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江东联姻的风波,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逐渐扩散,
却又被一层无形的压力抑制着,没有立刻爆发出来。
玄镜台传来的情报越来越密集,拼凑出的画面也愈发清晰:
孙权意志坚决,视此联姻为稳定大局、平衡各方的重要手段;
而孙尚香则寸步不让,据说在其居所内已摔碎了不少心爱之物,甚至放言“宁死不嫁”。
吴国太虽心疼女儿,但在家国大义和长子威严面前,似乎也难以力挽狂澜。
整个江东上层,都笼罩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氛围中。
就在这僵持不下、暗流汹涌的时刻,我意料之中的“客人”
——来自鲁肃的密信,终于通过我们之间那条隐秘而可靠的渠道,送抵了我在公安的驻地。
送信之人并非寻常驿卒,而是玄镜台安插在鲁肃身边、以幕僚身份作掩护的一位核心成员。
他深夜前来,行色匆匆,确认四周安全后,才从贴身衣物中取出一只用蜡封得严严实实的细小竹管。
“主公,子敬先生(鲁肃的字)亲笔,嘱咐务必亲手交于主公,阅后即焚。”
我接过竹管,入手微沉。
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退下。徐庶一直在我身边,待那人消失在夜色中,他才低声道:
“看来,子敬先生那边,也快撑不住了。”
我捏碎蜡封,小心翼翼地抽出里面的绢帛。
借着灯火展开,鲁肃那温和却略带急促的笔迹映入眼帘。
信写得很隐晦,却又将该传递的信息点滴不漏。
他先是痛陈周瑜新丧,江东柱石倾颓,孙刘联盟乃抗曹之根本,断不可动摇。
接着,笔锋一转,提及吴侯欲以“宗室之亲”巩固盟约,本是美意,
无奈“小妹尚香,性烈如火,恐非良配”,更兼其本人“心意坚决,几至伤身”,
令吴侯与国太“忧心忡忡,左右为难”。
鲁肃在信中并未直接请求我做什么,
只是反复强调联盟之重要,又隐晦地诉说了当前的困境,
字里行间充满了焦虑与无奈。
他特别提到,我身为“江东参军”,又曾于危难中“援手尚香郡主”,
或许对郡主的性情有更深的了解,不知对此“两难之局”,可有“高见”?
这哪里是寻求高见,分明是在向我这个理论上的“自己人”、实际上的“局外人”,发出了近乎求助的信号。
我将密信递给徐庶。
他仔细看过一遍,眉头微蹙:
“子敬先生果然是忠厚长者,一心只为大局。
只是,他恐怕也没想到,这困局的钥匙,或许正握在主公手中。”
“他想让我出面,劝说刘备,或者……劝说尚香?”
我放下绢帛,走到窗边,望着沉沉的夜色。
公安城已经陷入寂静,唯有远处的江水,在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两者皆有可能,”
徐庶分析道,
“劝说刘备,是希望刘备能主动放弃或提出替代方案,给孙权一个台阶下。
劝说尚香郡主,则是希望主公能利用昔日恩情,化解她的执念。
无论哪种,子敬先生恐怕都想不到主公的真实意图。”
“他想不到,才好。”
我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
“元直,替我拟一封回信。”
“主公请示下。”
“措辞务必恳切,但要点到为止。”
我沉吟着,组织着语言,
“首先,要对子敬先生的忧虑深表同感,强调孙刘联盟确实是抗曹大业的基石,
我陆昭身为江东参军,对此责无旁贷,必将尽力维护。”
这是场面话,也是必须有的政治表态。
“其次,对于联姻之事,要表示理解吴侯的苦心,但也需指出,‘强扭之瓜不甜’。
尚香郡主性情刚烈,世人皆知。
若非两情相悦,强行撮合,恐怕非但不能巩固盟约,反而可能埋下隐患,于联盟、于两家,皆非幸事。”
这里,我要微妙地将孙尚香的“不愿”上升到影响联盟稳定的高度,给鲁肃提供一个可以向上汇报的理由。
“再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我加重了语气,“要隐晦地提及,我虽身在荆南,
但也听闻尚香郡主聪慧果决,有丈夫气概,非寻常闺阁女子。
或许……她心中自有丘壑,所思所想,未必拘泥于儿女情长?
与其强迫,不如……顺势而为?
或许,有两全之策,既能全郡主之心意,又能为联盟大局贡献更独特的力量?”
徐庶眼中精光一闪:
“主公是想暗示……尚香郡主另有价值,不必局限于联姻?”
“正是。”
我点头道,
“我要让鲁肃,乃至孙权,开始思考另一种可能性。
孙尚香除了作为联姻工具,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可以服务于联盟?
比如……发挥她的武勇和影响力?”
我没有点破让她跟随我这条路,但这个暗示已经足够。
“最后,”
我补充道,
“要表明我的身份限制。
‘身在荆南,食刘皇叔俸禄(名义上),且为江东参军,实不敢妄议吴侯家事。’
只能从旁提供一些‘浅见’,供子敬先生参考。
若先生觉得可行,或可代为转圜一二。
若有需要我陆昭在职责范围内‘协助’之处,定当效劳。”
这既是撇清关系,也是留有余地。
徐庶抚掌赞道:
“主公此计甚妙!
既表达了对联盟的忠诚,又点出了联姻的弊端,
更微妙地暗示了尚香郡主另有价值,为后续我方介入留下了空间,还保护了自身立场。
子敬先生看到此信,定会如获至宝,至少……
能为尚香郡主争取一些时间,也让我们有更多操作的余地。”
“嗯,”我应道,“就按这个意思写。文字要斟酌,既要情真意切,又要滴水不漏。”
徐庶领命,走到案前,取过笔墨,开始仔细草拟回信。
我看着他专注的背影,心中暗忖:
鲁肃这步棋,看似是被动求助,实则也是在“暗通款曲”。
他未必完全信任我,但他需要一个破局的可能。
而我,则需要利用这个机会,将这潭水搅得更浑一些,然后……从中取利。
孙尚香,孙仲谋,鲁子敬……
每个人都在这个局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或主动,或被动。
而我陆昭,则要以参军的身份为掩护,悄然拨动那最关键的几根丝线。
回信很快拟好,我仔细看过,确认无误后,用火漆封好,交给等待在外的玄镜台成员。
“用最快、最稳妥的方式,送回子敬先生手中。”
“喏!”
看着那身影再次消失在夜色中,
我知道,我已经在这盘名为“美人连环”的棋局中,落下了一枚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改变全局走向的——闲子。
接下来,就看鲁肃如何理解这封信,又如何在孙权面前转圜了。
而我,则需要开始认真思考,那个所谓的“两全之策”,具体该如何呈现了。
它必须足够诱人,让孙权动心;
足够安全,让孙尚香接受;
最重要的是,足够有利于我陆昭,为即将到来的汉中之行,增添一位意想不到的强大助力。
夜色,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