位也能看到,我带了御赐的铁如意,这个铁如意呢,它虽然是铁做的,但诸位可不能真当它是铁做的……”
“今日升帐点卯,劳请诸位过来,是想商议一下,处理军中的一些杂乱情况,但是处理这些情况有个前提,就是我们要先发现这些情况。最近有些同僚做事不够仔细,这样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仔细做事……”
“诸位同僚,我们都是蒙陛下信任,派来领兵与郑国交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奋勇作战,才能不辜负陛下的信任。本官跟诸位一样,都是离开家人奔赴前线作战的,本官临走时,本官的大孙子还拉着本官的手说,‘爷爷爷爷,你要去哪里呀’?本官笑着对他说,‘爷爷要去外地办事’,哈哈哈……”
……
帐内除了韩彦奉口若悬河的废话连篇之外,其他人都是一言不发,面色各异,静静的看着他装逼。
脾气暴躁的步军都尉钱绍实在受不了了!你要真闲着没事干,就到马棚铡草喂马去,也比在这里放屁强。
“砰!!”
钱将军拍案而起,忍怒责问道:“总管,我等前来,是以为有要事相商。总管却顾左右而言他,尽说些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的小事,是何道理?”
韩彦奉瞪大眼睛的听他说完后,轻轻一笑,伸手示意钱绍先坐下:“你看,心浮气躁了不是?本官知道你着急,但你先别急……”
下一刻,钱绍勃然大怒!用手指着韩彦奉的脸,张口妈现。
最后还是众将齐齐将钱绍拉出会议室,两边说和这才把二人劝住。但经过这件事情后,韩彦奉的威严荡然无存,除了同阵营的吴郡太守朱寺之外,其他人根本懒得理他。
到了第二天规定的开会时间,所有高级将领几乎异口同声的都说病了,瘫了,中风了,反正来不了。
韩尚书的服从性测试以失败告终。
群龙无首会出现什么情况?
目前不知道……
眼见自己的命令和威胁全被钱绍当了耳旁风后,韩彦奉又搞了个骚操作:命令记粮官不给步军营的士兵们放饭,想饿他们一顿,以此来对钱绍施压,逼他前来给自己道歉。
但是……
不给士兵发饷和放饭这种事,别说卫青、李世民这类在军中威望登顶的人物了,就连以残暴着称、喜欢吃人的朱粲和秦宗权都不敢这么干呐!
曹操这么干过,但那是早就准备好献祭王垕的脑袋才敢的。就这,还是他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去放手一搏,冒了很大的风险。
韩尚书上任才三天,将领不服就算了,还被数千名愤怒的士兵围了府衙,讨要一个说法,差点激起士兵哗变!
因为他真是一时兴起,毫无理由的整了这么一出。而且依照他在金陵时的经验,这帮人应该去找钱绍才对,他们的级别还见不到自己,需要奔走求告、层层上报,然后推举钱绍来请求自己不要生气才对。
怎么直接提着刀来找我了??
这流程不对吧!!
最后还是庐州城内的全体高级将领、包括钱绍在内,一起和尚书大人向士兵们道歉:是大人为国事操劳太过困累,把派兵去劫郑军粮草、让他们吃不上饭的军令误写成给自己人的命令了,误会,纯属误会。
最后用营中加餐加肉、解除禁酒令三天为补偿、外加调来徽州军维持秩序,才堪堪平息了步军营士兵们的滔天怒火。
算了算了,不折腾自己人了,越折腾越离谱。
既然军中之人不认官位,只认战功的话……
那我打两场胜仗,他们不就敬服了?
韩尚书迫切需要一场微操来补救自己掉到尘埃里的威望,巧的是,昨天夜里刚刚发生了一件事,让他觉得机会来了。
唐军抓住了一个郑国斥候,严刑拷打之下从他嘴里得知,郑国军方高级将领、殿前司马军都指挥使薛定,竟然只率一百多名骑兵来到巢湖东边勘察营防、探听虚实。
这是条大鱼!!
韩尚书激动的不得了,立刻点齐一支人马,亲自领军前去围捕薛定!
必拿下!!
他带了足足两千多人,按照他的想法,两千打一百,不是轻轻松松么?
客观的说,薛定确实是一条大鱼,只不过……
有点太大了。
他是江淮军嫡系将领,早年间跟着文训征战四方,是经常被文训派出去冲阵的战将。与冯延、王臣鹤这种坐镇指挥的类型不同,他是真的提着刀在一线砍人。
最后的结果是:薛定以少击众,边战边退,还斩杀了一名唐军裨将。虽然那一百名随从骑兵为了给他垫后都战死了,但他自己却单骑冲出重围,将唐军的布防情况乃至内裤颜色都窥了个底朝天,回去跟冯延和王臣鹤汇报去了。
韩彦奉心情极差,简直是奇耻大辱!!
回到庐州后,韩尚书掏出李嘉御赐的铁如意,点将升帐,强令各营出击,一定要把场子找回来!!
这玩意还是有一定效果的,钱绍敢因为开会这种小事大骂韩彦奉,闹的再大也不过是个人恩怨。可当他手持铁如意后,就不能再骂了,再骂他就相当于骂李嘉,容易九族狂喜。
徐京和沈简苦苦劝说,让韩尚书收回成命,结果却被愤怒的韩尚书威胁说,如果敢抗命,就以“不遵军令、藐视圣上”为由,给他们换上纯狱风的穿搭,送进大牢享受豪华单人套餐。
钱绍破天荒的多管了一回闲事儿,把这二人强拉出了庐州府衙。
你们管那傻逼干什么?等上了战场他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不撞个头破血流,这家伙是不会回头的。
于是,唐军各路将领在万般无奈之下,怀着重重心事和浓浓的担忧,小心翼翼的出发主动去与郑军交战了。
主帅换了,职能和身份也就变了。
原来一直作为中军、总预备队,负责支援各部的徽州军,现在被任命为前锋。
现在的中军部队是吴郡太守朱寺手下的人马,他们跟韩彦奉是同一个派系的,自己人用着放心,待遇也相对好点。
钱绍的部队被他放在了大军最后方,这也是韩彦奉有意为之。他跟钱绍还有步军营的士兵闹的不愉快,肯定不能让他们做中军围在自己身边。
但是调他们做先锋的话,他又怕落人口实、授人以柄,让人家说自己公报私仇。还怕步军营的士兵们对安排不满意,再次提着刀找他唠家常。
姑苏太守沈简的部队被留在庐州驻守。
嗯,这么安排挺好的,我真是天才,出发吧~
郑、唐双方结束停火,再次开战!
在行军打仗上,韩彦奉还是不敢马虎的,认真调度、小心指挥,与冯延、王臣鹤在庐州——寿县一线的广大区域内多次展开正面交战。
结果居然胜多败少!这你敢信!!
郑军可能是真的不行了,组织了几次无力的反击被唐军打退以后,便只剩下了败逃,几乎是一触即溃。
韩尚书顿时大喜过望!原本他是打算小胜几场就回去的,但现在看这个情况,郑军先前可能真的是被温太尉给打虚了。
既然如此,那就更改一下此次行程的目标吧——
擒拿冯延和王臣鹤,还有那个该死的薛定,吃了郑国所谓的东南行营!!
四天时间,各路唐军尽收淮南之地。旌旗蔽空,江南子弟兵临八公山下!
过了这里,可就是淮北地界了。
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韩尚书,已经彻底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中了,他已经在想象自己夺取淮北后,威逼开封府,迫使文训迁都以避锋芒的画面了。
徐京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说韩彦奉不可再轻敌冒进,该见好就收了。就连自己人朱寺也觉得进展太过顺利不正常,提醒他谨防有诈。可他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
现在只有一首歌能形容韩尚书当下的心情——
“我要带着我的旗帜我的奖章带上我的兄弟们在山顶上面摆造型!
我要比你看到过的听到过的那些所有花里胡哨加在一起还要顶!
我要把这天地之间全部染成红色我要化作一片六千里的火烧云!
从武当燥到南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