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丧事刚刚尘埃落定,柴桑的哀恸气氛尚未完全散去,新的政治暗流已在吴郡
——孙权的治所——悄然涌动。
玄镜台布设在江东核心区域的眼线,如同无形的触手,
第一时间将议事厅内外的蛛丝马迹汇集起来,通过层层加密的渠道,呈现在我的案头。
最新的密报,证实了我之前的某种预感。
报告中描述了数日前在吴侯府议事厅内的一场关键会议。
主持者,自然是刚刚接替周瑜都督之位,并以汉昌太守身份总揽荆州事务(名义上)的鲁肃,鲁子敬。
列席者,则是张昭、顾雍等江东元老重臣,以及程普、韩当等宿将。
气氛,据密探观察,是凝重中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
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应对周瑜离世后江东所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以及如何延续抗曹大业。
而就在这场会议上,鲁肃,这位一向温和、以大局为重的长者,
以一种极为郑重的方式,提及了周瑜临终前的一些“嘱托”或者说“战略构想”。
密报中并未直接言明鲁肃是否拿出了一份明确的“遗计”文书
——这本身就值得玩味。
更有可能的是,鲁肃以转述、阐释周瑜生前意图的方式,将其战略思想呈现给孙权和众臣。
而这些“遗计”的核心,并不出人意料:
巩固孙刘联盟,集中力量对抗曹操,乃是当前江东的立身之本。
这一点,与鲁肃本人一贯的政治主张高度契合。
由他来提出,顺理成章。
然而,接下来的内容,才是真正引爆议事厅的关键。
鲁肃(或者说,他口中的“周瑜遗计”)指出,
要真正巩固孙刘联盟,消除双方因荆州归属问题产生的裂痕与猜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
——联姻。
将吴侯之妹,那位以才思敏捷、好习武事而闻名江东的弓腰郡主孙尚香,嫁与左将军刘备为妻。
此言一出,整个议事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我几乎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
张昭等老臣或许会皱起眉头,思索此举的利弊得失;
程普等与刘备军在南郡有过摩擦的老将,脸上或许会闪过一丝不以为然;
而孙权,那位年轻却早已深谙权术的江东之主,他的表情,必定是复杂难明。
玄镜台的密探,虽然无法完全捕捉到孙权细微的表情变化和内心的真实想法,
但通过他后续的言行和与重臣的交流,大致勾勒出了这位雄主的权衡与挣扎。
一方面,联姻的政治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1. 稳固联盟:
在周瑜这位强硬派去世后,通过联姻向刘备示好,
可以有效缓解双方的紧张关系,对外展现孙刘同心的姿态,共同威慑曹操。
2. 获取筹码:
将妹妹嫁给刘备,某种程度上也是将一个“眼睛”安插在刘备身边。
孙尚香并非寻常女子,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刘备的一种潜在影响和牵制。
未来在荆州问题或其他事务的谈判中,这层姻亲关系,或许能成为孙权手中的一张牌。
3. 安抚内部:
周瑜之死对江东军心士气是不小的打击。
通过联姻这一重大举措,可以向内外宣示江东战略方向不变,稳定人心,并展现孙权掌控全局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联姻的风险和代价同样不容忽视:
1. “资敌”之嫌:
将身份尊贵的妹妹嫁给被视为潜在对手的刘备,无异于壮大对方声势。
周瑜生前对刘备的警惕犹在耳边,此举是否会“养虎为患”?
这必然是孙权需要深思熟虑的。
2. 妹妹的意愿:
孙尚香性格刚烈,尚武好强,并非传统意义上温顺的政治牺牲品。
她是否愿意接受这桩明显带有政治目的的婚姻?
强行推进,是否会引发内部矛盾,甚至适得其反?
(虽然在那个时代,女子的意愿往往不被优先考虑,但孙尚香的特殊性让这个问题无法完全回避。)
3. 刘备的态度:
刘备年近半百,已有妻室,且素有仁德之名。
他是否会真心接纳这位年轻、强势且身份敏感的江东郡主?
这桩联姻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政治效果,而非仅仅流于形式?
密报显示,在那场会议以及随后的几天里,孙权多次与鲁肃、张昭等核心幕僚进行单独密谈。
议题的核心,始终围绕着联姻的利弊得失。
鲁肃力陈此举对巩固联盟、稳定大局的必要性,并强调这是延续公瑾抗曹遗志的关键一步。
张昭等人虽有疑虑,但在鲁肃“大局为重”的劝说下,
以及孙权自身对现实政治的考量下,反对的声音似乎并未占据上风。
我几乎可以感受到孙权内心的天人交战。
他既有乃兄孙策一般的雄心壮志,渴望开疆拓土,成就霸业;
又有着更为深沉内敛的权术心智,懂得在复杂的局势中隐忍、平衡、谋求利益最大化。
兄终弟及,他继承的不仅是江东的基业,更是沉重的责任和无处不在的危机。
周瑜的离世,使得他必须更快地成熟起来,独自面对这波谲云诡的乱世。
在这种背景下,联姻,这步看似简单粗暴却又蕴含着多重政治考量的棋,其诱惑力是巨大的。
它提供了一个看似能够一举多得的解决方案,
至少在短期内,能够稳定住孙刘联盟这个江东赖以生存的外部屏障。
至于长远的隐患……
或许在孙权看来,那是可以在未来再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眼下,度过周瑜离世带来的动荡期,稳住阵脚,才是当务之急。
我的指尖在冰冷的玄镜台密报上缓缓划过。
果然,历史的惯性是强大的。
周瑜虽死,但“美人计”的阴影,终究还是笼罩在了那位江东郡主的头上。
只是,这一次,情况又有所不同。
其一,提出者似乎变成了鲁肃,并将其包装成了周瑜的“遗计”,
这使得动机显得更为“纯粹”,更侧重于“巩固联盟”而非单纯的“算计”。
其二,我陆昭的存在,以及与孙尚香那次意外交集,为这桩联姻增添了新的变数。
孙权是否知晓此事?他是否会将此也纳入考量?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已不再是赤壁时那个仅仅需要平衡孙刘关系的“局外人”。
我有了自己的班底,有了明确的下一步目标——汉中。
孙刘联姻,对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若孙尚香真的嫁给刘备,并如历史上那般骄纵跋扈,
可能会给刘备集团内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其后续发展,间接波及我的计划。
机遇在于,若能在此事中巧妙介入,或许……
我能改变孙尚香的命运,甚至将她和她所能调动的力量(比如锦帆卫的部分精锐),引导向对我有利的方向。
想到这里,我的嘴角不由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
看来,这“江东参军”的身份,是时候发挥它更深层次的作用了。
孙权既然要下这步棋,我或许可以顺水推舟,甚至……借力打力。
暴风雨,正在酝酿。
而我,已经嗅到了雨水中夹杂着的,属于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