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定下的反击方向,如同在迷雾中点亮的灯塔,虽然驱散了我心中的些许焦虑,
但如何将这光芒化为具体的行动,照亮前行的道路,还需要周密的规划和部署。
而在这方面,徐庶无疑是我最倚重的臂膀。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便与徐庶在太守府的后堂密议。
连日的奔波与殚精竭虑,让这位素来沉稳的谋士眼底也染上了一丝疲惫,但他眼神中的清明与坚定,却丝毫未减。
“主公,”
徐庶的声音带着一种特有的镇定力量,仿佛能抚平空气中弥漫的焦躁,
“昨日汇总的情报,庶已连夜梳理分析。
士族此次发难,确是双管齐下,经济封锁与舆论污名互为表里,意图一举扼杀新政,动摇我等根基。
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毒辣,不可不防,更不可不坚决反击。”
他没有多余的感慨,直入正题,这正是我欣赏他的地方。
“元直先生有何良策?”我问道,示意他继续。
徐庶微微颔首,从袖中取出一卷简牍,显然是早已成竹在胸:
“庶以为,应对当前危局,当以‘固本清源,以正视听’为总纲,分经济、舆论两线,同时发力,标本兼治。”
“固本清源,以正视听……”我默念着这八个字,简洁而精准。
“正是。”
徐庶展开简牍,条理清晰地说道,“经济为本,民生为根。
敌之欲断我粮道、乱我币制,我必反其道而行之,全力稳固经济秩序,安定民生。
此为‘固本’。”
他指向简牍的第一部分:
“其一,强推五铢,雷霆万钧。
主公昨日已下定决心,庶完全赞同。
但执行层面,需更加细致、强硬。
庶建议,即刻颁布政令:
凡官府收缴赋税、发放俸禄、采买物资,一律只收、只付新铸五铢钱!
所有官方控制的市集、商铺(如盐铁专营点),必须悬挂‘通行五铢,拒收旧币’之牌示,违者严惩不贷!
对于那些胆敢公然抵制、囤积居奇的大户,需由锦帆卫配合府衙差役,
以‘扰乱市易,对抗政令’之名,果断查抄,没收其非法所得,部分充公,部分用于奖励检举揭发之人!”
这招够狠!
直接将新币与官府信用、核心物资流通捆绑,并以雷霆手段打击顽固分子,足以迅速打破僵局。
“其二,开仓济民,釜底抽薪。
士族囤积居奇,无非是想制造粮荒,引发民怨。
我军入城时,已缴获张鲁府库及部分豪强之粮草,虽非巨量,但若善加利用,足以应对一时之需。
庶建议,立即在南郑城内及周边乡镇设立‘平价粮铺’,由官府直接经营,
以略低于市价之价格,限量向百姓出售粮食,并且,只收新五铢钱!
此举一可缓解百姓购粮之急,稳定粮价;
二可进一步推广新币;
三可将士族囤积之粮草困于手中,使其‘囤积居奇’之策弄巧成拙,反而损失惨重!”
妙!
这“平价粮铺”之策,不仅是经济手段,更是争取民心的利器!
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好处,感受到谁才是真正关心他们死活的人。
“其三,严控物价,打击奸商。
除了粮食,盐、布等生活必需品,也要加强监管。
可组织专门队伍,巡查市场,一旦发现恶意抬价、合谋垄断者,严惩不贷!
同时,可适当鼓励外地商旅携带物资入汉中交易,给予税收优惠,活跃市场,打破本地士族的垄断。”
徐庶的经济对策,环环相扣,
既有强硬的行政命令,也有灵活的市场调控,更有直击民心的惠民举措,可谓是深思熟虑。
“好!”我赞许道,
“经济为本,元直先生这三策,足以稳住阵脚,挫败敌人的经济封锁!
那么,‘清源’与‘以正视听’呢?”
徐庶指向简牍的第二部分,面色更加凝重:
“舆论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士族散布谣言,污蔑主公与新政,其心可诛。
若任其泛滥,则民心离散,新政纵有万般好处,亦难推行。
故必须‘清源’,斩断谣言之根;‘以正视听’,发出我等之声,重塑民心所向。”
“其一,正本清源,严惩不贷。
主公昨日已提及,要抓住典型,杀鸡儆猴。
庶以为,此事需快、准、狠!
由玄镜台暗中锁定几个影响最恶劣、证据最确凿的造谣传谣者,
不必大张旗鼓搜捕,可待夜深人静时,由锦帆卫精锐秘密逮捕。
随即,设立‘特别审理庭’,由主公或庶亲自审理,务必审出幕后指使,拿到确凿口供。
而后,将其罪行、供词及幕后黑手(可酌情公布部分),以官方告示形式公布于众,再将其公开处决!
如此,既能震慑宵小,又能揭露士族阴谋,更能彰显主公维护法纪、澄清事实之决心!”
快、准、狠!秘密逮捕,公开审判,直指幕后!
这不仅是打击,更是反向的舆论宣传!
“其二,广开言路,以正视听。
主公所言之‘邸报’,实乃破除士族舆论垄断之神来之笔!
庶以为,此事可行,且必须尽快推行!
可暂名之为《汉中旬报》,顾名思义,十日一期。
内容可包括:官府重要政令及解读(用最浅白的语言解释为何要推行此政,对百姓有何好处);
辟谣专栏(针对市面流传最广的谣言,逐一驳斥,公布真相);
军功表彰(宣传士兵获得田产、改善生活的实例);
农桑指导(刊登实用农耕技术、节气知识);
好人好事(表彰遵纪守法、支持新政的普通百姓)。
初期可先以手抄誊写数份,张贴于城门、市集、军营等处,并派识字的吏员或士兵当众宣读、讲解。
待日后纸张、印刷技术成熟,再扩大发行。”
《汉中旬报》!
这个名字不错。
徐庶对内容的规划,更是细致入微,完全把握了官方宣传的要点:
权威发布、澄清谬误、榜样引导、服务民生。
这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个与民众沟通、引导思想、建立认同的平台!
“其三,榜样引路,现身说法。
主公麾下将士,多是新政的直接受益者。
要鼓励他们,尤其是在军功授田中获益最大的那些士兵,
利用休沐时间,返回家乡或走上街头,讲述自己的经历,讲述新政带来的变化。
百姓往往更相信身边人的话。
同时,对于那些最早响应‘唯才是举’、被破格提拔的寒门吏员,也要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
让所有寒门子弟看到希望,让他们明白,主公所言非虚,只要有才能、肯实干,就能在汉中出人头地!”
以点带面,用活生生的例子说话,这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有力量。
“元直先生所言极是!”
我听完徐庶的通盘计划,心中豁然开朗,之前的诸多零散想法,
被他系统地整合、深化,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操作性强的组合拳。
经济上,强推新币,稳定物价,保障民生,断敌粮草。
舆论上,严惩首恶,创办邸报,榜样引路,重塑认知。
这两条线,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经济稳定,百姓生活有保障,谣言自然难以蛊惑人心;
舆论反击得力,民心归附,新政的推行阻力便会大大减小,经济秩序也更容易恢复。
“此策甚好!”
我站起身,在堂内踱了几步,脑中快速权衡着执行的细节和可能遇到的阻力,
“只是,推行如此强硬的经济政策,
又设立邸报公然与士族争夺话语权,恐怕会彻底激怒他们,引来更加疯狂的反扑。
我们需要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
徐庶神色肃然:
“主公所虑极是。
士族盘踞汉中日久,根深蒂固,绝不会轻易束手就擒。
经济、舆论上的反击,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他们很可能会铤而走险,煽动叛乱,甚至勾结外敌。
因此,军方的戒备绝不可松懈!
锦帆卫需加强城内巡逻与监控,各营兵马也要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同时,玄镜台需将监控重点放在几个大族的核心人物身上,严防他们狗急跳墙。”
“我明白。”
我点了点头,目光坚定,
“既然要革故鼎新,就不能怕流血牺牲。
新政要推行,汉中要掌控,任何阻碍,都必须碾碎!”
看着徐庶那沉稳而充满智慧的脸庞,我心中充满了信心。
有如此良佐辅弼,何愁大事不成?
“元直先生,就按你定下的方略办!”
我做出最终决断,“经济方面,由你亲自统筹,户曹、市曹全力配合!
舆论方面,邸报的创办和内容的审定,也由你主抓,石秀的玄镜台负责情报搜集和打击谣言源头!
军队方面,我会亲自坐镇,确保万无一失!”
“庶,遵命!”徐庶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窗外的天色,已经大亮。
一场针对汉中旧势力的全面反击战,即将打响。
这一次,不仅要稳住阵脚,更要主动出击,以正视听,
让新政的旗帜,在汉中的土地上,真正地、牢固地树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