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砚秋不知道母亲的钱是哪里来的。
他也没问,想到母亲前几天独自去了县里,他决定打听打听。
这一打听,苏砚秋就知道了母亲当掉了一个手镯。
苏砚秋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
那手镯不用想就是嫂嫂的,也由此可见嫂嫂的身份很不简单。
苏砚秋再不敢怨怪嫂嫂不帮母亲干活,同时心里还有些愧疚。
自古以来男人花女人的嫁妆就是十分让人不耻的事情,他没想到他要上学却要当掉嫂嫂的首饰。
苏砚秋有些难堪,并发誓一定要赎回嫂嫂的东西。
此外他心里还有不好的预感。
他想大哥可能出事了,要不然家里为何会缺钱?母亲又为何会用嫂嫂的嫁妆?
苏砚秋当即就去打听西北战场的消息,果然,大雍打了败仗,死了5万大军,现在朝廷又在招兵前往战场。
苏砚秋心中剧痛,他不敢深想哥哥是否已经阵亡。
然而,他不敢想不代表事情没有发生。
没几天同村的人就找到书院,通知苏砚秋他娘出事了。
苏砚秋立马告假就往家里赶,等到了家门口,牛车还没停下,他就径直跳下了车。
院子里挤满了人,他跌跌撞撞的推开人群冲进屋,只见自己母亲正躺在床上,床边则坐着一个一身白衣脸戴面纱的女子。
他顾不上看女子是谁,快速跑到床边,下一秒就痛哭失声。
“娘!”苏砚秋哀嚎,苏母早已没了气息。
容蓉沉默的坐在旁边,任由苏砚秋哭泣。
她很自责,自责自己出来晚了,发现苏母出事时人已经没气了,否则她怎么也能救下苏母的。
“宝宝别伤心了,这也不怪我们,事出突然,现在苏家只剩下苏砚秋了,苏母一定放心不下她这个小儿子,大不了我们关照一下他!”
666在空间里安慰容蓉,容蓉一想也是,终是放下了揪着的心。
见苏砚秋哭哑了嗓子,容蓉轻轻开口,“若是哭坏了身体,母亲也会难过的。”
苏母可能想不到,自己去世后,容蓉会喊她一声母亲。
这声母亲容蓉喊得心甘情愿,感谢对方三年来的真心照顾。
哭声缓缓停下,苏砚秋抬头,这才注意到床边的女子。
对方墨发如瀑,穿着简单,但却皎皎如月,气质脱俗,飘飘似仙。
他虽看不到对方的面容,却知道这必定是位独特的美人。
那露在外面的双眸,亮若星辰,美到极致。
即便极擅作诗的苏砚秋,此刻都找不出什么词汇来形容这双眼。
苏砚秋彻底呆在了那里。
他想过嫂嫂不普通,但没想到对方竟是神仙妃子般的人物。
直到手上被塞了一张纸,苏砚秋才终于回神。
“大夫说母亲是突发心疼病去的,应该是受了刺激,怪我出来晚了。”
容蓉轻声解释,苏砚秋快速看了看手上的信,继而又是一阵嚎啕大哭。
他的兄长苏大山确实出事了,战死沙场,朝堂都送来了抚恤金,没有多少,却代表了苏大山的死亡。
他想,母亲就是得到了这个噩耗一时悲痛,才出了事吧?
接下来的几日,苏砚秋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安葬了自己的母亲。
至于容蓉,苏砚秋并没怎么让容蓉露面。
在见到容蓉后苏砚秋就明白了自己母亲和大哥的良苦用心。
为了嫂嫂的安全,是该将人好好藏起来。
等所有事情全部办妥,苏砚秋也清闲了下来。
大雍朝建立不久,人口稀少人才凋敝。
为了人尽其用,朝廷特意免除了守孝三年的规定,而是改为了一个月。
官员不必再因长辈去世丁忧,学子也可以正常参加科考。
苏砚秋在家里待了一个月就继续前往书院读书。
若说之前他只是想明年下场试一试的话,那现在他是势必要在明年考取功名了。
他等不起了,他的家散了。
苏砚秋把兄长的抚恤金和家里的存款全部交给了容蓉保管。
原本容蓉还在推辞,但苏砚秋一句长嫂如母,让容蓉不再拒绝。
早在喊苏母母亲的那一刻,容蓉就承认了跟苏大山的婚事。
现在她收钱也就收的心安理得。
苏母不在后,苏砚秋代替了苏母给容蓉送饭洗衣。
容蓉依然待在自己的小院不出去。
刚开始容蓉还有些不好意思让苏砚秋洗自己的贴身衣物,但苏砚秋又是一句长嫂如母,容蓉妥协了。
主要是看苏砚秋很懂分寸,每次来她的院子都要敲门,送饭也从不见她本人,只低着头放到餐桌上就走。
若她在屋里苏砚秋就提着食盒等在外面,直到她进了内室,苏砚秋才进屋将饭放到餐桌上。
苏砚秋在严格保持着和她这个寡嫂的距离,还敬她重她,让她不得不感叹苏母教子有方。
两个儿子都是正人君子。
当初那镯子当了不少钱,再加上苏大山的抚恤金够容蓉他们花很久。
因此,容蓉就和苏砚秋商量把地租了出去。
苏砚秋是一门心思要明年中举,再参加会试,他相信自己能走出去,也就同意了容蓉的意见,没有再管家里地的事情。
他去书院后还特意拜托了隔壁婶子给容蓉做饭送饭,每月给几钱作为报酬,吃食则是苏家自己出。
苏砚秋也不担心隔壁婶子将嫂嫂的消息传出去,他谎称嫂嫂病重,担心过了病气给婶子,都是让婶子将饭送到院子里的。
婶子和她嫂嫂不会见面,自然也不会把嫂嫂的事情传出去。
顶多传个嫂嫂病的严重,外人听说了更不敢随意去打扰嫂嫂,都怕被传染了怪病。
这样的生活转瞬就过了一年,苏砚秋顺利通过了乡试考中了举人,然后就要去京城参加会试。
由于朝廷缺人,科考节奏十分紧凑。
但这正合苏砚秋的意,他就要越快越好。
会试在三个月后,苏砚秋该启程去京城了。
这次苏砚秋打算带上容蓉,他自认自己肯定能考中进士,届时无论是留京还是外放,他都可能不会再回济山村了。
带上嫂嫂跟着自己更方便,他还记得嫂嫂当掉首饰供他读书的恩情。
他不可能不管嫂嫂,他要好好地养着嫂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