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清站起来走上前用力握着高加林的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加林,你可不要辜负了我和郑书记对你的期望。”
高加林压抑住激动的心情,对杜永清说道:“领导,我只说一点儿,不要再给我安排郑家父子那样的搭档了,别的话就不说了,一切看行动。”
杜永清听完哈哈大笑,“还真看不出来,这世界上还有你怕的人!”
劳动局派马战胜来高家村办手续,这个滑头为了以后留条路,专门给马玉芳带来了很多营养品。马战胜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知道高加林对他不感冒,所以极尽奉承之事,把高家人说的心里熨熨贴贴。
“玉芳妹子,我早就说过,加林兄弟是块好材料,我在县里只要看到宣传他的先进事迹,我就把报纸剪下来,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市里的国营企业都抬着轿子来请他了。”
高玉德认识他,以前这个人是跟着弟弟回来过,年龄也四十多岁了,他从桌子上拿起纸烟盒,抽出一支递给马战胜,“马同志,按你的年龄,加林和玉芳应该给你叫叔,你和玉智都是同事,这辈分可不能乱呀。”
马战胜谄媚的说道:“可不能这样说,加林以前在马店教学的时候,我们关系就很好,跟亲兄弟一样。和高局长打下手,还是后来的事,凡事论个先来后到,况且我还想活的年轻一些,他们一叫我叔,就把我叫老了。”
论嘴上功夫,高玉德甘拜下风,他不再纠结马战胜的辈分问题,只要人家喜欢,不碍咱们一分钱的事。
“玉芳妹子,我给你提个人,看你知道不知道?”
马玉芳一边听马战胜拉话,一边给未来的孩子织毛衣,“你说的是谁?”
“你们村的马百川?”
“马百川,那是我叔,我们两家可亲了。”
“这就对了,马家的辈分不会乱,我也是给马百川叫叔的。”
高加林和三星在窑洞里装好粮食,把粮食抬到拖拉机上,两人开了拖拉机给高加林去粮管所交了公粮,再换个粮本,以后就成了吃商品粮的人。
乡亲们知道了这个消息,没多久传遍了高家村,乡亲们成群结队来到家里拉话。
马栓和巧珍抱着静楠趁着走亲戚的空,来看望加林的母亲,这真是大好事儿,加林母亲感觉像做梦一样,其实大家都感觉像做梦一样。
只有一个人除外,高加林摊上这样的好事,相当一部分功劳都要算到杜小影头上。
关于高加林在肉联厂的前因后果,杜小影花了一个半个月时间写了一份书面材料,如实反映了高加林在肉联厂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材料她亲自递到了杜永清手上。
刚开始杜永清还埋怨这个不懂事的侄女,等他看完材料,明白高加林的确是太冤屈了,决定从自己主管的工业口找一个企业,让高加林大展拳脚。
杜小影做的这一切,除了杜永清其他的人一概不知道。她也不想让外人知道,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还有杜永清的秘书小成,原来他一直跟在夏成涛身边,对于高加林的事情了如指掌,通过他的嘴,杜永清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启用高加林,杜永清的确付出了努力,在常委会上,其他人建议先让高加林当一个分厂厂长,等他熟悉了业务,然后再向上提拔。
杜永清力排众议,因为目前肉联厂的情况危急,已经等不到细火慢熬。启用高加林的目的就是想让肉联厂迅速扭亏为盈,否则,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大动干戈。
前两天高玉智也回来了,他回来不是给侄子道贺的,给高加林当头泼了两桶凉水。第一桶透露出市里肉联厂的情况要比县肉联厂复杂十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单凭一腔热血和豪情,弄不好会栽大跟头。
第二桶延州肉联厂是本省排名第二的肉类加工企业,弄好了是给杜永清锦上添花,弄不好杜永清一定不会给你背锅。
高加林告诉二爸,只要自己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即使在肉联厂失败,他终究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人,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自己大不了老老实实当一个普通工人罢了。
知晓了高加林的想法,高玉智不便再说什么,对于亲侄子,他只能提供最大帮助,答应他联系军工厂的罗厂长,让以严格管理着称的军队企业领导再给高加林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
杜永清电话问他何时能动身,他答应月底没几天了,月初上班。利用几天功夫,他趁着马晓夏去省城办事,搭了顺风车,来农大找到“恩师”李秉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