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的初夏,荆南的暑气已渐渐弥漫开来。
公安城在经历了南征四郡的喧嚣后,正逐步恢复秩序,刘备集团的根基日益稳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来自江东的一则急报,却如同一道惊雷,骤然划破了公安上空的宁静。
彼时,我正在自己的临时府邸中,对照着玄镜台最新传回的川蜀地形图,
与脑海中模糊的历史碎片相互印证,推演着未来攻略汉中、进而窥伺雍凉的种种可能。
指尖划过地图上“葭萌关”、“阳平关”等一个个关键节点,心中正思绪万千,
亲卫石秀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少有的凝重之色。
“主公,”他低声禀报,将一枚经过特殊加密处理的玄镜台信息符递到我面前,“江东柴桑,最高密级急报。”
我的心猛地一沉。
最高密级,通常意味着发生了足以影响天下大局的重大事件。
我接过信息符,指尖灵力微吐,符文闪烁间,一行行经过特殊编译的密文浮现在眼前。
仅仅扫了几眼,我的瞳孔便骤然收缩,呼吸也为之一滞。
“公瑾……去了?”我几乎是下意识地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密报的内容简洁而残酷:
江东大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字公瑾,于巴丘病逝,时年三十六岁。
三十六岁!
一个多么令人扼腕叹息的年纪!
纵然与他立场对立,纵然曾在他手下担任“江东参军”时彼此心照不宣地提防、试探甚至暗中角力,
但此刻,听到这位江东柱石的死讯,我的心中还是涌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
挥手示意石秀退下,我独自一人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思绪翻腾。
周公瑾……
脑海中不由浮现出那个英姿勃发、顾盼自雄的身影。
初见时,在江畔观操,他治军严谨,意气风发;
赤壁战前,他力排众议,舌战群儒(虽然后世演义多归功于孔明,但其内部作用不可磨灭),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
赤壁战场上,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把大火烧尽了曹操席卷天下的野心,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这是一个真正的天纵奇才,文武双全,雅量高致。
他有睥睨天下的雄心,也有辅佐孙氏、巩固江东基业的忠诚。
他的存在,是江东得以在乱世中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柱,也是悬在刘备集团头顶的一把利剑。
赤壁之战后,他对南郡的志在必得,
他对刘备势力的警惕与压制,无不显示出其高明的战略眼光和强硬的政治手腕。
若非我利用江东参军的身份,巧妙斡旋,并以荆南四郡为交换,恐怕刘备集团在荆州的立足会远比现在艰难得多。
“既生瑜,何生亮”,
后世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固然是对诸葛孔明神机妙算的赞叹,但也从侧面印证了周瑜那令人无法忽视的光芒。
虽然我知道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简单,孔明更多的是在外交和后勤上发力,赤壁前线的主导者始终是周瑜。
但他的英年早逝,无疑给这个时代留下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我轻轻吁了口气。
抛开立场,单从个人角度而言,失去这样一个对手,是令人遗憾的。
棋盘之上,少了一个旗鼓相当的弈者,总归是少了几分乐趣。
然而,从战略层面考量,周瑜的死,对整个天下格局的影响,却是无比深远的。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江东。
孙权失去了一位最得力、也最信任的臂助。
周瑜不仅是军事统帅,更是孙策托孤的重臣,在江东军政两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离去,势必会在江东内部引发权力的重新洗牌。
鲁肃子敬,这位一直主张联刘抗曹的温和派,极有可能接替周瑜的位置。
这对于缓和孙刘之间因荆州问题而日益紧张的关系,短期内或许是利好。
但长远来看,失去周瑜这样一位强硬派的主心骨,
江东内部主张夺回荆州的声音是否会暂时沉寂,抑或是以另一种方式爆发出来?
这都是未知之数。
其次,是对孙刘联盟的影响。
周瑜是坚定的“鹰派”,一直视刘备为心腹大患,甚至曾有过假途伐虢、意图吞并刘备势力的计划。
他的死,无疑让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压力骤减。
鲁肃主政,至少在表面上,孙刘联盟的根基会显得更加稳固。
然而,联盟的本质是利益。
当曹操的威胁暂时减弱,荆州的归属问题,迟早会再次浮出水面,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周瑜的死,只是暂时掩盖了这个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再次,是对曹操的影响。
赤壁大败后,曹操元气大伤,暂时无力南征。
周瑜的死,对曹操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江东失去擎天柱,内部必然需要时间整合,这给了曹操喘息和恢复实力的机会。
但曹操的主要战略方向,恐怕会暂时转向西边的关中和凉州,以稳固后方。
短期内,南北对峙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最后,是对我陆昭自身的影响。
周瑜的死,意味着我在江东最大的潜在制约者消失了。
虽然鲁肃为人宽厚,但其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与周瑜相比,终究还是有所差距。
这为我未来在江东的活动,甚至是从江东获取资源,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同时,江东内部的权力调整,也可能给我带来新的机会,去影响甚至渗透江东的决策层。
我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大地。
玄镜台的密报仍在不断传来,描述着柴桑城内外的景象:
周瑜府邸外,前来吊唁的江东将领官员络绎不绝,哭声震天;
孙权闻讯,哀恸不已,亲自赶往柴桑主持丧仪;
鲁肃临危受命,暂代都督之职,稳定军心……
一幕幕悲伤而肃穆的画面,通过冰冷的文字传递到我的眼前。
巨星陨落,天地同悲。
柴桑的夜哭,不仅仅是在为一个早逝的英雄送行,更像是在为一个时代的落幕而哀鸣。
赤壁之战的光芒尚未完全散去,新的阴影却已悄然降临。
周瑜死了,但他留下的影响,却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将层层扩散,波及深远。
他生前未能完成的遗志
——无论是彻底将刘备赶出荆州,还是进一步图谋益州
——是否会以另一种形式,被他的继任者,或者说,被那位雄心勃勃的江东之主孙权,继续推行下去?
尤其是……关于那位弓腰郡主,孙尚香的安排。
周瑜生前,似乎就对利用孙尚香与刘备联姻,以达到政治目的有所谋划。
如今他骤然离世,孙权是否会接过这个“遗计”,将其付诸实施?
毕竟,对于急于稳定江东局势、并试图在荆州问题上重新掌握主动权的孙权而言,这似乎是一步颇具诱惑力的棋。
我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窗棂。
夜风带来一丝凉意,吹散了白日的暑热,却吹不散我心中的重重疑虑。
周公瑾,你这一去,倒是留下了一个更加复杂难测的局面啊。
江东的权力真空,孙刘联盟的微妙变化,以及那即将浮出水面的“美人连环计”……
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的风波即将掀起。
而我陆昭,身处这风波的边缘,却早已暗中布下了棋子。
无论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还是为了抓住这乱局中稍纵即逝的机遇,我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柴桑的哭声,终将停止。
但历史的车轮,却永远不会停歇。